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有光的路:金徽酒15年爱心助学的公益长跑之路
每年的夏天,想要见到姚是淼总是需要扎进陇南山里。
他和他的车几乎跑过陇南山里所有的断头路,每每经过山里的村落,总有人跟他打声招呼。姚是淼在一家企业里有两个身份,一是做文化宣传工作,另一个则是联络辖区需要帮助的学生。后面这份工作有个专门的名字,“金徽酒爱心公益助学工程联络员”。
为了更好地联络和统计助学名单,几乎每年姚是淼都要驱车3000公里以上,跑遍100多个山村。
2023年初夏,姚是淼如常跑到陇南山里的村落,统计新一年度爱心助学资助名单,目的地包括李梅的家。在那里,一位工作人员对墙上的“风景”难忘:“家和万事兴”的挂画边上,贴满学校的奖状。
“万事兴的基础,就是努力生活、努力向上,永远正能量。”
初心:地震后的勠力同心
2008年,汶川地震侵袭甘肃陇南。
彼时新华网曾撰文描写甘肃陇南徽县的受灾情况:农用三轮车、摩托车马达轰鸣,车上载着几百名群众,沿着乡村公路,紧急从村子往外撤离。撤离队伍的身后,耕牛大小的石头从山上滚落进嘉陵江里,溅起一阵阵水花;几间土坯房轰然倒地,尘土飞扬。
在中国政府网于2008年7月22日发布的消息中,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联合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徽县被认定为“重灾区”。
据统计,受汶川地震影响,仅陇南市便有2495所学校建筑受损,全国部分地区高考延期。
陈垚便是受到影响的一位高考生。他对那段时光的回顾凝成了一个画面:距当年高考仅二十七天的夜里,陈垚还在地震转移安置区的帐篷里挑灯夜战。可怕的地震止息之后,如何让灾民灾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如何点燃老乡们生活希望?答案变得至关重要。
以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徽酒”)为代表的爱心企业,同其所在的甘肃陇南徽县一起,成为这场“考试”的“答题者”。
那时金徽酒董事长周志刚也认真思考过这两个问题,除了深度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外,对于后一个问题,他和金徽酒形成了一致的答案——教育。“我就是农村走出来的,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周志刚坦言,“知识改变命运。”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邬志辉曾在一场教育沙龙中指出:“乡村教育有助于提升乡村人口的人力资本质量,乡村人的升级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实现经济长期繁荣,有助于加速人的城市化和提升城市化的质量。”
复杂的概念指向“人的发展”,后者几乎成为以陈垚为代表的高考生所在家庭重建生活的希望。
基于这样的思考,自那一年开始,金徽酒三个字与公益助学、重建希望紧密相连。
“2008年可以称为中国公益元年……中国的社会捐赠高达1080亿,是2007年的3倍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汶川地震,政府、社会认知到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志愿者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具有启蒙与里程碑意义。”
故乡距离汶川仅有200公里的陈垚,成为金徽酒首期爱心助学工程的受助者。
“像刺破黑夜的光”,陈垚如此形容来自社会的帮助。周志刚在设计爱心助学行动的时候,也慎重考虑过方式,“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一把陷入困境的学生,这样的爱心能给学子们最大的希望”。
同陈垚一样受到帮助的人还有很多,自此之后几乎每每发生灾害的情况下,金徽酒都会站出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据说当时金徽酒的生产设备也受到影响”,有受助学生回忆道。在这种情况下,金徽酒仍选择捐款捐物帮助周边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在重灾区捐资修建新农村。
改变:休戚与共的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金徽酒的爱心助学与慈善行为不局限于灾后。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仅助学一项工作就坚持十五年之久,每年投入,从未间断。
与很多受助学子一样,杜姚飞也在高中阶段接收到金徽酒的资助,目前正在距家乡几千里外的延边大学就读。
交通不便,是杜姚飞回忆地处山区的家乡时最深的印象。
穿过层峦叠嶂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山多,很多路都不通”,正因如此,杜姚飞所生活的小山村几乎没有公共交通,“需要去城里的话,我爸得先骑摩托车送我到有车经过的大路上”。
至于每次从家到学校,杜姚飞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都要在辗转中度过四十多个小时。
不过,能够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已经是杜姚飞一家引以为傲的“大事”。“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山里人,我是第一个大学生。”对杜姚飞和他背后的家庭而言,这是改变的开始。
“教育对我来说是一个重大转变”,杜姚飞考虑过如果没有顺利在大学就读,他可能就要和很多山里面的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前往南方的工厂打工。“更重要的是教育赋予我的思考和包容性。”
至于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阶段性“成就”,杜姚飞的故事展现了一种重要的价值:孩子坚持“努力读书”,父母坚持“倾尽全力”,如此坚持至少需要保证十余年。这同金徽酒公益践行的一个重要原则相近。
金徽酒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金徽酒联合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连续十五年持续开展公益奖学活动,公益足迹覆盖西北六省份160多个市县(区),助力优秀大学生超过20000名。
今年,金徽酒正能量第十五期爱心助学活动如期到来。7月29日,2023金徽酒正能量第十五期爱心助学工程启动仪式在金徽生态酿酒园举行,金徽酒捐资1000万元,资助当年考取大学的学子完成学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周志刚在致辞中表示,关心教育事业发展、关注困难家庭学子,是金徽酒不忘的初心,是金徽人牢记的使命。“公司十五年如一日,持续开展爱心助学工程,每年捐资1000万元,助力广大贫困家庭学子圆梦大学,爱心助学工程已成为金徽酒标志性的公益品牌。”
启动仪式上,金徽酒董事会秘书任岁强发布了《金徽酒2022年度ESG报告(社会公益篇)》,从公益助学、爱心帮扶、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对2022年金徽酒社会公益履行情况进行了回顾。
十五年,一甲子的四分之一。陈垚、杜姚飞等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对于中国公益而言,持续十五年的“长跑”项目也并不多见。由“爆发力”向“耐力”转变,对于“跑者”而言要求颇高。这场助学公益行动的背后藏着怎样的考量?因何而有这样的坚持?
在收到金徽酒的爱心助学资助之前,杜姚飞、陈垚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得到来自社会爱心企业的帮助。
由此,他们的人生开始以这样的形式与一家企业相连,在人生突围的路上休戚与共。而连接的背后,或许藏着一家企业更为核心的“机密”。
金徽:人文关怀与公益
甘肃,陇南,徽县,藏着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与人们对大西北惯常的印象截然相反,初见的人会在这里感叹,是“宛若走进了山青秀美的世外桃源”一般的惊喜。
据周志刚介绍,金徽酒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畔的徽成盆地。金徽酒源于西汉,盛于唐宋,徽县在明清时期成为闻名遐迩的酒乡。从更大的区位环境来看,如果把名酒集中的长江流域中上游比作中国的名酒长廊,那金徽酒就是来自长江名酒长廊深处的一杯美酒。
在这样的环境中,金徽酒为一众职工兴建高品质公寓,并配套建设了高标准爱心公益幼儿园,对入住员工实行免收物业费、员工子女免费入托等多项免费举措。与此同时,金徽酒建立薪酬定期增长和大病、大灾救助机制,实行全员免费就餐等一系列员工关怀政策。
基于这些行动所带来的实际改变,金徽酒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称号。
此外,为了让厂区更加宜居并符合大环境发展趋势,金徽酒在厂区环境下了很大功夫。据金徽酒方面介绍,金徽酒生态酿造园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先后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在环境保护方面,2022年由金徽酒设计的“一种白酒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获发明专利认定。
而这,正是周志刚和金徽酒对于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这一议题的回答。
在周志刚看来,把员工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员工才会心安、才会有幸福感,“才会真的把企业当家”,才能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
“企业能生存,能够持续发展,能提供就业、上缴税款,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周志刚认为金徽酒能取得如今的销量与广大消费者、与包容支持金徽酒的老乡们关系密切,“我们肯定不能忘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做公益本身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行动”。
一个显著的例证是:在金徽酒的名字后面,总会跟上“正能量”三个字。
对于正能量这三个字,周志刚有自己的理解:其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好产品;其二是为员工、合作伙伴提供好平台、好事业;其三是为社会、国家、股东创造价值。
这些“正能量”的传递正是安置帐篷里的灯火、照亮山路的月光、催人奋进的希望……
“金徽酒给予我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更是心灵的慰藉、精神上的鼓励。”来自清华大学的受资助学生代表杨子乐表示,这笔沉甸甸的助学金给予他踏入大学的底气,为其人生描下正能量的底色。
如今,杜姚飞正在就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于未来杜姚飞的目标相对明确,希望能在大城市学习先进的技术。“我以后也会像金徽那样,用自己的能力回馈家乡”,来自金徽酒的资助影响他投身公益,做了很多志愿服务工作。
“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鼓励更多人一起加入到这样一条路上”,杜姚飞呼吁,希望更多受到资助的伙伴团结在一起,帮助更多的人,“像指数增长一样”。
杨子乐也有相同的想法,“正能量的种子,终会长成参天大树,以绿荫庇护更多人。未来的我们,有的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救病人于水火;有的会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有的会加入金徽酒,传递正能量……”
这正是周志刚和金徽酒选择助学行动的初心,“钱只是一方面,增强这个信心更重要”,学习知识才能觉醒、自强、担当,“国家强大了,我们大家就都好了”。
启动仪式现场,周志刚承诺,随着公司销售增长和效益提升,金徽酒将不断扩大爱心助学的范围,让更多的学子感受到正能量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