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我国乳品行业在调整中成长(二)

2007-09-13 09:44 行业分析
乳品行业在调整中成长 中性评级 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使外资的直接产品竞争优势并不突出,因此外商开始通过资本渗透来分享中国乳品行业快速发展的成果。乳清粉分食品级和饲料级。食品级用于冷饮,配方奶粉,烘陪食品的制造;饲料级乳清粉主要用于乳猪饲料。由于用途广泛,国内目前不能生产,乳清粉一直是我国进口数量最大的乳制品类别,自2001-2006年以来乳清粉的进口量一直呈稳步上升状态。2005年进口金额达到1.58亿美元,11.69亿人民币。 中国乳业产品线以液态奶为主,2006年液态奶产量1244万吨,占牛奶产量的38.3%。液态奶中又以白奶产量占多数。白奶的57%为高温灭菌的UHT奶。UHT奶基本上采取利乐砖和利乐枕的包装形式。而利乐包装生产线和包材全部出自瑞典利乐公司。利乐公司通过出售加工设备,附带提供包材的形式包揽了大型企业液态奶生产线。包装物的单一性造成供应商的垄断性,也使得乳品加工企业在包装供应方面谈判能力不强。包装成本居高不下,对在低收入地区与人群中进一步普及白奶消费构成一定障碍。 结论:中国乳业处在产品结构调整阶段,行业集中度较高,品牌优势突出。产品结构调整要以消费结构转型为目标。 中国乳品工业依然处于成长期 1、中国乳品消费水平的国际地位还很低 “九五”和“十五”期间中国乳品工业实现的超速发展,连续多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是中国食品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截至2006年底,行业总产值已经占到食品制造业23.02%。企业数量、加工能力、设备水平都有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中国乳品工业依然是朝阳产业,行业发展远没有到顶峰,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主要理由是:中国目前奶类产量已经增加到3245万吨/年,是全球继印度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产奶国。 但人均乳品消费依然较低,是同等发展程度的印度的1/4。与日本、韩国、台湾等饮食结构相近的国家相比也很低。中国乳品消费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其人口数量极不相称。 2、奶业占中国农业产值比重还过低,属于发展中状态 2006年中国的畜牧业总产值已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但奶业在农业的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2%,即使在畜牧业的单项总产值中也仅占5%。而发达国家奶业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0%。 3、城乡人均乳品消费存在巨大落差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乳制品消费支出方面相差48倍,在鲜奶购买量上相差14.69倍。巨大的消费差距来自经济水平差距。乳品消费水平也是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二元经济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差3倍多。农村居民因为收入低而舍不得喝奶是很现实的情况。由于收入水平低带来的奶消费量低是一种“被动不消费”。而饮食习惯带来的不消费属于“主动性不消费”。目前农村居民饮奶量过低,主动的和被动的因素都存在,但被动因素起的作用更大。这一点与城镇居民当初不饮奶到饮奶是同样的过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被动性不饮奶将逐步减少。而同样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居民主动不饮奶情况。但在具体品种上,可能乳饮料与奶粉会最先打开农村市场。这更符合中国居民口味和优先孩子的传统。 4、乳品种类过少,乳品消费水平较低——中国人喝多少奶合适? 目前中国国民乳品还比较单一,以白奶为主,乳饮料、酸奶、奶酪、奶油以及益生菌乳制品和奶粉消费数量较少。而发达国家不但人均白奶消费量大,其他乳品种类非常多,特别是乳品作为原料用于食品制造业。如焙烤产品(糕点、面包、饼干)、糖果和休闲食品等使用牛奶为原料的很多。这大大增加了乳品消费空间以及消费频率。 2006年中国人均液态奶消费量为9.65千克/年。而经济发展水平在欧洲处于较低水平的波兰2004年为55.1千克/年,亚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日本2003年为38.5千克/年。乳饮料和发酵乳人均消费量指标方面,2006年中国人均消费量为2.61千克/年(仅为酸奶),而波兰为11.9千克/年。奶油人均消费量方面,波兰为4千克/年,日本为0.7千克/年,而中国消费基本可以忽略。干酪人均消费方面,波兰为10.4千克/年,日本为1.8千克/年,中国消费同样可以忽略。 来源:中信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