让学子深受其苦的“神菜” 高校食堂别坏了食物的“道行”
你知道中国的八大菜系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宋代,北咸南甜的格局形成。发展到清代初期时,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汉民族饮食的“八大菜系”。
但,重点不是这个,而是有中国第九大菜系之称的——高校食堂菜。身教育创新乏力,却在有“中国第九大菜系”之称的高校食堂鼎力相助下,以创新“神菜”为名赫然崛起。
而这种所谓的创新打的是营养搭配的噱头,其营养效果到底如何,恐怕没有哪个人会有勇气长时间坚持尝试。倒是高校食堂的负责人和创新厨师应该敢为人先,为学生们做个表率嘛。毕竟你都不愿常吃的东西如何让学生喜欢呢?
况且这是个有意提升水果地位,而贬低蔬菜的个人情绪化行为嘛。什么橙子鸡片、玉米粒炒葡萄、苹果肉片、菠萝咕咾肉、橘子烧排骨、油炸芒果等等,层出不穷的花样玩法即便水果能够忍受,我想,这样的举动全中国的蔬菜都是不会答应的。
蔬菜才应该是主食的标配,水果不过是饭前饭后的营养补充品。再者水果不仅营养低于蔬菜,热量普遍高于蔬菜。假如水果僭越蔬菜的位置,导致的结果便是,男生吃不饱,女生吃不好。
说到营养,我们听听某营养师协会的大咖怎么讲,她说水果入菜创意“混搭可以吸引平时并不喜欢吃水果的学生提升水果摄入量”。瞧瞧这神逻辑,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意淫”。一个不喜欢吃水果的人,弄成这个鬼样子难道他会喜欢吗?这就像一个喜欢吃牛肉不喜欢猪肉的人,你把两者混合成一道菜,你能指望他不加分辨地吃完吗?还美其名曰,增加口感。连我一个吃水果的人想想后,都觉得有一种太平洋深深的恶心,遑论那些原本不喜欢吃水果的人。
然而对于此类“神菜”为何频频现身高校?某高校后勤负责人这样解释,“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我们也鼓励厨师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何况大学本就是一个需要创新和想象的地方,学校无需过多地限制。”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本山大叔那个公鸡下蛋的小品,一个公鸡都能够下蛋了,母鸡的生存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了。同样依靠高校食堂的创新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本身就是一件听起来比较扯淡的事情。
且不说这样的创新影响到学生们的日常就餐和催生的食品浪费问题,单就论美观和营养也是处在自我遐想的状态。因为更多的“神菜”必然如昙花一现,除了刚出锅的吸人眼球和品尝后的不屑一顾,到底能够带给学生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会困惑,“神菜”到底是什么样的逻辑创造出来的。某高校食堂经理说,“为了迎合当前的学生品味,毕竟当前学生的品味更时尚、前卫了,如果食堂菜式仍一成不变的话,就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改良菜品没有错,但是菜品的创新应该是口味更好,营养更丰富才对,而不是搞出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吊人胃口,这不属于创新,纯粹是瞎折腾。
如果这样的菜品能够迎合当下学生的品味的话,简直是对大学生审美的羞辱。
笔者想说,食堂真有为学生身体健康着想的情怀,就应该拿出这十二万分的热情,多多研究营养学,在蔬菜上多下功夫,而不是老琢磨水果,否则一番煎炸烹炒后,也就坏了水果的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