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产品保障质量安全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7-07-12 13:43
行业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在越来越多地食用蜂产品并获得营养保健效果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其质量安全,也就是指蜂产品自身的质量状况及生产经营者的言行对食用者身心健康和安全的保证程度。当今,在行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蜂产品行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
质量安全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质量安全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就蜂产品而言,现阶段质量安全主要是指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环节不产生对人体健康有损害或威胁的因素,在已经认知并经科学论证的范围内能够真实和正确描述相关功能及科学引导消费。
蜂产品质量安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因受污染而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威胁;二是不因经过加工等人为改变而带来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三是不因受包装标识宣传等不正确引导造成伤害。表现在产品上就是药物残留问题、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残留、不科学的改变蜂产品的固有成分和应用范围,以及蜂产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如果受到污染,会造成细菌、霉菌滋生,造成食物中毒。而假冒伪劣蜂产品逃避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是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重大隐患。另外,营养保健价值问题也是蜂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蜂产品作为天然的营养保健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因生产方式、能力和水平的局限以及受市场利益的驱使,不按自然规律和科学程序生产加工蜂产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蜂产品应有的营养保健价值。
蜂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一是蜂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少数企业和产品相关问题比较严重。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蜂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生产管理混乱、质量安全意识淡漠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利用相关标准、市场监管的空隙,制假售假,铤而走险,谋取不法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是需要我们严厉打击的对象。
二是行业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我国蜜蜂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经过不断制定、修订和完善,现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标准体系,现有的76个标准包括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38项,涵盖了产品质量、物流管理、试验方法、技术规程、支持与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蜂产品安全质量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以蜂蜜标准为例,2005年底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以突出真实性为重点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年多来,市场反响强烈,多数企业自觉执行,市场情况良好。据国家及地方执法部门市场监督情况,全国各地市场检查的合格率达到了80%以上,半数以上地区达到了90%以上,整体质量水平大幅提高。为进一步掌握有关情况,中国蜂产品协会从2006年11月开始,对全国的蜂蜜市场质量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先后送检了21个省市、94个厂家的181个样品,尤其是将一些质量不稳定企业的产品作为调查的重点,从第一次检测结果看,合格率达到了70%,高于历年的合格水平,如果将未列入调查范围的质量比较稳定的企业产品一并分析,实际的市场合格水平要大大高于这一水平。
三是蜂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的实施将进一步解决部分企业生产能力水平低和质量意识不高的问题,对蜂产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将起到有力的整顿规范作用。
四是蜂业联合体和蜂农合作社已经成为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和蜂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方式。通过优质安全生产基地和组织蜂农合作社等方式,有力地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加强了对生产源头质量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蜂业生产规范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制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是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行业自律进一步深入,企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作为行业组织,中国蜂产品协会多年来以质量安全工作为重点,积极开展标准培训宣贯、产品质量调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等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和相互监督,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安全质量意识不断增强,2006年,协会对行业45个重点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通过“ISO9000(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有29个,通过“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的有18个,通过“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体系(HACCP)”认证的企业达10个,通过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的有6个。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转换认证)的企业有8家,产品总数达到95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有5家,认证产品总数达到22个,拥有保健食品批号的企业达27个。45个重点企业中,有22个企业拥有专利产品共计99项。获得省、市地方名牌的企业13家,获省、市著名商标的企业14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3家。可以看出,蜂产品企业品牌意识和相关经营能力进步较快,质量安全保证水平和产品档次有了明显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的增强成为蜂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
六是一些突出问题还需要着力解决。蜂产品行业涉及农业、食品加工业、医疗保健业和相关工业,产业链较长,可利用的资源丰富,受制约的环节也很多。从我国蜂业的实际情况看,养蜂的流动性很强,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对源头的质量管理有较大难度。在加工环节,行业科研水平不高,相关投入不足,行业科技进步速度和市场要求不相适应,新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重复建设和产品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流通环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规范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比较严重,少数企业甚至通过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达到低价竞争的目的,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危害人民身心健康,损害行业利益。
质量安全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质量安全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就蜂产品而言,现阶段质量安全主要是指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环节不产生对人体健康有损害或威胁的因素,在已经认知并经科学论证的范围内能够真实和正确描述相关功能及科学引导消费。
蜂产品质量安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因受污染而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威胁;二是不因经过加工等人为改变而带来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三是不因受包装标识宣传等不正确引导造成伤害。表现在产品上就是药物残留问题、重金属有害物质及生物性有毒物质残留、不科学的改变蜂产品的固有成分和应用范围,以及蜂产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如果受到污染,会造成细菌、霉菌滋生,造成食物中毒。而假冒伪劣蜂产品逃避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是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重大隐患。另外,营养保健价值问题也是蜂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蜂产品作为天然的营养保健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因生产方式、能力和水平的局限以及受市场利益的驱使,不按自然规律和科学程序生产加工蜂产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蜂产品应有的营养保健价值。
蜂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一是蜂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少数企业和产品相关问题比较严重。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蜂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生产管理混乱、质量安全意识淡漠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利用相关标准、市场监管的空隙,制假售假,铤而走险,谋取不法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是需要我们严厉打击的对象。
二是行业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我国蜜蜂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经过不断制定、修订和完善,现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标准体系,现有的76个标准包括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38项,涵盖了产品质量、物流管理、试验方法、技术规程、支持与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蜂产品安全质量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以蜂蜜标准为例,2005年底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以突出真实性为重点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年多来,市场反响强烈,多数企业自觉执行,市场情况良好。据国家及地方执法部门市场监督情况,全国各地市场检查的合格率达到了80%以上,半数以上地区达到了90%以上,整体质量水平大幅提高。为进一步掌握有关情况,中国蜂产品协会从2006年11月开始,对全国的蜂蜜市场质量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先后送检了21个省市、94个厂家的181个样品,尤其是将一些质量不稳定企业的产品作为调查的重点,从第一次检测结果看,合格率达到了70%,高于历年的合格水平,如果将未列入调查范围的质量比较稳定的企业产品一并分析,实际的市场合格水平要大大高于这一水平。
三是蜂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的实施将进一步解决部分企业生产能力水平低和质量意识不高的问题,对蜂产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将起到有力的整顿规范作用。
四是蜂业联合体和蜂农合作社已经成为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和蜂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方式。通过优质安全生产基地和组织蜂农合作社等方式,有力地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加强了对生产源头质量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蜂业生产规范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制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是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行业自律进一步深入,企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作为行业组织,中国蜂产品协会多年来以质量安全工作为重点,积极开展标准培训宣贯、产品质量调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等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和相互监督,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安全质量意识不断增强,2006年,协会对行业45个重点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通过“ISO9000(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有29个,通过“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的有18个,通过“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体系(HACCP)”认证的企业达10个,通过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的有6个。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转换认证)的企业有8家,产品总数达到95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有5家,认证产品总数达到22个,拥有保健食品批号的企业达27个。45个重点企业中,有22个企业拥有专利产品共计99项。获得省、市地方名牌的企业13家,获省、市著名商标的企业14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3家。可以看出,蜂产品企业品牌意识和相关经营能力进步较快,质量安全保证水平和产品档次有了明显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的增强成为蜂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
六是一些突出问题还需要着力解决。蜂产品行业涉及农业、食品加工业、医疗保健业和相关工业,产业链较长,可利用的资源丰富,受制约的环节也很多。从我国蜂业的实际情况看,养蜂的流动性很强,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对源头的质量管理有较大难度。在加工环节,行业科研水平不高,相关投入不足,行业科技进步速度和市场要求不相适应,新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重复建设和产品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流通环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规范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比较严重,少数企业甚至通过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达到低价竞争的目的,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危害人民身心健康,损害行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