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现实意义及条件分析
2007-07-26 10:20
行业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强调了要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而粮食是农产品中最主要和最大宗的物流载体,加快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一、粮食物流的概念和建设现代粮食物流的紧迫性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商品的实体运动,体现了在流通环节中的一切增值活动。它包含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是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优化粮食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一个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流通完整体系。现代粮食物流要求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环节相关的运输、仓储、库存、包装、装卸、配送实施一体化高效规范管理,利用现代技术装备的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各环节的信息服务,追求“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及时供货”、“完美定货”、“协同配送”等,以实现粮食物流全环,节的安全、经济、高效。粮食物流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现代化。
物流作为一种直接决定企业生产和效益、商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消费者对服务满意度的、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应用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对流通领域进行改善已经很普遍。
1.欧美国家粮食现代物流的基本情况
粮食现代物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流通体制。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与市场经济、具备发达的信息、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条件。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发展以圆筒仓自动装卸、散粮汽车、散粮火车、散粮专用船舶为标志酌散粮运输,到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全部实现粮食散装、散卸、散存、散运的“四散”化作业。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粮食流通主体可分为3种::第一种是从事粮食流通的各种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如农商联合体、批发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资商等。这些粮食流通主体的经营量约占总量的60%;第二种是农场主参加的各种粮食销售合作社,经营量大约占总量的30%;第三种是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经营量大约占总量的10%。美国粮食运输方式和粮食从生产到消费(出口)、集并运输的基本路线为:农场筒仓——中转库(农场到中转库的距离约在25公里以内的占56%,在25—70公里的占28%,在70公里至150公里的占16%。从农场筒仓到中转库主要依靠散粮汽车运输)。中转库——加工厂或港口终端库(从中转库到加工厂或港口终端库,主要依靠铁路和内河驳船运输,运距在150至2000公里之间、出口主要是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散装或集装箱船运输)。其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美国粮食公路运输主要完成农场到粮库或近距离港口的集并,运输半径’般在150公里以内,运输车辆为散料专用卡车,分别采用底部卸粮和液压翻板卸粮。单车载重粮食25吨。
铁路运输:美国的粮食铁路运输采用专用散粮车皮,车型类似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的L18车。每节车皮容积146立方米,可载重小麦100吨。列车编组一般采用110节车皮专列,整列装载粮食1.1—1.3万吨,装卸时间要求为;12--15小时。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仍然是长途运输最经济的方式。在美国通常采用大型驳船运输粮食,约35%的粮食是由驳船运输的。其主要流向是从粮食主产区运往墨西哥湾地区。
2.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与全社会物流形成的反差
我国大型国营粮食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渠道,在粮食流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主要项目规划投资的主体,市场导向的投资机制不完善,大型粮食企业的缺位,使我国已经建立的具有现代粮食物流模式的四大“粮食走廊”(东北、长江、西南和京津地区)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国家级大型粮食企业物流功能不全,在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中未发挥龙头作用与规模带动作用。粮食物流节点上的粮食大企业经营分散、缺乏产业关联度,影响了我国粮食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粮食现代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
目前,我国的中粮、中储粮和中谷是国家级的三大粮食企业,主要任务是服从、服务于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粮公司承担了我国95%以上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业务,是国家宏观调控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中粮的油脂、面粉、麦芽等粮食加工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受制于国内粮食内、外贸的旧体制,一直难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缺少粮食专用码头、仓储等基础设施,也使中粮的粮食物流体系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受国务院的委托,主要职责是负贲中央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及进出口接运业务,实行垂直管理体系。由于中储粮是以“储粮”为主,没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不开展国际粮油贸易。虽然中储粮有近60%的库点建设在主要粮食与油料产地,20%的库点建设在大中城市,20%的库点均匀分布在全国其他地区,许多新型粮库,尤其是利用国债资金建设1111个大中型粮库,建设仓容1048亿斤,部分粮库在库内已经基本实现“四散化”作业,但中储粮未能形成仓储、转运、加工、贸易一体化,功能单一,粮食现代物流未成体系,难以适应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尽管已经并入中粮公司,但其前身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粮油流通公司之一,业务范围以粮油经营为主,涉及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仓储运输、粮油食品和饲料加工、服务业等领域。中谷的经营内容涉及粮食物流的上下游,具备比较完整的粮食产业链与供应链。但中谷的一些部门来自于行政机构改制,下属分支机构一般规模不大,经营内容较杂,人、财、物力量有限。除了上述三个国家级粮食龙头企业外,各省、市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省级粮食储备仓库以及国营、民营、外资粮食加工、运输大型企业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骨干,在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连接支撑作用,但在系统性和物流链的作用方面具有局限性。
3.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已经有相当的水平,理论也日益成熟。在我国,物流理论研究只是近几年,专业物流理论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对于粮食物流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粮食批发市场在数量上是不少,但能适应粮食现代物流的各项配套设施、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这些批发市场缺乏先进的信息网络、自动化、机械化设备。
在我国实现粮食现代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基础建设进展缓慢;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等。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粮库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装卸能力及其方式的自动化水平和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发展;物流网络体系和屯子商务体系有待完善;各种体制障碍尚待解决等。
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已居世界前列。粮食加工经过引进、吸收、改造、装备和技术水平进步很快,正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唯有包装运输、人工装卸这一落后方式仍然大量存在,成为制约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如果说,正在进行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最后一场攻坚战,那么,粮食四散化流通改革将是粮食产业现代化急需攻克的一个堡垒。这既是发展粮食产业化、服务“三农”的时代要求,更是粮食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4.充分认识建设现代粮食物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实现“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存)技术为重点的粮食物流研究,在我国也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发展散粮运输是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减少粮食流通费用、粮食损失和运力浪费、向物流要效益,几代粮食调运工作者曾经作过不懈地努力。但由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不快、经济实力不足、科技水平不高,仅限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和工作中的一般号召,相关政策推动不够,一直难有大的进展。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粮食流通项目共计282个,投资78亿元,建设仓容96.8亿斤。2005年9月28日至29日国家发改委在大连组织了对北良港粮食中转设施项目的国家竣工验收并召开了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验收总结会议。该项目的整体验收,标志着历时十余年时间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建设工作的全面结束,也为我国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对于粮食系统部门经济而言,物流的重要性还不仅限于此,当我们立足于我国粮食现状时,我们可以看到:
首先,粮食物流现代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标志。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总量大、人均数低,因而,总的来看,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粮食问题的基调。但是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均衡性又影响着国民经济计划的有效运行,粮食的调出与调入成了仅次于粮食生产的大事。加之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年度间的粮食产量丰歉波动,使粮食市场难以避免地产生动荡。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这里就较为集中地表现为对粮食物流的具体操作。如实施专项粮食储备,从产粮区调运适量的粮食以充实缺粮区,使粮食供应在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有机调配。在这里,粮食系统的物流现代化就会显示出重要的功能作用,物流功能越先进、越快捷、越经济、越高效,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效果就越强、越直接、越明显、越成功,从而也就反映了国家宏观调控运作能力的现代化程度。
其二,粮食物流现代化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适应新形势下搞活搞好粮食产业的有效手段。粮食系统政策性强,摊子大,包袱重,欠帐多。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系统不但许多固有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而且随着机制转型又产生了不少新矛盾,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得国有粮食系统近年来在其它所有制企业的冲击下失掉了很多传统市场,经济效益滑坡严重,很多职工待岗待业。虽然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粮食系统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在市场竞争中稳住阵地,不断发展,还必须依靠自己,在搞活经营的大前提下,凭借较好的基础设施实力和仓储条件,用灵活的经营方式,以良好的服务,占领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物流在经营成本方面具有可观的效益潜力,据统计,粮食从原粮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到用户消费已增值15%一45%,如果降低物流成本,就能大幅度地增加效益,增强粮食系统的竞争能力,如果再系统地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使物流环节与过程安全、及时、准确、可靠,就能使粮食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实情况是,在目前我国的粮食市场中,唯有国有粮食系统拥有全国性的部门网络(包括营销、运输、仓储、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这是其它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之高效运作起来,使物流现代化成为粮食系统搞活搞好的催化剂。
其三,粮食物流现代化是关系到政治稳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妁大事。我国是具有漫长的陆上边界和海岸线疆域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然而各地区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相距甚远,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结构参差不齐,集中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和内地与边疆的文化差异上。除此之外,还体现在居主体的汉族与人数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的民族差别上。粮食系统物流现代化对实现国家战略储备与市场调节储备、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大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的条件已经具备
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有助于整个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在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建立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实现科学流动、畅通运输,使粮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模式的转变。从而提高粮食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淘汰或兼并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粮食物流企业,打造有实力参与国际粮食物流的大型企业,为参与国际粮食物流竞争创造条件。
条件一,粮食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为—发展粮食物流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增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这一条例的实施,有助于粮食物流企业积极从事粮食物流的各项经营活动。
条件二,粮食现代物流理论逐步成熟,业内先行者成功典范不断涌现。随着全国性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理论研究在深入和系统化,很多行业和企业先后采用现代物流技术服务生产和流通,取得了成功经验。通过理论研究、学校培养、实践锻炼、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这一切为推进粮食现代物流提供了理论、经验和人才条件。粮食行业现代物流业进程明显加快,成功范例不断涌现: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的大连北良库具有年1100万吨散粮接发能力,建成后运营良好,带动了东北地区粮食散运的较快发展。目前东北地区粮食散运量已占总运量的40%,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最快的地区。
条件三,我国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很快。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包装技术等科学技术能力足.以支持粮食现代物流业。随着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和企业已经有经济实力投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物流硬软件条件。
条件四,粮食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已大为改善。经过十多年来机械化粮库、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三批国家储备粮库项目建设,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以来建设的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和1998年以来利用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以及2000年至2002年的专项设施全国共建设粮库项目2301个,投入资金402.2亿元,建设仓容1144.8亿斤。其中: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282个,投资78亿元,建设仓容96.8亿斤;储备库建设项目1111个,投资308.3亿元,建设仓容1048亿斤;专项设施908个,投资15.9亿元,建设烘干机187台(套),形成烘干能力107亿斤,地坪560万平方米,罩棚118万平方米。特别是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的建设,为我国发展粮食流通、现代粮食物流和最终实现粮食的“四散”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标志着我国粮食由传统的包装运输向散粮运输方式的转变,代表着我国粮食流通的发展方向,并为我国散粮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区在此期间包括世行项目(建设项目22个、投入资金3.74亿元、建设仓容7.166亿斤、》;三批国债(建设项目53个、投入资金14.31亿元、建设仓容47.21亿斤)和专项设施(建设项目311个、投入资金3.84亿元),投资共对386个粮库•(包括复合投资)进行了更新改造、功能提升和扩容建设;共投入资金21.8861亿元,建设仓容54.376亿斤,地坪142.65万平方米,罩棚22.3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六条8.964公里,烘干粮食日处理8000吨和填平补齐功能提升等。其中:建设有浅圆仓、砖圆仓和地下喇叭仓的22个大型粮库中的18.276亿斤仓容的粮库,在库内初步实现了“四散”作业。这些项目的建成,为我区建设和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最终实现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四散”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升了粮食企业的科技含量,仓储设施和管理效果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条件五,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市场潜力很大。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在5亿吨左右,流通量在1.7亿吨左右,其中3500万吨跨省长途运输,1•35亿吨在区域内流通消费。按照一批原粮及其成品粮平均各运1.5次计算,商品粮食—运量约5.1亿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增长;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商品粮需求量的增长;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间接消费量增长,总人口的增加,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我国粮食总流通量、总运量将呈刚性增长态势。我国国土面积大,交通运输难度大、运距长。大运量、长运距的粮食流通,迫切需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来保障,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粮食生产为粮食物流提供了规模化和市场机会。粮食种植在市场导向下不断调整,形成区域性和规模化。粮食企业的改制、兼并和重组已近完成,出现了一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集团,粮食市场规模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条件六,信息化将加快发展。《2006 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优先制定和实施六犬战略行动计划:包括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电子政务行动计划;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缩小数字鸿沟计划;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目前,国家粮食局、各省粮食局和部分市、县粮食局、粮食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和政务网站,拥有了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的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加工、发布,这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信息基础。由于信息化的加快建设,在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网络系统和政务网站的基础上必将迎来粮食系统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为代表的粮食电子商务,实现了网上实时交易。
条件七,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较为迅速,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仓储建设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这为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可能。
条件八,政府部门已将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业作为工作重点。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5月13日,国务院以国发(2006)16号《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适当投资引导,重点建设从粮食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跨省区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实现跨省区粮食物流主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快捷高效、节省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为了加强粮食物流的统一组织实施,国务院于2005年12月17日以国函[2005]101号文件批复组建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并明确: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粮物流公司)是在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单位中央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权益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由国务院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主要成员包括中央投资为主的港口库、中转库、铁路车皮、船舶集装箱以及维修中心等75个世行项目单位。华粮物流公司主要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储存和中转等业务。华粮物流公司在国家计划中实行计划单列,财务关系在国家财政中单列.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华粮物流公司所属企业实行的原有优惠政策保持不变。华粮物流公司的组建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粮食“四散化”(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重要举措。华粮物流公司作为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承担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服务的职责。国家粮食局在全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册》中已将现代粮食物流作为主要内容,作了重点规划。国家发改委多次就粮食物流专项规划进行了调查研究、座谈讨论、征求意见。这必将在专项规划、配套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来源:食品产业网
一、粮食物流的概念和建设现代粮食物流的紧迫性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商品的实体运动,体现了在流通环节中的一切增值活动。它包含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是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高效合理的运作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优化粮食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一个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流通完整体系。现代粮食物流要求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环节相关的运输、仓储、库存、包装、装卸、配送实施一体化高效规范管理,利用现代技术装备的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各环节的信息服务,追求“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及时供货”、“完美定货”、“协同配送”等,以实现粮食物流全环,节的安全、经济、高效。粮食物流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现代化。
物流作为一种直接决定企业生产和效益、商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消费者对服务满意度的、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应用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对流通领域进行改善已经很普遍。
1.欧美国家粮食现代物流的基本情况
粮食现代物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流通体制。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与市场经济、具备发达的信息、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条件。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发展以圆筒仓自动装卸、散粮汽车、散粮火车、散粮专用船舶为标志酌散粮运输,到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全部实现粮食散装、散卸、散存、散运的“四散”化作业。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粮食流通主体可分为3种::第一种是从事粮食流通的各种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如农商联合体、批发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资商等。这些粮食流通主体的经营量约占总量的60%;第二种是农场主参加的各种粮食销售合作社,经营量大约占总量的30%;第三种是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经营量大约占总量的10%。美国粮食运输方式和粮食从生产到消费(出口)、集并运输的基本路线为:农场筒仓——中转库(农场到中转库的距离约在25公里以内的占56%,在25—70公里的占28%,在70公里至150公里的占16%。从农场筒仓到中转库主要依靠散粮汽车运输)。中转库——加工厂或港口终端库(从中转库到加工厂或港口终端库,主要依靠铁路和内河驳船运输,运距在150至2000公里之间、出口主要是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散装或集装箱船运输)。其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美国粮食公路运输主要完成农场到粮库或近距离港口的集并,运输半径’般在150公里以内,运输车辆为散料专用卡车,分别采用底部卸粮和液压翻板卸粮。单车载重粮食25吨。
铁路运输:美国的粮食铁路运输采用专用散粮车皮,车型类似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的L18车。每节车皮容积146立方米,可载重小麦100吨。列车编组一般采用110节车皮专列,整列装载粮食1.1—1.3万吨,装卸时间要求为;12--15小时。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仍然是长途运输最经济的方式。在美国通常采用大型驳船运输粮食,约35%的粮食是由驳船运输的。其主要流向是从粮食主产区运往墨西哥湾地区。
2.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与全社会物流形成的反差
我国大型国营粮食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渠道,在粮食流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主要项目规划投资的主体,市场导向的投资机制不完善,大型粮食企业的缺位,使我国已经建立的具有现代粮食物流模式的四大“粮食走廊”(东北、长江、西南和京津地区)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国家级大型粮食企业物流功能不全,在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中未发挥龙头作用与规模带动作用。粮食物流节点上的粮食大企业经营分散、缺乏产业关联度,影响了我国粮食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粮食现代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
目前,我国的中粮、中储粮和中谷是国家级的三大粮食企业,主要任务是服从、服务于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粮公司承担了我国95%以上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业务,是国家宏观调控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渠道。中粮的油脂、面粉、麦芽等粮食加工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受制于国内粮食内、外贸的旧体制,一直难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缺少粮食专用码头、仓储等基础设施,也使中粮的粮食物流体系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受国务院的委托,主要职责是负贲中央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及进出口接运业务,实行垂直管理体系。由于中储粮是以“储粮”为主,没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不开展国际粮油贸易。虽然中储粮有近60%的库点建设在主要粮食与油料产地,20%的库点建设在大中城市,20%的库点均匀分布在全国其他地区,许多新型粮库,尤其是利用国债资金建设1111个大中型粮库,建设仓容1048亿斤,部分粮库在库内已经基本实现“四散化”作业,但中储粮未能形成仓储、转运、加工、贸易一体化,功能单一,粮食现代物流未成体系,难以适应提高国际竞争力与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尽管已经并入中粮公司,但其前身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粮油流通公司之一,业务范围以粮油经营为主,涉及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仓储运输、粮油食品和饲料加工、服务业等领域。中谷的经营内容涉及粮食物流的上下游,具备比较完整的粮食产业链与供应链。但中谷的一些部门来自于行政机构改制,下属分支机构一般规模不大,经营内容较杂,人、财、物力量有限。除了上述三个国家级粮食龙头企业外,各省、市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省级粮食储备仓库以及国营、民营、外资粮食加工、运输大型企业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骨干,在我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连接支撑作用,但在系统性和物流链的作用方面具有局限性。
3.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已经有相当的水平,理论也日益成熟。在我国,物流理论研究只是近几年,专业物流理论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对于粮食物流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粮食批发市场在数量上是不少,但能适应粮食现代物流的各项配套设施、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这些批发市场缺乏先进的信息网络、自动化、机械化设备。
在我国实现粮食现代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基础建设进展缓慢;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等。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粮库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装卸能力及其方式的自动化水平和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发展;物流网络体系和屯子商务体系有待完善;各种体制障碍尚待解决等。
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已居世界前列。粮食加工经过引进、吸收、改造、装备和技术水平进步很快,正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唯有包装运输、人工装卸这一落后方式仍然大量存在,成为制约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如果说,正在进行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最后一场攻坚战,那么,粮食四散化流通改革将是粮食产业现代化急需攻克的一个堡垒。这既是发展粮食产业化、服务“三农”的时代要求,更是粮食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4.充分认识建设现代粮食物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实现“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存)技术为重点的粮食物流研究,在我国也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发展散粮运输是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减少粮食流通费用、粮食损失和运力浪费、向物流要效益,几代粮食调运工作者曾经作过不懈地努力。但由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不快、经济实力不足、科技水平不高,仅限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和工作中的一般号召,相关政策推动不够,一直难有大的进展。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粮食流通项目共计282个,投资78亿元,建设仓容96.8亿斤。2005年9月28日至29日国家发改委在大连组织了对北良港粮食中转设施项目的国家竣工验收并召开了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验收总结会议。该项目的整体验收,标志着历时十余年时间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建设工作的全面结束,也为我国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对于粮食系统部门经济而言,物流的重要性还不仅限于此,当我们立足于我国粮食现状时,我们可以看到:
首先,粮食物流现代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标志。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总量大、人均数低,因而,总的来看,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粮食问题的基调。但是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均衡性又影响着国民经济计划的有效运行,粮食的调出与调入成了仅次于粮食生产的大事。加之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年度间的粮食产量丰歉波动,使粮食市场难以避免地产生动荡。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这里就较为集中地表现为对粮食物流的具体操作。如实施专项粮食储备,从产粮区调运适量的粮食以充实缺粮区,使粮食供应在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区域有机调配。在这里,粮食系统的物流现代化就会显示出重要的功能作用,物流功能越先进、越快捷、越经济、越高效,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效果就越强、越直接、越明显、越成功,从而也就反映了国家宏观调控运作能力的现代化程度。
其二,粮食物流现代化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适应新形势下搞活搞好粮食产业的有效手段。粮食系统政策性强,摊子大,包袱重,欠帐多。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系统不但许多固有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而且随着机制转型又产生了不少新矛盾,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得国有粮食系统近年来在其它所有制企业的冲击下失掉了很多传统市场,经济效益滑坡严重,很多职工待岗待业。虽然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粮食系统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在市场竞争中稳住阵地,不断发展,还必须依靠自己,在搞活经营的大前提下,凭借较好的基础设施实力和仓储条件,用灵活的经营方式,以良好的服务,占领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物流在经营成本方面具有可观的效益潜力,据统计,粮食从原粮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到用户消费已增值15%一45%,如果降低物流成本,就能大幅度地增加效益,增强粮食系统的竞争能力,如果再系统地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使物流环节与过程安全、及时、准确、可靠,就能使粮食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实情况是,在目前我国的粮食市场中,唯有国有粮食系统拥有全国性的部门网络(包括营销、运输、仓储、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这是其它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之高效运作起来,使物流现代化成为粮食系统搞活搞好的催化剂。
其三,粮食物流现代化是关系到政治稳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妁大事。我国是具有漫长的陆上边界和海岸线疆域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然而各地区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相距甚远,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结构参差不齐,集中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和内地与边疆的文化差异上。除此之外,还体现在居主体的汉族与人数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的民族差别上。粮食系统物流现代化对实现国家战略储备与市场调节储备、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大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的条件已经具备
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有助于整个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在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建立粮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实现科学流动、畅通运输,使粮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模式的转变。从而提高粮食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淘汰或兼并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粮食物流企业,打造有实力参与国际粮食物流的大型企业,为参与国际粮食物流竞争创造条件。
条件一,粮食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为—发展粮食物流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增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这一条例的实施,有助于粮食物流企业积极从事粮食物流的各项经营活动。
条件二,粮食现代物流理论逐步成熟,业内先行者成功典范不断涌现。随着全国性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理论研究在深入和系统化,很多行业和企业先后采用现代物流技术服务生产和流通,取得了成功经验。通过理论研究、学校培养、实践锻炼、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这一切为推进粮食现代物流提供了理论、经验和人才条件。粮食行业现代物流业进程明显加快,成功范例不断涌现: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的大连北良库具有年1100万吨散粮接发能力,建成后运营良好,带动了东北地区粮食散运的较快发展。目前东北地区粮食散运量已占总运量的40%,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最快的地区。
条件三,我国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很快。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包装技术等科学技术能力足.以支持粮食现代物流业。随着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和企业已经有经济实力投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物流硬软件条件。
条件四,粮食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已大为改善。经过十多年来机械化粮库、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三批国家储备粮库项目建设,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以来建设的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和1998年以来利用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以及2000年至2002年的专项设施全国共建设粮库项目2301个,投入资金402.2亿元,建设仓容1144.8亿斤。其中: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282个,投资78亿元,建设仓容96.8亿斤;储备库建设项目1111个,投资308.3亿元,建设仓容1048亿斤;专项设施908个,投资15.9亿元,建设烘干机187台(套),形成烘干能力107亿斤,地坪560万平方米,罩棚118万平方米。特别是世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的建设,为我国发展粮食流通、现代粮食物流和最终实现粮食的“四散”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标志着我国粮食由传统的包装运输向散粮运输方式的转变,代表着我国粮食流通的发展方向,并为我国散粮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区在此期间包括世行项目(建设项目22个、投入资金3.74亿元、建设仓容7.166亿斤、》;三批国债(建设项目53个、投入资金14.31亿元、建设仓容47.21亿斤)和专项设施(建设项目311个、投入资金3.84亿元),投资共对386个粮库•(包括复合投资)进行了更新改造、功能提升和扩容建设;共投入资金21.8861亿元,建设仓容54.376亿斤,地坪142.65万平方米,罩棚22.3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六条8.964公里,烘干粮食日处理8000吨和填平补齐功能提升等。其中:建设有浅圆仓、砖圆仓和地下喇叭仓的22个大型粮库中的18.276亿斤仓容的粮库,在库内初步实现了“四散”作业。这些项目的建成,为我区建设和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最终实现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四散”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升了粮食企业的科技含量,仓储设施和管理效果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条件五,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市场潜力很大。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在5亿吨左右,流通量在1.7亿吨左右,其中3500万吨跨省长途运输,1•35亿吨在区域内流通消费。按照一批原粮及其成品粮平均各运1.5次计算,商品粮食—运量约5.1亿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增长;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商品粮需求量的增长;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间接消费量增长,总人口的增加,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我国粮食总流通量、总运量将呈刚性增长态势。我国国土面积大,交通运输难度大、运距长。大运量、长运距的粮食流通,迫切需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来保障,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粮食生产为粮食物流提供了规模化和市场机会。粮食种植在市场导向下不断调整,形成区域性和规模化。粮食企业的改制、兼并和重组已近完成,出现了一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集团,粮食市场规模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条件六,信息化将加快发展。《2006 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优先制定和实施六犬战略行动计划:包括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电子政务行动计划;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缩小数字鸿沟计划;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目前,国家粮食局、各省粮食局和部分市、县粮食局、粮食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和政务网站,拥有了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的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实现了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加工、发布,这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信息基础。由于信息化的加快建设,在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网络系统和政务网站的基础上必将迎来粮食系统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为代表的粮食电子商务,实现了网上实时交易。
条件七,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较为迅速,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仓储建设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这为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可能。
条件八,政府部门已将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业作为工作重点。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5月13日,国务院以国发(2006)16号《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适当投资引导,重点建设从粮食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跨省区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实现跨省区粮食物流主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快捷高效、节省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为了加强粮食物流的统一组织实施,国务院于2005年12月17日以国函[2005]101号文件批复组建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并明确: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粮物流公司)是在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单位中央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权益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由国务院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主要成员包括中央投资为主的港口库、中转库、铁路车皮、船舶集装箱以及维修中心等75个世行项目单位。华粮物流公司主要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储存和中转等业务。华粮物流公司在国家计划中实行计划单列,财务关系在国家财政中单列.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华粮物流公司所属企业实行的原有优惠政策保持不变。华粮物流公司的组建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粮食“四散化”(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重要举措。华粮物流公司作为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承担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服务的职责。国家粮食局在全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册》中已将现代粮食物流作为主要内容,作了重点规划。国家发改委多次就粮食物流专项规划进行了调查研究、座谈讨论、征求意见。这必将在专项规划、配套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来源:食品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