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涨价带来新的并购机遇
2007-08-20 09:11
行业分析
近来,大街上匆匆而过的人们面对着逐月上涨的食品价格都感到手中的钱有点不够花。国家统计局8月13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受食品价格快速攀升影响,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创出了10年来的历史高点。的确,肉涨了,油涨了,方便面也涨了,那下一个涨价的食品会是谁呢?循着猪肉上涨的轨迹,找寻下一个涨价的目标并不难,那就是大家每天早餐桌上都必不可少的牛奶。
其实,牛奶价格的上涨已经在静悄悄地进行之中。从8月开始,三元旗下的9种送奶入户产品价格全部上调,每单位产品涨幅在0.05-0.15元;光明近期也提高了华东市场的巴氏鲜奶价格,涨价幅度在10%左右。导致奶制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
今年上半年以来,饲养奶牛所必需的粮食与饲料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玉米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6.32%,苜蓿干草平均价格上涨20%以上。据测算,每公斤原料奶的生产成本因饲料价格上涨而上升0.15元。在原料奶生产成本逐步抬升之际,加工原料奶的大户乳业加工企业却因为市场承受能力的原因导致其收购奶牛养殖户的原料奶价格却基本不动。尽管奶牛养殖户可以忍受短期的经营亏损,但如果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不能回升到其应有的水平,奶牛养殖户们只有放弃养牛这一条路可走。
如今,“饲料上涨幅度高达20%,但牛奶的收购价却维持在旧的水平,这造成了40%的奶牛养殖户亏损。于是就出现了杀牛卖牛的现象。”中国乳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魏克佳说。面对严重的行业亏损,目前,内蒙古、黑龙江的奶农却已经开始“弃牛”、“倒奶”。这使我们不能不联想到今年猪肉价格的上涨。去年上半年,在养猪行业经历了长达16个月的亏损之后,不少农户被迫最终放弃了养猪行业,从而导致大量母猪被屠宰,全国养猪产能急剧下降。这直接造成了今年5月以来生猪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的严重现象,产生了剧烈的市场波动。如果奶价不能迅速回升,那么如今发生在猪肉市场上的这一幕极有可能在奶制品市场上重演。毕竟来说,奶牛养殖户的经营承受能力是极为脆弱的。作为奶制品行业生产链中最为重要的关键一环,这一链条一旦出现大的问题,奶制品行业将面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目前中国年奶产量超过3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美国。但从人均占有量上来看,中国人均奶占有量仅约为2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奶产品营养丰富,人均牛奶占有量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单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奶业的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不过,由于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并没有将奶制品当作生活的必需品来看。因此虽然年产3200万吨牛奶,但是实际每年消费能力只有2000万吨,剔除牛奶加工耗损以及小牛犊的奶水喂养需要,每年的奶品极其富裕。当企业竞争遭遇供大于求的局面后,不成熟的中国市场只有求助于价格战的相互厮杀。乳品加工企业之间从价格大战迅速转变为联手压低鲜奶收购价格的行为,直接造成了奶价下跌。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乳品加工企业都不惜血本抢占市场,大多数品牌的降价幅度高达50%左右,甚至出现了“奶价贱如水”的现象。而奶牛养殖户成了奶制品“价格大战”的“回收箱”,挑起养殖亏损的重担。
如今奶制品涨价眼下已成事实。虽然这次涨价增幅较小,还不足以给消费者增加太大的负担,也没有真正的解决养殖户亏损的现状。不过,奶制品和鲜奶价格上升是一种正常的价值理性回归,也是乳制品市场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的正常过渡,对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2007年中国奶业协会年会上,14家知名乳品企业率先签署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内容包括推行合同收奶、反对捆绑销售、特价销售等恶性竞争行为。这就意味着,乳制品原来惯用的买赠促销方式即将改变,也实现了乳制品价格的变相上涨。
其实,就在中国奶制品价格悄然上涨的同时,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不久也会发现奶制品将变得越来越贵。美国农业部日前表示,今年美国牛奶价格直逼每100磅17.30美元的历史新高。
目前,相对于国外因供应紧缺而涨价来看,我们国家乳制品的涨价还是一种乳品企业间竞争的妥协,是应对运作成本不断走高,拒绝恶性竞争、求取生存空间的不得已措施。这将迫使我国乳业企业在苦练内功、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乳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力度也必须有所加大。8月13日,旗下拥有光明乳业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与中信集团属下的中信资本管理公司正式签约,双方共同投资20亿元,联手打造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平台,进行食品行业的收购兼并和资源布局。由此看来,随着原料奶价格的上涨逐步传导到乳制品加工企业,中国乳制品加工企业新一轮的并购整合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拥有上市公司融资资源的大型乳业企业如三元、伊利、光明、蒙牛将会凭借其资本优势,在新一轮的乳业整合中大显身手。
来源:食品产业网
其实,牛奶价格的上涨已经在静悄悄地进行之中。从8月开始,三元旗下的9种送奶入户产品价格全部上调,每单位产品涨幅在0.05-0.15元;光明近期也提高了华东市场的巴氏鲜奶价格,涨价幅度在10%左右。导致奶制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
今年上半年以来,饲养奶牛所必需的粮食与饲料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玉米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6.32%,苜蓿干草平均价格上涨20%以上。据测算,每公斤原料奶的生产成本因饲料价格上涨而上升0.15元。在原料奶生产成本逐步抬升之际,加工原料奶的大户乳业加工企业却因为市场承受能力的原因导致其收购奶牛养殖户的原料奶价格却基本不动。尽管奶牛养殖户可以忍受短期的经营亏损,但如果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不能回升到其应有的水平,奶牛养殖户们只有放弃养牛这一条路可走。
如今,“饲料上涨幅度高达20%,但牛奶的收购价却维持在旧的水平,这造成了40%的奶牛养殖户亏损。于是就出现了杀牛卖牛的现象。”中国乳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魏克佳说。面对严重的行业亏损,目前,内蒙古、黑龙江的奶农却已经开始“弃牛”、“倒奶”。这使我们不能不联想到今年猪肉价格的上涨。去年上半年,在养猪行业经历了长达16个月的亏损之后,不少农户被迫最终放弃了养猪行业,从而导致大量母猪被屠宰,全国养猪产能急剧下降。这直接造成了今年5月以来生猪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的严重现象,产生了剧烈的市场波动。如果奶价不能迅速回升,那么如今发生在猪肉市场上的这一幕极有可能在奶制品市场上重演。毕竟来说,奶牛养殖户的经营承受能力是极为脆弱的。作为奶制品行业生产链中最为重要的关键一环,这一链条一旦出现大的问题,奶制品行业将面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目前中国年奶产量超过3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美国。但从人均占有量上来看,中国人均奶占有量仅约为2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奶产品营养丰富,人均牛奶占有量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单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奶业的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不过,由于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并没有将奶制品当作生活的必需品来看。因此虽然年产3200万吨牛奶,但是实际每年消费能力只有2000万吨,剔除牛奶加工耗损以及小牛犊的奶水喂养需要,每年的奶品极其富裕。当企业竞争遭遇供大于求的局面后,不成熟的中国市场只有求助于价格战的相互厮杀。乳品加工企业之间从价格大战迅速转变为联手压低鲜奶收购价格的行为,直接造成了奶价下跌。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乳品加工企业都不惜血本抢占市场,大多数品牌的降价幅度高达50%左右,甚至出现了“奶价贱如水”的现象。而奶牛养殖户成了奶制品“价格大战”的“回收箱”,挑起养殖亏损的重担。
如今奶制品涨价眼下已成事实。虽然这次涨价增幅较小,还不足以给消费者增加太大的负担,也没有真正的解决养殖户亏损的现状。不过,奶制品和鲜奶价格上升是一种正常的价值理性回归,也是乳制品市场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的正常过渡,对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2007年中国奶业协会年会上,14家知名乳品企业率先签署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内容包括推行合同收奶、反对捆绑销售、特价销售等恶性竞争行为。这就意味着,乳制品原来惯用的买赠促销方式即将改变,也实现了乳制品价格的变相上涨。
其实,就在中国奶制品价格悄然上涨的同时,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不久也会发现奶制品将变得越来越贵。美国农业部日前表示,今年美国牛奶价格直逼每100磅17.30美元的历史新高。
目前,相对于国外因供应紧缺而涨价来看,我们国家乳制品的涨价还是一种乳品企业间竞争的妥协,是应对运作成本不断走高,拒绝恶性竞争、求取生存空间的不得已措施。这将迫使我国乳业企业在苦练内功、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乳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力度也必须有所加大。8月13日,旗下拥有光明乳业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与中信集团属下的中信资本管理公司正式签约,双方共同投资20亿元,联手打造中国食品行业整合平台,进行食品行业的收购兼并和资源布局。由此看来,随着原料奶价格的上涨逐步传导到乳制品加工企业,中国乳制品加工企业新一轮的并购整合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拥有上市公司融资资源的大型乳业企业如三元、伊利、光明、蒙牛将会凭借其资本优势,在新一轮的乳业整合中大显身手。
来源:食品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