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元躲过“激素门”完事了?
圣元“激素门”事件让整个乳业噤若寒蝉。卫生部的检测结果一公布,躲过一劫的不仅是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三鹿”的圣元,还有整个乳业。
三聚氰胺事件把所有乳业标杆一网打尽,中国已缺少有绝对公信力的乳品企业。公众对乳业的信任度极低,即便不是“激素门”,任何看似个案的事件马上就会演变成一场巨大的食品安全公共危机。
圣元躲过“激素门”,不代表公众的疑虑被打消。“激素门”事件反而暴露了中国乳业标准过低甚至缺失,以及乳业养殖环节和工业环节的严重脱节。
市场上有多少奶粉中含有“外源性性激素”目前仍然是未知数,因为对激素的检测和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盲区,激素检测根本就不在一些机构的检测项目内。无论是药监部门、工商管理、卫生医疗还是专业乳品检测中心均不受理个人申请的奶粉激素检测。
三聚氰胺事件、“激素门”事件让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养殖环节顾虑重重。给奶牛注射催奶素,滥用抗生素,添加剂……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乳业工业环节近几年爆发式增长,行业增长水平保持在20%甚至40%多,如蒙牛在2000~200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8%。但是难以掩盖乳畜业的落后和奶牛养殖业的低下。工业环节增长越快,整个乳业发展越畸形。
笔者曾参观过一些乳业企业的标杆牧场,奶牛住在干净宽敞的栏舍里,有紫花苜蓿等高营养的草料吃,甚至还有按摩器。很容易让纠结于蜗居的城市族产生还不如做头奶牛舒服的错觉。
但是标杆牧场只是摆设,中国乳业的一大硬伤就是上游奶源环节和下游加工环节的严重不匹配。中国乳品企业自有牧场比例过低,原奶的80%来自于散户,奶源分散,标准化欠缺就不可避免产生各种问题。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加速制定各种标准以规范产业。但是尴尬的是出台的“新国标”低到“尘埃里”,一夜回到25年前。
如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现在的2.8%,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创历史新低。
“新国标”的尴尬和无奈在于,作为标准要提升整个乳业产品质量和企业素质,但最终却要维护整个脆弱的乳业发展而迁就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