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湖湘酒文化(一)
“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个方面:酒以治病、酒以养老和酒以成礼。实际上,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止于以上三条,在国人的观点中,酒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在社会生活中,酒却具有其他物品所无法替代的功能。有人把“酒”比喻成是“文化”的酵母,历数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酒与文化何时有过断缘?宋·朱肱《北山酒经》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议论:“……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而且:“之境界岂铺啜者所能与知哉。”在社会学家眼里,酒更是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它能够折射到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学、科学、技术、人生、家庭、友谊、诗画、艺术、爱情、宗教、武术、礼仪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我们找不到比酒更能包罗万象的东西!所以,从古至今,酒的风格神韵令许许多多宰辅公卿、布衣庶士、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吟咏、为之歌赋,可以说在琴棋书画、戏剧歌舞、诗词文学中无不飘逸着酒的香气。
饮酒、品酒和论酒是一门学问,而酿酒则更是一门科学。中国的酒曾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利用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固态或半固态发酵是我国酿酒业的典型特征,被称为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作为中国人才之都的湖南,酒文化同样源远流长。1988年,在湖南省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从红烧土块及支座残断面中观察到了稻谷壳的痕迹。据文物普查采集陶片的碳素年代测定,彭头山遗址距今为8250~9100年。这里的古稻比河姆渡早出一千多年。另外,在1993年和1995年在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至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经北京大学C14实验室及美国哈佛大学先后用质谱加速器测定,确定这些稻谷距今约有1万2千年至1万4千年,由此证明湖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在发现古代栽培稻谷的彭头山遗址和玉蟾岩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和众多陶制酒器,这些发现,更使人仿佛嗅到了酒的醇香。按考古学界流行的“谷物酿酒先于农耕时代”的说法来看,湖南既然在1万2千年至1万4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稻谷,那么,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水稻栽培的普及,属长江流域的湖南用稻谷酿酒的源头就更在此之前了。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