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过度包装和消费虚荣

2007-07-03 11:22 行业分析
  日前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采购会上,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负责人向过度包装发出警告,他说沃尔玛将于年内推出“包装瘦身”计划,制订各类商品包装标准,凡不达标尤其过度包装的,一律拒绝采购。

  沃尔玛向过度包装“宣战”,一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保持“天天平价”的竞争力。据统计,沃尔玛在全球所有分店每周要接待一亿多名消费者购物。如果包装物降低5%,意味着每天减少两个集装箱运量,每月可节省运费240万美元;二是出于环境保护。以沃尔玛销售的系列玩具为例,脱掉过度包装的“外衣”,相当于每年少砍伐碗口粗的树木3800多棵。目前沃尔玛已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6.6万家供应商去除过度包装,这位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商品过度包装尤为严重,消费者往往选择那些包装豪华的礼盒,推行瘦身计划首先要改变中国人传统的消费心理。

  可见沃尔玛拒绝过度包装,既有自身经济利益之诉求,也体现了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很值得中国零售企业学习。建议国内大型超市、商场和销售公司也理直气壮地向过度包装说“不”。

  中国商品从过去不重视包装迅速发展到琳琅满目的豪华、精美包装,可称走了两个极端。如今过度包装从食品、化妆品到服装、鞋帽,无处不在,甚至泛滥成灾。以过去不久的端午节为例,笔者所居城市的一家五星级宾馆推出1988元的端午礼盒,精美绝伦的包装盒是用红木制作的,小小的粽子被打扮得如此“雍容华贵”,称得上是“买椟还珠”的现代版。

  是谁“造就”了市场上过度包装商品飘红?首先是愈演愈烈的奢侈风,尤其公款消费专挑贵的和漂亮的买,催生制造商在外包装上大动噱头,给商品穿上豪华“衣服”牟取暴利。其次是消费虚荣,一些顾客觉得包装精美说明质量好,送礼有面子,使过度包装受到青睐。商家为了多挣钱,消费者为了图面子,共同“助推”过度包装,惟独不去考虑过度包装浪费资源,危害环境,丢弃了公民应该承担的环保责任。

  过度包装在许多国家已成为“过街老鼠”。笔者的朋友在法国留学,据他所见,法国产香水和红葡萄酒虽说是世界名牌,但全部用纸盒简装,从未见木质包装盒,因为纸盒可以回收。而木盒需要砍树,在法国禁止用于食品和化妆品包装。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消费大国,更需要杜绝过度包装。

  遏制过度包装,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和培养公民的节俭和环境意识。但资本逐利是天性,如果没有硬性规定限制,厂家、商家很可能将自身利益置于国家环保利益之上。我们不妨借鉴沃尔玛的做法,制订出台详细、具体、可操作的各种各类商品包装标准,实行包装准入制和许可证,凡过度包装一律封杀,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

  >>>观点要览>>>

  应制订限制包装“过度”的标准

  过度包装是一种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包装,耗用过多材料、体积过大、用料高档、装饰奢华,超出了包装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装饰功能过剩,在包装性质上有夸大和欺诈之嫌。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研究商品包装的机构,过度包装的科学界定标准亟待制订和完善。应区别不同重点行业试行制订限制包装“过度”的标准;根据不同销售对象和用途,采取精装、简装等不同类型的包装;坚决抵制欺骗性包装,并给予必要的惩罚。同时,从包装设计源头抓起,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鼓励采用可循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有些瓶罐类包装产品如洗手液用完之后,应该鼓励消费者购买简易包装、替换包装的液体倒入重复使用,减少包装废弃物。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 庄英杰)

  用经济手段控制包装

  过度包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产物。传统商品功能异化,甚至成为行贿、炫耀的载体,很大程度是由于非正常的消费心理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造成的。因此,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彻底加以防范和治理,很可能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

  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办法”、“规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是否有效尚待检验。包装作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如果用行政命令强加限制效果不一定理想,相反,如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则会更加灵活、实用。譬如,征收消费税、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实行生产企业责任制等,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进行成本测算,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宁波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会长 忻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