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冷饮低高端,谁主沉浮?(1)
2007-08-14 09:13
行业分析
低端与高端的战略转换
炎炎夏日,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冷饮市场也迎来了一年中的最高峰。大街小巷冷柜里都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冷饮品牌。冷饮市场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渐入成熟,冰淇淋的消费也被细分为不同层次的市场。在三分天下的国内冷饮市场,外资企业占领大部分高档市场,大多国有、股份企业位居中端,乡镇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占领低端市场,恍如三国争霸。
回望去年的冷饮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中低档的消费仍以城镇市场为主。在生产规模和品牌声望占绝对优势的 “和路雪”与“雀巢”一改以往的高端战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雀巢力推1-5元的产品,和路雪价格降到了2-5元,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与“伊利”、“蒙牛”等国有品牌分食中低档市场。即便如此,在产品种类占绝对优势的伊利,冰淇淋、雪糕、棒冰数十种产品几乎覆盖了全部冷饮品种,在去年的低端战争中,丰富的产品线让其稳坐销售冠军宝座。
近日,不断攀升的气温使得冷饮市场一派火热的景象,冷饮广告铺天盖地。蒙牛的绿色心情、伊利的巧乐滋、和路雪的可爱多、雀巢的花心筒,冷饮行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每个品牌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广告,推陈出新的吸引着消费者眼球。
在各大商超,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冷饮的原料、人工等价格不断上升,一直呈快速攀升态势。以和路雪、雀巢为代表的中高档品牌一改去年的低端路线,大举进军高端市场,今年分别推出了16元和25元的单品。面对外资品牌重举高端旗帜,国内品牌也不甘偏安于低端市场。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中国冷饮企业,2007年最大的动作是提高2元以上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伊利、蒙牛、美怡乐等国产品牌不但推出了3-7元不等的单品,还推出了10-18元的组合大包装。旨在提升产品和品牌的低端形象,其与雀巢、和路雪等外资品牌的高端市场相博弈和抗衡的雄心显而易已。
从去年的低端战略转向今年的高端竞争,除了传递外资品牌重归“正道”之外,更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冷饮行业所面临行业性困境。要知道,此前外资企业利用资本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市场进行打压,高质低价是外资品牌的最有利的杀手锏。今年,不断上涨的产业成本,使得这些外资企业终于不得不回到高质高价的老路上。外资品牌重回高端市场,带给中国冷饮行业一个普遍的商机——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利润水平。
要知道,低端竞争只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一颗棋子,过度的低价竞争最终只能是导致企业乃至行业的停滞不前。行业要健康长足的发展,需要规范的市场策略,只有让品牌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才能够带动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外资品牌的重归“正道”,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也是市场规范的推动器。
消费心理决定产品诉求
纵观冷饮行业,除了哈根达斯等高档品牌,其余均是在产品名称、口味上做文章。蒙牛的“随便”、和路雪的“可爱多”、伊利的“四个圈”在品名上确实能给消费者很深的品牌记忆,还有丰富的产品系列也能够迎合众多消费者不同的口味需求,但雷同的策略也造成了冷饮品牌的高度同质化。
炎炎夏日,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冷饮市场也迎来了一年中的最高峰。大街小巷冷柜里都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冷饮品牌。冷饮市场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渐入成熟,冰淇淋的消费也被细分为不同层次的市场。在三分天下的国内冷饮市场,外资企业占领大部分高档市场,大多国有、股份企业位居中端,乡镇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占领低端市场,恍如三国争霸。
回望去年的冷饮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中低档的消费仍以城镇市场为主。在生产规模和品牌声望占绝对优势的 “和路雪”与“雀巢”一改以往的高端战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雀巢力推1-5元的产品,和路雪价格降到了2-5元,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与“伊利”、“蒙牛”等国有品牌分食中低档市场。即便如此,在产品种类占绝对优势的伊利,冰淇淋、雪糕、棒冰数十种产品几乎覆盖了全部冷饮品种,在去年的低端战争中,丰富的产品线让其稳坐销售冠军宝座。
近日,不断攀升的气温使得冷饮市场一派火热的景象,冷饮广告铺天盖地。蒙牛的绿色心情、伊利的巧乐滋、和路雪的可爱多、雀巢的花心筒,冷饮行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每个品牌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广告,推陈出新的吸引着消费者眼球。
在各大商超,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冷饮的原料、人工等价格不断上升,一直呈快速攀升态势。以和路雪、雀巢为代表的中高档品牌一改去年的低端路线,大举进军高端市场,今年分别推出了16元和25元的单品。面对外资品牌重举高端旗帜,国内品牌也不甘偏安于低端市场。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中国冷饮企业,2007年最大的动作是提高2元以上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伊利、蒙牛、美怡乐等国产品牌不但推出了3-7元不等的单品,还推出了10-18元的组合大包装。旨在提升产品和品牌的低端形象,其与雀巢、和路雪等外资品牌的高端市场相博弈和抗衡的雄心显而易已。
从去年的低端战略转向今年的高端竞争,除了传递外资品牌重归“正道”之外,更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冷饮行业所面临行业性困境。要知道,此前外资企业利用资本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市场进行打压,高质低价是外资品牌的最有利的杀手锏。今年,不断上涨的产业成本,使得这些外资企业终于不得不回到高质高价的老路上。外资品牌重回高端市场,带给中国冷饮行业一个普遍的商机——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利润水平。
要知道,低端竞争只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一颗棋子,过度的低价竞争最终只能是导致企业乃至行业的停滞不前。行业要健康长足的发展,需要规范的市场策略,只有让品牌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才能够带动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外资品牌的重归“正道”,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也是市场规范的推动器。
消费心理决定产品诉求
纵观冷饮行业,除了哈根达斯等高档品牌,其余均是在产品名称、口味上做文章。蒙牛的“随便”、和路雪的“可爱多”、伊利的“四个圈”在品名上确实能给消费者很深的品牌记忆,还有丰富的产品系列也能够迎合众多消费者不同的口味需求,但雷同的策略也造成了冷饮品牌的高度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