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征用农田建酒庄 农民成无业游民

蓝色快报 2013-04-03 09:30 葡萄酒
刚刚转让了土地,朱唐夼村村民还有些不习惯,只能在家门前挥一下铁锨。 院格庄街道规划中的葡萄酒文化旅游

刚刚转让了土地,朱唐夼村村民还有些不习惯,只能在家门前挥一下铁锨。
刚刚转让了土地,朱唐夼村村民还有些不习惯,只能在家门前挥一下铁锨。

院格庄街道规划中的葡萄酒文化旅游及温泉度假产业平面图
院格庄街道规划中的葡萄酒文化旅游及温泉度假产业平面图

  万亩土地建酒庄农民能去那打工

 

  快报讯(记者 卢健) 近日,烟台铺拉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莱山区院格庄街道流转一万亩土地,成为了烟台最大的土地流转项目之一。据介绍,除了出租土地的农民可以按年拿到一笔租金收入外 ,酒庄集群建成后,预计还可为当地8000名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铺拉谷公司负责人刘延雷介绍,铺拉谷酒庄产业集群项目于2012年3月20日正式落户院格庄街道。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流转土地一万亩,范围涉及院格庄、北格庄、周格庄、于家汤、朱唐夼等5个村庄。

  “这 么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项目,在全市都是数一数二的。”烟台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的相关负责人说,截至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烟台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 面积在50万亩左右,其中大多是农户之间为了方便耕种进行了地块互换,涉及面积大都是10亩以下,一万亩土地进行集体流转在规模上确实很大。而针对将土地 流转给公司这种形式,这名负责人还提到,土地流转的几个方向分别是流转给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其中流转给农业企业的土地面积年增长率最高,这与农业 企业创造的高产值有关。

  据了解,烟台铺拉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公司发展的铺拉谷酒庄产业集群项目 位于铺拉河南北两侧,总投资160亿元,规划建设54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酒庄,产业集群涉及葡萄采摘、生态观光旅游、酒品购物旅游、酒庄修学旅游、文 化博览旅游等十大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 ,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 ,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在一万亩土地上实现年利润5亿元。

  项目一期计划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庄6个。目前,集群的体验中心主体已完工,正在内部装修,产区第一批两万株实验育苗已栽种完毕,3个酒庄正在建设中,6月底将有8个酒庄主体完工,今年将有10个酒庄建成。

  “农 民现在可以按年拿土地承包费,将来还可以进酒庄工作。”院格庄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林静说,院格庄村等5个村的村委已经分别与铺拉谷公司签订了土 地承包合同,出租土地的农民每年可以拿到一笔租金,同时合同规定,随着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农民拿到手的租金也将同步增加,项目对于院格庄街道16个村 的村民来,还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林静说,目前院格庄街道人口有两万人 ,其中有8000名20岁到50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铺拉谷酒庄产业集群建成后,这8000名村民经过相关培训,可以从事种植、酿酒等相关工作。记者调 查发现,在首批种植完毕的两万株实验育苗基地内,已经出现了村民绑葡萄苗的身影,据一名村民介绍,在那里工作一天可以拿到50元到60元的工资。

  以前真没想过花生油还得买

  土地刚刚转手,村民有些不习惯

  快报记者 卢健 摄影

  “以 前真没想过,俺们庄稼人吃花生油得从兜里掏钱买。”在北格庄村,66岁的老孙说,将家里6亩地卖出去后总感觉不习惯,往年灶台旁那几大桶油都是用自家花生 榨的,但从今年开始他们就得像城里人一样跑去超市买油了。记者了解到,因为一个大型农业项目要在院格庄街道落户,包括北格庄村在内的五个村庄共一万亩土地 从农民手中流转了出去,没了土地,打工对农民来说不再可有可无,而面对公司的“铁制度”,闲散惯了的庄稼人还有一些不适应。

  村民聚一块,不聊农活聊工资

  3 月31日中午 ,院格庄村村头停了五六辆等待客人的面包车。因为有一个大型农业项目要在院格庄街道的几个村庄落户,村子里的陌生面孔一下子多了起来,也将载客这样一个行 业拉动起来。林海涛就是其中一辆面包车的车主,去年他和母亲把家里的两亩地卖掉后,就偶尔出来靠送客赚点钱。“拉一次客10块钱,一天赚个100块左右 吧。”林海涛扫了一眼院格庄村子里一座座新盖的沿街房说,一些村民把地流转后,都开始瞪着眼睛找新的活干,这不村里才多了不少饭店、理发店。

  在 距离院格庄村几里外的北格庄村,一个卖菜的摊前聚集了七八名村民。“你这活儿清闲,扫一下街道一个月就能拿800块。”“清闲啥,我这天天打扫,你每周能 休息两天,一个月还能拿1000块钱!”“你这不是在村里干嘛,我在那么老远的居民小区里,一周才能回来一次。”一名衣服上印着“小红帽”的中年妇女说, 村民把地租出去之后,都开始找活儿干,她和丈夫在村里打扫卫生,不少妇女去附近的服装厂上班,一些男性则跟着包工头干个瓦匠或者去参与园林绿化。

  种地不挣钱,月租七百还可以

  对 于去年租土地一事,院格庄村的林海涛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不用两天就完事了。”林海涛说,他家租地是去年的事,“村里的喇叭广播一下,哪儿的地在征用范 围内了,明天去量地,谁家有地的准时过去……”林海涛说,第二天量完地,在场的村民就在纸上签了字,表示同意租地。

  说起租地,北格庄村村民老孙记得很清楚。“去年这个时候,村干部来家里说有公司要在村里建项目,一年一亩地给700块租金,租就按个手印。”老孙说,她和其他村民一样当场就按了手印,家里那6亩土地就这样交到了别人手里。

  “种 地没什么道道儿。”老孙说,拿种花生来说,一亩地能种出500斤花生,按照3.5元一斤算能卖1750块,但成本却不少,一亩地起码要用一包化肥,200 多块,花钱请人进行机械化耕地又要花掉100块,再加上种子、农药、地膜等,光成本就得六七百块,算下来一亩地也就收入1000块钱。“和700块钱就差 了300块。租金要是能多给些就好了,不过又不用出力,七百就七百吧。”老孙说。

  租金能浮动,粮价涨就跟着涨

  “我 们和铺拉谷签的合同里写着一亩地一年租金700块,这些钱全给老百姓了。”北格庄村村委会主任安风华说,因为铺拉谷酒庄这个农业项目由莱山区政府支持,他 们村委很放心,北格庄村一共有8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有4名村民代表,北格庄村土地流转的项目由这32名村民代表全体通过,“之后生产队长再挨家挨户征求 村民意见,问他们同不同意流转。”安风华给记者展示了几份合同,合同显示,目前北格庄村流转给铺拉谷公司的土地总共有2210亩。

  “这 2210亩都是塂 地,租金全部是每亩地一年700块钱。”村委会会计说,以一份76亩土地的承包合同为例,铺拉谷公司向村委会支付的承包费按照每年每亩300公斤小麦的市 值(参照国家公布的本地区粮食局当年的小麦收储价格)计算,拿2012年来说,这一部分能得到600块钱,此外,根据一份北格庄村村委会和铺拉谷签订的协 议书,鉴于村委会需要协调村民关系等,铺拉谷每年每亩地还要支付100元给村委会,这些钱村委会也全部交给村民。“要是国家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租金也 能涨,合同里写得很清楚,按照当年的小麦收储价算。”安风华说。

  相关链接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土地流转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2013 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 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依法、自愿、有偿是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实践中有些地方违背这些原则,目前特别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片面追求规 模化倾向,提倡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对此要设定准入门槛,原则上不鼓励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土地,准入后要进 行监督,防止非粮化 、非农化倾向。

  陈锡文说,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资本为主导的雇工农业,带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转变,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小资料

  什么是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年轻人很欢迎

  租出去还能收点租金,总比荒着强

  “之 前我们家那几亩地没人种,干脆就给别人种,到了秋天他们给我们几个玉米尝尝就行。”在北格庄村,打扮时髦的李海艳说,现在地租给了大公司,一亩地每年拿 700块钱租金,一家人还挺高兴的,起码地没荒着。“家里有婆婆还有孩子。”李海艳说 ,她丈夫在莱阳鲁花上班,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小孩,她只能去附近的服装厂上班,一周休息一天 ,基本没时间和土地打交道。

  在朱唐夼村 也存在有地没人种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年轻人没时间种。“现在是打工时代,不打工干啥?”朱唐夼村村民孙政检说 ,前些年朱唐夼村有1000多户人家,这两年只剩了800多户,许多户家里的年轻人把户口迁到了城里,家里的老一辈去世后村里就少了一户,他们的地可能就 没人种了 。

  有地不会种,苹果树修枝还得雇人

  “我们村的地没卖的还很多,要是铺拉谷再来征地,有谁会不想把 地卖出去?”在院格庄村的一辆出租车里,一说到征地,林照广兴奋地提高了嗓门。他说 ,和北格庄等村庄相比,院格庄村征用的土地并不多,他家就不在征地范围内,如果下次征到他家,他一百个愿意,至于种地,他“一点儿不会干”。

  林 照广的“没兴趣种地”代表了村里许多年轻人的想法。和林照广一起开出租的一帮年轻人里,陆恒和妻子都不会干农活,陆恒的两亩地目前由父母代种。而对林海涛 而言,因为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平时在厂子里看大门,不能指望父母管理家里那几亩苹果树,所以他就雇人给苹果树修枝,套果袋,打药,采摘。“之前一直在打工 ,种苹果哪会,不找人没办法。”林海涛说。

 没征用的地,种无需管理的核桃苗

  因为平时要上班,对于征地剩下 的1.5亩土地,北格庄村的李海艳没时间种那些收益大但是管理起来费力气的作物。3月31日这天 ,正好丈夫休班在家,她和丈夫一合计,干脆种一些“连水都不用浇”的干果。于是李海艳喊来了哥哥,在那1.5亩地里种上了板栗苗和核桃苗。

  而 林海涛那几亩苹果树,今年他并没有再雇人套袋。他说:“去年雇了人套袋,卖了苹果后一合计,还不如让它们长野果。”林海涛所说的这个“野果”就是不套袋的 苹果,这样的苹果品相不好看,价钱也低一些,但林海涛本来也不指望这些苹果树赚钱,能“多少赚一点就行”。中老年不适应

  刚开始给人打工,不适应铁规定

  从 自己种地到给别人打工,一些村民多少有些不适应。在北格庄村,老林和别人抱怨起来:“这不,外孙女来我这儿了 ,今天就不去给他们绑葡萄苗了 。这个月我没干够20天 ,一天只给50块 !你说说 ,这也不是我自己不干呀,前两天又下雨又下雪,咋去干……”老林一边哄着怀里的外孙女一边说,她和北格庄村大多数村民一样,把地租给了铺拉谷公司。

  “他 们在山上整了些葡萄,村里通知我们,可以去山上给他们绑葡萄苗,算是打工了,按天给钱。”老林说,她和村里许多50岁左右的妇女就一起上山绑葡萄苗,但对 于那个“干满20天一天60块 ,不够给50块”的规定显然有一些不适应。“哪有这么死的规定呀,就不能变通变通?”老林说,之前种地时就不用这么死板,哪天累了不想干活儿就可以不去, 秋天玉米照样长。

  老人工作不好找,希望补助能涨点

  对于村里掀起的打工热潮,北格庄村的老孙多少有点力不从 心。她说,年轻人好找工作,但招工方并不愿意要50岁以上的老人。“老头子去跟着他们搞绿化,扛树、种树,忙活一天95块钱,累啊,但就这样的活儿也不好 找,没找到活儿就在家坐着。”老孙说 ,现在招工的人大都愿意要45岁以下的人,50岁以上的人很难找到工作,“年轻的多能干,就这一包苞米,你能背,我60多岁的人了能背吗?”

  因 为打小工这样的工作并不稳定,所以对于将来如何生活,老孙有一点着急。“现在一个月给110块钱的老人补助,你说将来能涨吗?”老孙期待地问记者,然后马 上又自言自语,“应该能吧。”现在已经相当于半个城里人的老孙很羡慕真正的城里人,她说:“人家退休后一个月退休金能拿好几千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