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2007-06-07 09:49 行业分析
当前国内外粮食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食品转化用粮增长较快,粮食品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增收难问题突出。要改善粮食宏观调控,进一步改善进城农民工的就业与转移环境,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防止政府直接介入推动土地的调整,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一、当前农村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非食品转化粮食需求迅猛增长?

  由于连续3年增产,当前粮食供求状况明显改善。按2007年粮食总需求量10310亿斤测算,2006~2007年度粮食产需缺口约361亿斤,比上个年度缩小120亿斤。分品种看,大豆生产消费缺口较大,需要继续大量进口;小麦总体上产大于需;稻谷产需基本平衡;玉米也是产大于需。当前国内外粮食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食品转化用粮增长较快,特别是玉米乙醇加工迅猛发展。从国外来看,作为玉米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几年美国兴起生物能源投资发展热潮,2006年美国用于燃料乙醇的玉米占玉米消费总量的22%,2007年美国继续出现玉米种植挤占大豆和棉花的趋势,增产的玉米更多的用在生产生物能源上,预计到2010年美国用于燃料乙醇的玉米将达到60%。我国玉米燃料乙醇发展也很快,出现投资过热。非食品转化粮食需求的迅猛增长,将对粮食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去年10月以来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消费和加工需求增长、国际市场粮价持续走高以及国家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有直接关系,粮价上涨有其合理性。目前,粮食价格高于去年,农民种粮有积极性。最近两个月粮食市场价格已经趋于稳定。从上半年和全年走势看,粮食价格将会保持基本稳定,继续上涨的空间很小。目前,小麦、稻谷大部分粮源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粮食库存相当于2007年消费量的40%左右,属于历史中等偏上水平,特别是小麦库存增加较多,国家市场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值得关注的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存在上涨压力,农民种粮收益有下滑的趋势。此外,粮食品种结构矛盾比较突出。2007年大豆生产消费缺口将到达540亿斤。由于玉米加工需求旺盛,玉米调出量占全国80%的东北三省,将会很快面临无玉米可调出的问题。我们认为,短期内我国粮食国内供求有能力保持基本平衡,但粮食市场稳定性既有远虑,也有近忧,最大的变量来自玉米。由于玉米供给世界粮食口粮消费和饲料消费的减少,将带来整个粮食供求形势的巨大变化,相应地抬高其他粮食的价格。?

  (二)棉花增产不增收,进口影响大?

  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近年来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2006年全国棉花消费量已经达到1000万吨左右。2006~2007年度,全国棉花播种面积预计约8065万亩,增长6.2%;棉花产量673万吨,比上年增产17.8%。但增产后仍然产不足需,且种棉收益下降。据中棉所和全国优质科技服务项目组的调查,2006年全国棉花主产品亩收益440.6元,比上年减36.6元。?

  造成2006年棉花增产不增收的直接原因是籽棉售价下降,其次是成本上涨。棉花单产提高所增加的预期收益被籽棉售价的下降和生产成本的上涨所抵消。同时,粮棉比价又出现新变化。此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进口了大量低价棉花影响市场。2006年我国进口棉花380.62万吨、49.2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3%和53%。虽然目前大量进口,但这些进口棉花价格仍然不高,平均每吨1293美元,进口棉花的到岸价低于国内价格。2007年前2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4.8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60.1%。?

  目前我国棉花的消费规模和贸易已经接近全球的一半。2007年的棉花供求与价格是否会发生大的转折性变化,目前还难以预测。由于对棉花供求的调控涉及多方的利益,国内不同部门对棉花市场调控的观点和立场不同,至今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综合调控机制,不易把握最好的调控点和最佳的调控时机,使棉花市场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三)农民外出务工环境有所改善,但中西部农民就近转移仍面临困难?

  从近期情况看,我国农民外出务工增收形势有变好的趋势。2007年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劳动力需求旺盛,用工需求增加,加上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农民外出务工环境有所改善,有利于农民打工就业。农民工工资水平呈上升趋势。企业调查显示,2007年企业新招员工的平均工资预计为985元/月,比2006年增加了36元,增长3.8%。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工资率的提高,继续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2006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全年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60%左右。2007年各地进一步落实政策,解决工资拖欠与工资偏低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增收。?

  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矛盾涉及到多个方面,主要有三个问题:(1)从国家有关进城农民工的政策要求看,执行状况尚有较大差距。虽然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偏低的问题取得很大进展,但据统计局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仍有一两成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2)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创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仍受到制约,大量中年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困难。(3)目前土地调控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缺乏更好的区别对待,如对工业用地最低价格的规定,但在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普遍反映工业土地价格仍然偏高,处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难以承受,也影响发达地区劳动密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四)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但农民贷款难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多项农村金融改革措施的实施将使2007年成为未来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年份。(1)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施行后,目前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已成立。这三类机构分别是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2)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开始提速。中央明确提出农业银行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同时,2007年2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获银监会批准同意,可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3)由人民银行推动的小额信贷公司运转状况良好。试点中的五省7家贷款公司截止到2006年底,贷款余额8778.82万元,累计放款1.2亿元。贷款利率在11%~28%,个人贷款大约占83%,农户贷款接近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