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应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何雨欣、李菲、崔清新)全国人大常委会26日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转变发
(新华社记者何雨欣、李菲、崔清新)全国人大常委会26日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情况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要继续把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翻阅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在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继续调整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外,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缩小城乡、地区差距将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自主创新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深圳的诸多制造企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几十年不遇的严峻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一些企业因为自主创新抓得早,通过自主研发、开发新业务领域获得了稳定发展,但一些企业也因为缺少自主创新的准备与能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深圳制造企业的例子可以看出,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自主创新能力是无限的。“任何一种商品都不可能没有市场,关键是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竞争力。”相关专家指出。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是影响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介绍,目前,我国全社会对创新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大中型企业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数量比重较低,投入较少,使得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影响了产业竞争力提高。
张平指出,下一阶段将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进一步调整科研经费投入结构,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
关键点二:节能减排
在全球商品市场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让人印象深刻,但事实上,在全球产业链上,我国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中低档环节。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来袭,外部需求的急剧下降,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显。
“我国目前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张平说,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而国内需求不到5亿吨;水泥产能18.7亿吨,国内需求只有14亿吨至15亿吨;电解铝、煤化工、平板玻璃、烧碱等产能也严重过剩。
“我国能源消耗偏高、污染物排放仍然较多。”张平同时介绍,我国原油加工、钢铁、乙烯等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都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我国火力发电标准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7%左右,酸雨、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问题比较突出。
“应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张平指出,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促进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关键点三:缩小城乡、地区差距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决定在两年的时间里投资4万亿元的资金,在这些投资中,无论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都体现出在城乡间向农村倾斜,在区域上向中西部倾斜。
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继续拉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以西部为例,地域占到全国的71.5%,但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7.4%。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和投资矛盾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投资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
“由于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政策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受到诸多限制。”张平指出,下一步将把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作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着力点。
张平介绍,将在进一步增强大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加强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同时,坚决防止耗能高、污染重和低水平的产能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翻阅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在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继续调整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外,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缩小城乡、地区差距将是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自主创新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深圳的诸多制造企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几十年不遇的严峻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一些企业因为自主创新抓得早,通过自主研发、开发新业务领域获得了稳定发展,但一些企业也因为缺少自主创新的准备与能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深圳制造企业的例子可以看出,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自主创新能力是无限的。“任何一种商品都不可能没有市场,关键是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竞争力。”相关专家指出。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是影响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介绍,目前,我国全社会对创新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大中型企业中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数量比重较低,投入较少,使得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影响了产业竞争力提高。
张平指出,下一阶段将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进一步调整科研经费投入结构,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
关键点二:节能减排
在全球商品市场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让人印象深刻,但事实上,在全球产业链上,我国制造业总体仍处于中低档环节。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来袭,外部需求的急剧下降,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显。
“我国目前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张平说,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而国内需求不到5亿吨;水泥产能18.7亿吨,国内需求只有14亿吨至15亿吨;电解铝、煤化工、平板玻璃、烧碱等产能也严重过剩。
“我国能源消耗偏高、污染物排放仍然较多。”张平同时介绍,我国原油加工、钢铁、乙烯等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都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我国火力发电标准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7%左右,酸雨、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问题比较突出。
“应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张平指出,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促进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关键点三:缩小城乡、地区差距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决定在两年的时间里投资4万亿元的资金,在这些投资中,无论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都体现出在城乡间向农村倾斜,在区域上向中西部倾斜。
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继续拉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以西部为例,地域占到全国的71.5%,但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7.4%。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和投资矛盾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投资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
“由于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政策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受到诸多限制。”张平指出,下一步将把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作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着力点。
张平介绍,将在进一步增强大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加强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同时,坚决防止耗能高、污染重和低水平的产能转移到中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