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栽培葡萄实现华丽“变身”
在“安徽葡萄第一镇”同大镇,永安村农民佘发明说:“我家新盖的小楼就是用葡萄一颗一颗垒起来的。”佘发明把葡萄当成家里的宝贝,精心抚育它,搭起支架、修剪枝蔓,葡萄种植规模由开始的2亩发展到了现在的14亩。
依靠种植葡萄,佘发明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领头人。“种葡萄确实有利可图,每公斤葡萄都能卖到3元以上,每年纯利润1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佘发明也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学着给葡萄搭大棚,支“蚊帐”,套“果袋”。
如今,让佘发明倍感压力的是与永安村毗邻的安徽清水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掌门人”朱书生种葡萄的方式。葡萄树种在营养袋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通过电脑远程控制一根根插进袋子里的细管,每天定时定量给葡萄输送水及相关养分。
他们聘请知名葡萄专家,并与高校合作,利用钢架大棚、水肥一体化等优良设施。在这种条件下种出来的葡萄,品质自不用说,观赏性也是极佳。“这里出产的葡萄价格是普通葡萄20倍以上,每公斤可卖到60元以上。”朱书生说,他还瞅准休闲农业商机,在庐江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流转了100亩地建设葡萄观光采摘园。
今年不到40岁的郑胜生,一次他回庐江探亲,看到家乡成片的葡萄园,随即与合伙人创办了葡萄酒厂,搞起了葡萄深加工。
只有高质量的葡萄才能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而庐江恰恰拥有最好的葡萄资源。郑胜生说,之前一些种植户为了让葡萄颗粒饱满,通常打膨大剂和催红剂,而打过这些药的葡萄,冷藏后很容易变质。现在农民则按酒厂要求标准化种植,统一收购,种植户有了经济保障,质量自然就提上来了。
经过深加工和包装的葡萄,每公斤价格涨到了700元。郑胜生相信,随着大众生活品质的提高,未来中国葡萄酒消费将呈现扩张态势,他希望能让更多农民从精品制造中拿到更多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