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谁在猪肉涨价中发了财肯德基全面涨价之原因猜想

2007-07-23 09:59 行业分析
  谁在猪肉涨价中发了财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三部委最近在分析当前生猪供需形势时说,猪价偏高和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其猪肉上涨的主要原因为去年猪价过低、挫伤农民的养猪积极性以及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大面积发生,造成母猪流产和仔猪大量死亡。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在5月初和7月初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的上涨。至上周三,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已经达到18.57元,不少地方猪肉的价格已经达到每斤12元。

  猪肉价格上涨如此之高,真的是从农民手中收购的猪价过高吗?真的是养猪农民赚了大钱了吗?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06年7月份生猪收购价格为每斤3元,猪肉市价为每斤5~6元。今年生猪收购价格为每斤4.5元,市场上猪肉价格却涨到了每斤10~12元。农民养殖的生猪每斤价格上涨一元,市场上的猪肉却涨了5~6元。这中间4~5元的差价在中间流通环节变得神秘“失踪”?

  客观公正的数据往往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头重量为150斤的生猪,养猪农民的收入仅为675元,其中还得扣除200元左右的养猪粮食成本,以及150元左右的小猪仔购买成本(每斤6~7元,一般在20斤以上方可独立喂养),一头生猪的净收入仅为325元。农民百姓将一头小猪喂养成可以卖的肥猪,前后需要十个月,辛苦将近一年,其收入不足城市居民一个月的最低工资。而净重为100斤的猪肉,猪肉中间商就赚取了400~500元的利润,这比农村居民喂养一头生猪一年的收入还要高。全文

  焦点

  食品问题成美国会“新宠” 斥责FDA意在中国

  美国国会一个调查组17日在一次针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听证会上指责说,美国一些食品进口商在进口食品时逃避检查,危及美国消费者的健康。

  由于计划关闭其13个实验室中的7个,FDA在此次听证会上也遭到批评。FDA局长安德鲁·冯·埃森巴赫在会上辩称,这一旨在节省开支的计划将不会削弱FDA的检验能力。

  此次听证会由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小组委员会召开。该委员会牵头组成的调查组认定,FDA目前“几乎没有能力”监督美国的进口食品安全。美国一些媒体将中国输美食品问题作为此次听证会举行的背景。全文

  警报

  神农卉康蜂蜜造假调查:央视上榜品牌子虚乌有

  对于神农卉康来说,蜂蜜产品被查出碳-4植物糖含量超标,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各种问题接二连三地暴露在消费者眼前。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神农卉康蜂蜜被查出掺假绝非巧合,伴随着此次掺假背后的还有一系列造假“痕迹”:神农卉康宣称的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子虚乌有,高调宣扬的部分“有机蜂蜜”也被摘牌。

  7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家乐福国展店内的神农卉康专卖店,店员刘小姐对造假一事并不以为然。前不久,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的下架食品清单中,北京永安信公司生产的神农卉康牌紫云英蜜榜上有名,其不合格项目是碳-4植物糖。

  店员刘小姐称,神农卉康蜂蜜碳-4植物糖含量超标事件确实有,但这只是该品牌的一种产品紫云英蜜出现问题,而且“也是小问题”。她说国家规定含量是7%,而紫云英蜜被检测出含量为8.15%,“只是超了1.15%,但就因为这个小问题被竞争对手揪住了小辫子”。全文

  产经

  涨价:奶业发展的新起点?

  进入六月份,进口奶粉价格大幅上涨的消息再次见诸报端,随后,一些国产品牌奶粉也按捺不住,价格开始小幅上涨。七月初,一些地方的牛奶也随着涨价。"该涨价了。"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如此表示。"这次大幅度涨价的不仅仅是奶粉,还有奶酪等乳制品。"一位法国乳制品公司中国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奶粉等乳制品涨价的序幕,去年底就已拉开。

  原料的供给紧张,是乳制品价格上涨的源头。2006年,占全球奶粉及原料出口70%~80%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新、澳两国是中国奶粉的主要进口国),遇上本世纪来最严重的干旱,牧草干枯,奶产量严重下降。

  从目前行情来看,进口大包奶粉与去年相比,涨幅高达100%,且价格还在上涨之中。大包装奶粉是乳制品生产的原料奶粉,目前,国内乳制品企业主要依赖进口大包装奶粉,以全脂大包装奶粉、脱脂大包装奶粉、乳清粉为主--现在广泛用于国内乳制品企业的液态奶、酸奶、奶粉、冰品等生产中,尤其是各类高端产品。全文

  公司

  “肯德基本周起全面涨价”之原因猜想

  食品原材料涨价已经到洋快餐巨头也“顶唔顺”的地步!18日,肯德基广东区传出消息,本周一起,肯德基单品涨价0.5~1元,基本涵盖除“原味鸡、辣鸡翅、烤鸡翅”之外大部分产品,各类饮料也涨0.5元,这是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近十年来首次调整饮品价格。

  肯德基本周起全面涨价,这是为什么?我想原因大致如下。

  这是“补涨”:7月16日的《东方早报》报道说,江苏调查总队有关人士分析说,虽说近期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快、幅度大,但回顾近十年的价格走势不难发现,目前的上涨实属补涨。以涨幅较大的植物油、猪肉、鲜蛋为例,1996年这三种食品的全省年平均价分别为每公斤7.9元、12.1元、7.8元,到2006年其价格分别为7.1元、12.2元、5.8元。十年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72.7%,而猪肉价格还是十年前的水平,植物油和鲜蛋价格不仅分文未涨,反而下跌10.5%和26.2%。据此而论,现在食品价格的上涨仍在情理之中。而肯德基也一样,虽然这次“各类饮料也涨0.5元”,但这是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近十年来首次调整饮品价格。所以是补涨。

  “提速”了:据我个人感觉,近年来消费者到肯德基店用餐时,肯德基提供食品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今年7月18日更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提供食品的速度已经是航空速度了,本着优质优价的原则,价格至少是可以提高一倍的,但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实惠,所以只是涨了一点点。当然,因为用餐的消费者太多,肯德基还将推出站票,比例大约是20%。全文

  退出故宫的星巴克打败了我们

  我很少喝咖啡。如果不是因为一位央视英语主播拿故宫和咖啡说事,后来引起轩然大波,像我这样僻居一隅而且“老土”的人,还真不知道“星巴克”是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星巴克”是一个总部在美国的咖啡店,“星巴克饮品在美国4美元就可以买一大杯”,“在西方人的普遍观念中,星巴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的代表符号”。这里有一个问题:星巴克自己想没想过要登“大雅之堂”?据我所知,这个世界上喜欢把饮食和文化联系起来,而且也具备这种资格的好像只有我们,“肯德基”、“麦当劳”没有勇气打文化牌,放下身段自称不过是“快餐”,星巴克似乎也是这样,只忙于世界各地开分店赚钱,而且据说故宫里的“星巴克”还是六年前应邀而来的,由此更见他们本来就没有靠文化登大雅之堂的雄心。

  做吃喝生意的“星巴克”和作为“中国几千年最辉煌文化的载体”的故宫,的确很不协调,我如果老早发现这一点,也许同样会像主播一样写一封抗议信,但会把信寄给故宫管理者。而现在,我的思想却有了一点变化,这不仅仅是走了“星巴克”,故宫里像咖啡店之类吃喝的地方还会依然“不协调”地存在,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容忍文化和别的东西之间一些小小的“不协调”。只要承认故宫还是一个旅游地,那在文化的熏染之外,给旅游者一个歇下来喝点东西解渴的便利,似乎不可或缺,哪怕一般游客的吃喝和文化全不搭界。毕竟,我们还没有高雅到只要文化不要吃喝的地步。

  故宫里的“星巴克”和其他小店一样,都只是在做吃喝的生意而已,给它们贴上文化的标签,过于高看了。也许有人会说,文化并非都有形态,“星巴克”这一手叫“文化渗透”,依靠内力,伤人于无形。如此立论的人在这里肯定有丰富的联想,历史啊现实啊等等,我很能理解,不过,我想即便“星巴克”真是一种什么让我们不愉快的文化符号,我们有孔子庄子和五千年的文明,综合国力正在上升期,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全文

  酒品

  啤酒巨头入川虎狼斗 价格大战为时不远

  一直以来,广东地区乃至整个华南啤酒市场,是国内啤酒利润的一个制高点,随着竞争逐步加剧,广东啤酒市场的利润开始逐年下滑。有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啤酒产量为253.69万千升,排名全国第二;平均利润为200元/吨,排名全国第五,而四川啤酒产量为126.22万千升,排名全国第十一位,但利润接近300元/吨,排名全国第三。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肖德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全世界每人每年消费啤酒的平均值是30升,而西部市场平均消费量仅有10升,这说明市场上升空间非常大。”

  同2005年血拼华南一样,2007年,巨头们入川的主要目的还是冲着丰厚的利润。对于华润雪花来说,四川一直是其核心市场,也是其重要的利润来源区域之一。四川啤酒市场的容量为100余万吨,其中成都的啤酒日销量在300吨左右。作为本地强势品牌,华润雪花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消费者对其旗下的雪花、蓝剑、绿叶三大品牌有着极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2005年杀入四川市场的金星啤酒集团董事长张铁山在成都分公司奠基时坦言,不可否认,无论是从企业实力、品牌影响力,还是营销团队、渠道构建上,华润雪花在四川市场都具有绝对领先的优势。青啤老总金志国则认为:“尽管现在四川的啤酒市场处于相对垄断的时期,但一元独大的市场格局是不会稳定的。对于四川市场来说,华润蓝剑就像一只猛虎,然而它再强也就这一家,每个城市都有几大啤酒巨头。老虎比狼凶猛得多,但对付一只老虎显然比对付一群狼相对愉快一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