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明确各级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生产企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明确各级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的责任,加强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佳木斯市行政区域内以生产、销售为目的的小作坊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小作坊是指有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有固定场所,以手工制作为主,配有简易加工设备和设施生产加工食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县级以上农业、卫生、工商、质检、商务、食品药品监督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对小作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食品生产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质量安全规定,满足保障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要求,不存在危及健康和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第六条 食品安全指标包括强制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食品标识规定、定量包装计量规定等。
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管理的产品,应符合食品卫生规范、安全生产工艺要求和相关的生产条件。
第七条 各监管部门应本着积极引导、规范生产、严格监管、便民服务的原则,鼓励、支持小作坊建立诚信体系,诚信经营。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向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受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对查实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责任和义务
第九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小作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小作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第十条 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实施监督管理过程中收集到的小作坊的监督管理信息,纳入小作坊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网络共享。
第十一条 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小作坊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厂所,具有必备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应当合理;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25米以内不得有粪坑、坑式厕所、化学粉尘等有毒有害污染源;
(三)具备基本的清洗、消毒、防腐、防尘、防蝇、防鼠等卫生设施;
(四)从业人员熟练掌握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要求,经健康体检并取得有效健康证明;
(五)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六)原料、辅料、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与食品接触的工具、设备和容器等应当持续保持干净、卫生;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第十二条 小作坊加工食品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并到当地质监部门依法备案。
第十三条 小作坊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原材料生产食品;
(二)使用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原材料生产食品;
(三)使用非食品用的原料生产食品,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四)违反国家标准规定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
(五)以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食品,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生产食品;
(六)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食品;
(七)伪造食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
(八)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保鲜剂、防腐剂及相关产品。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取得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作坊应当公开向社会承诺,承诺书内容包括:
(一)生产加工环境、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等达到基本的食品质量安全卫生要求;
(二)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不使用非食品用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
(三)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充真;
(四)不伪造食品标识,不冒用质量标志,不标虚假生产日期。
第十五条 小作坊应当建立台账,保存进货、生产和销售记录,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台账保留期限为二年。
第十六条 小作坊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验明、索取合格证明,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情况向所在地质监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小作坊生产食品,如发现存在有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应当依据《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主动召回已出厂销售的不安全食品。
第十八条 小作坊实行季节性或临时性生产的,在开业、歇业时应向当地质监部门申报。
第十九条 根据不同类型的食品的特点及产品状况,实行定期强制检验制度,重点检验微生物、添加剂、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定期公布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小作坊名单。
第二十条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机制,发现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应当按规定立即上报。
第二十一条 农业、卫生、质监、工商、商务等监管部门发现小作坊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存在的其他违法行为,属于其他监管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管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处理结果应及时反馈移交部门。
第二条 凡在佳木斯市行政区域内以生产、销售为目的的小作坊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小作坊是指有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有固定场所,以手工制作为主,配有简易加工设备和设施生产加工食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县级以上农业、卫生、工商、质检、商务、食品药品监督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对小作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食品生产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质量安全规定,满足保障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要求,不存在危及健康和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第六条 食品安全指标包括强制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食品标识规定、定量包装计量规定等。
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管理的产品,应符合食品卫生规范、安全生产工艺要求和相关的生产条件。
第七条 各监管部门应本着积极引导、规范生产、严格监管、便民服务的原则,鼓励、支持小作坊建立诚信体系,诚信经营。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向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受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对查实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责任和义务
第九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小作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小作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第十条 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实施监督管理过程中收集到的小作坊的监督管理信息,纳入小作坊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网络共享。
第十一条 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小作坊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厂所,具有必备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应当合理;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25米以内不得有粪坑、坑式厕所、化学粉尘等有毒有害污染源;
(三)具备基本的清洗、消毒、防腐、防尘、防蝇、防鼠等卫生设施;
(四)从业人员熟练掌握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要求,经健康体检并取得有效健康证明;
(五)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六)原料、辅料、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与食品接触的工具、设备和容器等应当持续保持干净、卫生;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第十二条 小作坊加工食品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并到当地质监部门依法备案。
第十三条 小作坊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原材料生产食品;
(二)使用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原材料生产食品;
(三)使用非食品用的原料生产食品,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四)违反国家标准规定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
(五)以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食品,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生产食品;
(六)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食品;
(七)伪造食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
(八)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保鲜剂、防腐剂及相关产品。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取得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作坊应当公开向社会承诺,承诺书内容包括:
(一)生产加工环境、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等达到基本的食品质量安全卫生要求;
(二)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不使用非食品用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
(三)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充真;
(四)不伪造食品标识,不冒用质量标志,不标虚假生产日期。
第十五条 小作坊应当建立台账,保存进货、生产和销售记录,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台账保留期限为二年。
第十六条 小作坊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验明、索取合格证明,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情况向所在地质监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小作坊生产食品,如发现存在有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应当依据《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主动召回已出厂销售的不安全食品。
第十八条 小作坊实行季节性或临时性生产的,在开业、歇业时应向当地质监部门申报。
第十九条 根据不同类型的食品的特点及产品状况,实行定期强制检验制度,重点检验微生物、添加剂、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定期公布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小作坊名单。
第二十条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机制,发现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应当按规定立即上报。
第二十一条 农业、卫生、质监、工商、商务等监管部门发现小作坊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存在的其他违法行为,属于其他监管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管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处理结果应及时反馈移交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