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对我国葡酒业的影响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一)GDP增长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连续三年增幅超过10%,2007年1-6月,经济增长率达到11.5%,由于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不断改善,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由过去的9%-10%提高至11%-12%,预计第三季度GDP将同比增长11.4%。经济高速增长必然会促进葡萄酒业的发展,带动葡萄酒业的发展和兴旺。中国城镇的进口葡萄酒消费量2006年显著增加,年增长速度达到15%至20%;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从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第16位提高到第6位;2004年,张裕葡萄酒企业以6亿元的利税总额打入国内酿酒企业十强,一举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国内酒类市场的格局,2007年张裕被评为“中国漂亮(Nifty Fifty)50强”,这一排名变化标志着我国国产葡萄酒终于突破了“小酒种”的角色。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增长速度加快,表明中国商品市场十分活跃,对葡萄酒市场会起到促进作用,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万亿元,增长率达到13.7%,2007年上半年增长率达到15.4%,增幅创1997年以来同期新高。预计第三季度增长速度不会降低,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8.6万亿元,增长13%左右。
(三)餐饮业消费额增长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我国餐饮业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6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超过了1万亿元大关,2007年上半年我国住宿、餐饮零售额达到5811.8亿元,同比净增881.5亿元,增长17.9%,预计2007年全年住宿餐饮零售额将以超过18%的速度增长,并可望实现12200亿元,再创造历史新高。餐饮业的高速增长,相应的葡萄酒的消费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商品进出口贸易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2006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7万亿美元,增长24%,2007年上半年,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7.6%和18.2%,全年预计将达到2万亿美元,大量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其中外国葡萄酒产品也大量进入中国。
(五)CPI增长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2007年以来我国CPI增长较快,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11.5%,消费物价指数(CPI)则创下了33个月以来的新高,CPI的增长将会对我国通货膨胀形成较大的压力,但是CPI上涨并没有达到社会不能容忍的程度,3%不是一条最高线,而是可以接受的限度,3%CPI线明显偏低,而且,3%-4%也并未导致通货膨胀。由于粮食等成本因素会导致以粮食为原料的酒品成本提高导致价格上涨,这会凸现葡萄酒业的成本优势。
(六)居民收入增长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0.4%和7.4%,储蓄余额达到16.16万亿元,2007年初超过17万亿元,随着人们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的加快,健康消费、旅游消费、休闲消费成为趋势,这为葡萄酒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健康、绿色、安全的葡萄酒消费成为时尚。
(七)外汇储备收入超过1.3万亿美元对葡萄酒业影响
2007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3万亿美元,外汇余额为13326亿美元,同比上涨41.6%,为我国使用外汇创造了条件;我国结汇制度改革,外汇管制进一步放松,许多商场大量采购高档葡萄酒,满足奢侈品消费需求;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城乡居民出境旅游、投资的方便,外汇已经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八)股市的活跃激发了葡萄酒板块的活跃
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股市十分活跃,先后跨过3000点、4000点大关,从而促进了葡萄酒板块的价格活跃和飚升。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酒业的产业政策是“重点发展葡萄酒,控制白酒总量”,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甚至出现越调越涨的势头,粮食、猪肉、食用油、方便面等价格大幅上涨,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这些政策对葡萄酒业会产生巨大影响。
(一)财政政策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今年以来CPI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到历史最高点,国家相应对农村生猪养殖户、一些城市低收入阶层进行财政补贴,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采取补贴方式给予促进,生猪饲养、葡萄园种植一体化的生态园区可以联动发展。
(二)货币政策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多种货币手段,如6次调整存贷款政策,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征收证券印花税等,抑制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的投资需求,这对葡萄酒业过快的增长可能会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由于葡萄酒业与农业具有某种紧密的关系,同时又会受益于对农业倾斜的货币政策。
(三)食品安全政策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先后下达了许多宏观政策,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在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这对葡萄酒业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市场、绿色消费会产生重大影响。
(四)餐饮业管理规范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随着餐饮业管理规范,许多酒类厂商在餐馆的代理形式也将受到规范,最近商务部颁布了《餐饮行业经营管理规范》,规定了开瓶费、包间费、最低消费等须在餐馆收费项目中予以明示,该规范将于2007年12月实施。这对餐饮业内的葡萄酒消费将带来影响,使其促销行为进一步规范,促进葡萄酒市场竞争规范。
(五)新农村政策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政府、企业、农户等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已经成为一种农业产业化的行为,也成为农村特色经济的具体表现。商务部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扶持10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培育100个国家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部的5520工程,在5年内重点扶持建设5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市场改造升级和拓展业务功能,具体内容有20项;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启动了“百百万万”工程——即在2006-2007年,将100种重点产品纳入监管网,在100个重点城市区域进行重点推广,在10000个商场设立信息查询终端,在每个省设立10000台方便消费者的查询终端等。这些对农村葡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六)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1、对外开放的外资政策。大量的葡萄酒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一方面促进我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对外开放以来,越来越多国外葡萄酒商进入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洋葡萄酒品牌突然增多。
2、关税下调的进出口政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关税下调,从2006年1月1日起,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14%,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48.2%;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20%,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56%。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大大降低了进口成本,因此洋葡萄酒蜂拥而至的情景再次出现。来自天津海关的统计显示,2006年1至5月份天津口岸进口葡萄酒481万升,价值403.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倍和1.1倍。
三、我国葡萄酒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具有较大的葡萄酒需求市场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葡萄酒消费相对不足,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需要大力发展,世界葡萄酒的平均消费水平为7升,美国为45升,阿根廷每年人均消费葡萄酒38升,而中国每人每年仅消费0.3升。巨大的市场空间,丰厚的利润收益让洋葡萄酒对在中国发展充满了热情与希望。
2.西方发达国家的葡萄酒市场低迷,葡萄酒消费向中国转移。2006年以来,接连传来西方葡萄酒大国不景气的消息:酿酒葡萄过剩,澳大利亚酒价走低;外国葡萄酒进口年均增长28%,捷克葡萄酒业陷入危机;德国葡萄酒在英失宠,英国酒馆里销售的德国葡萄酒猛减……特别是全球最著名的法国葡萄酒出现前所未有的滞销,价格一降再降。法国南部产区的生产者把5万瓶葡萄酒摆上街头让游人免费拿,薄若莱产区把1000万升葡萄酒变成了醋。由于销售的不景气,法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高品质葡萄酒蒸馏成燃料。
(二)葡萄酒的产业梯度演进趋势
随着葡萄酒产业结构调整,变葡萄第一产业为葡萄酒第二产业,将葡萄酒第二产业变葡萄酒业经营的第三产业,这将是葡萄酒的产业梯度演进趋势,这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葡萄酒业的价值增值。
(三)延长和加粗葡萄酒产业链
将葡萄酒产业链延长加粗,有利于使葡萄种植户、加工厂、物流配送企业、销售渠道等形成一个有机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种植、加工、物流配送、销售不同环节相互联系的产业链条,避免葡萄市场和葡萄酒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酿酒技术不断进步、设备不断更新,适应了现代葡萄酒生产的需要,保证了名优葡萄酒的质量。但是,国外葡萄酒的不断进入,使中国葡萄酒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中国葡萄酒毕竟与国外葡萄酒有着一定差距,而这些差距并不全是酒质上的差距。
(四)加强葡萄酒业品牌建设
针对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六大问题”,如:(1)葡萄品种结构不合理;(2)葡萄酒品种结构不合理;(3)种植加工一体化差;(4)质量等级低;(5)葡萄酒文化落后;(6)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葡萄酒业品牌为出发点,带动解决其他一些问题。加强葡萄品牌建设,加强葡萄酒品牌建设,以品牌竞争取代传统的价格竞争,避免葡萄酒产业结构趋同。
(五)提高葡萄酒业的核心竞争力
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葡萄酒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其科技、管理、文化模式等不可模仿的能力,积极地、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升级,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六)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
随着一些国家葡萄酒产业竞争力下降,我国葡萄酒企业应积极抓住机遇,赶超发达国家的葡萄酒水平,跻身于发达葡萄酒强国的行列。
(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葡萄产品结构和葡萄酒品结构,葡萄酒种类应根据我国的消费习惯来确定,首先要考虑口味因素,其次考虑饮酒习惯,再考虑与国际接轨。因此干型葡萄酒应以干白葡萄酒为主,甜型葡萄酒应以甜红葡萄酒、甜型起泡葡萄酒为主;葡萄的蒸馏酒则以低度白兰地为主,适当配以干红和干型起泡酒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