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普洱茶大乱之后方能大治

2007-10-25 15:28 行业分析

乱象的征兆其实早已出现了,茶价时时飚升,茶农坐地起价,茶商四处抢茶,外行大肆炒茶,茶厂买不到茶,外省外国往云南倒茶……整个市场人头攒动,资金汹涌,消息乱飞,良莠混杂……

  其缘起,便是普洱茶在诸多健康功效之外,有了一项特异功能--收藏!可以想见,一种有最多有益功效,可陈放增值而不是贬值的茶叶,价位居然处于各种名茶中的最低端,一个产业估值洼地突然跳了出来,市场该如何反应?于是,普洱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消费和投资的热点,引起市场一阵接一阵的疯狂追捧。

  风云变幻,暴热三年的普洱茶,2007的四五月间突然传开了“崩盘”的消息,普洱茶的三个大腕,ZC,DY,XG的“名牌”普洱茶突然价格腰斩,高位追风者全线套牢,一时间各种打压的声音甚嚣尘上,部分功效未定论、市场泡沫论等充斥各种媒体喉舌,普洱茶市场突然大乱。

  其实,普洱茶的功效与投资价值本没有多少疑问,只是炒作过头了倒就让人反感了。普洱茶的功效不是一天两天吹出来的“水变油”,从古至今,医家、饮者都有公论,一些别有用心的杂志找几位对普洱不甚了了的专家,含含糊糊置疑普洱的一些功效是否存在,这是推不翻普洱茶消费者的认识的,毕竟消费者大多数并不是可以随便糊弄的,而专业领域对普洱茶的研究已经深入多年,有的是实验和数据可以讲话,值得置疑的倒是一些专家的态度和水平,其有研究普洱茶的学术能力和仪器设备,觉得哪种功效不肯定,为什么自已不做做试验,告诉大家结果呢?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自已不清楚就不怕误导别人么?

  至于几个牌子的普洱茶价格炒得过高出现大幅回调,这才是市场的正常反应,普洱茶的常品,各家成本差不多,卫生都过了关,质量水平一条线的,有的卖100一公斤,有的卖700一公斤,当大家喝了找不到那700一公斤比100一公斤的更贵的理由时,有几个真正的消费者会原意为高达7倍的品牌溢价买单?要知道,品牌要溢价这么多,经济学上能解释的一般只能是奢侈品,这些大批量的常品是作为普通消费品的,你那点品牌怎能承受这么高的溢价?这时不调整反而奇怪了。

  乱象已生,正如5.30的股市,普洱茶市给盲目的炒茶人作了一个最好的投资风险教育,也必将引起茶农、茶商、茶厂的一些思考。茶毕竟是要拿来喝的,浙江龙井总体是不能太贵的,奢侈的只能是西湖龙井中的少量特品、珍品。普洱茶只是一个泛泛的分类,从根子上说就是云南大叶种晒青生茶,以及其经过人工或自然后发酵的老生茶、熟茶。所以仅从普洱茶是不能体现珍稀性,因为,这是可以不断扩种的。普洱茶要增值,必须找到其珍稀性的来源,思来想去,想到几点:

  茶树要珍稀。这个无非就是很多人喜欢古树的原因,因为越古老的茶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就越是只会减少,不可能“扩种”的,而且碰巧的是,往往古树的滋味也是比较好的。所以这可以成为有效的珍稀度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同样茶种的台地茶贵过了古树茶,有什么动力去追捧呢?

  时光的淘选。普洱称为“可以喝的古董”,这古董大家都知道,新的时候未必是什么值价的东西,只是时间长了,留存的越来越少,便珍稀了起来。所以普洱茶的升值,是需要时间的,喝掉了、存坏了、各种原因消失了,淘汰下来好的,才应当成为值钱的古董。如果同样的新茶贵过了老茶,新茶不掉价合理吗?

  名牌小产量。品牌越响,量越小的,才应当越增值,之前市场追求大厂常品完全是背道而驰。大厂常品占的是品牌响,输的是产量大,本就应当“薄利多销”。至于投资,如果价位相同,应当是大厂名牌的特品(指好的,珍稀的特殊品种),小厂名牌的特品,不知名的特品,大厂名牌的常品……这样一个增值潜力的顺位。如果大厂名牌常品价格远远高过小厂名牌特品,还有什么投资价值呢?

  消费需求大。一种茶只有好喝,能让人忍不住去喝,才会需求量增大,消费量也大,从而造成“供不应求”,才会增值。可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大厂茶,拆了件就卖不出,为什么?茶没人爱喝也经不起比,只一厢情愿想当投资标的,这可能撑得住吗?

  终端要增值。要成为好的投资品,就要让投资者有好的增值回报,就要给终端投资者让利。虽然前两年普洱茶价值回归,终端投资者尝到了甜头,但要看到,终端投资者几乎是无法享受商业价差的,只能依靠自然增值。因此而急功近利,把茶价拉得过高,厂家和中间商赚了钱,却造成终端价格增不了值甚至“崩盘”,让终端投资者受损,这怎么可能持续发展?终端投资者要是不愿投资了,也就没有了持续的“接最后一棒”的人,最终厂家和经销商又能得什么好呢?

  所以,普洱茶大乱某种角度可能也是喜事,大家都可以理智一些,最终才能迎来大治。有几点猜想:是茶菁价格调整逐渐到位,相当一部分茶农开始重视与有信用茶商的长期合作,而不是只图当期的高利润;是价格崩盘的几家大厂市场扩张放慢,消费者更加看中茶本身的性价比,不再盲目追捧,这些大厂的经营经销模式可能发生重要改变;是一些性价比优的大厂二线名牌,可能借此次一线厂终端市场“崩盘”而上位成为一线厂;是普洱茶高端消费群加速成长,部份知名小厂的品牌可能更多地走高端路线,能够较以前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同;是品牌弱的中小茶厂的生存空间将加速收窄,茶厂间的兼并重组增多,市场竞争力弱的茶厂逐渐被淘汰出局;是市场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原产地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是中立的普洱茶价值评估机构可能加快建立,以提升普洱茶终端投资者的交易变现能力,促动普洱茶收藏交易市场的活跃;是“纸普洱茶”模式可能推进,官方权威的仓储机构将被更多的人接受,购买普洱茶后自存或交由专业机构代存的模式,可能被成本更低、更方便的直接向权威机构购买“纸普洱茶”的模式转化;是普洱茶两极分化将进一步加大,纯消费型普洱茶与收藏投资型普洱茶将出现清晰的分野;是优质珍稀普洱茶与普通普洱茶的价差和增值潜力将进一步拉大,普通普洱茶的增值将回归至一个较低且平稳的水平,优质珍稀普洱茶则进入奢侈品行列,其消费习惯和增值特性进一步“高档红酒化”。

来源:第一茶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