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产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
——访江苏大学超高压食品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永昆教授
本报讯(记者梁庆华 邱德生)桑葚是桑树的果实,营养和保健价值很高,风味也很独特,是一种市场前景良好的食品原料。但我国桑葚产业的规模还不大,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过桑葚难卖而影响农民增收的情况。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超高压食品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永昆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只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解决市场营销问题、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扩大桑葚的应用范围、保证桑葚产业健康发展。
马永昆教授认为,要推动桑葚产业良性发展,首先要培育规模型龙头企业、解决初级产品的销售问题。将桑葚卖给谁、销往哪些地区,这两点十分重要。某些农户的桑葚销售渠道不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把销售桑葚的希望寄托在一些没有规模、没有经济实力的小型食品企业上。在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之前,有关政府部门和农民就应考虑未来的农产品营销问题。
要想让广大的消费者喜欢桑葚食品,加工企业需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宣传的内容包括桑葚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产品种类、贮藏要点、食用方法等。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来做这项工作。而要做好这些宣传,工作量较大,需耗费一定的人力、时间和财力,一般的小企业很难完成。所以,这类引导性的宣传工作最好由规模型龙头企业来完成,因为,龙头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和市场运作经验。如果将桑葚加工成包装食品,并加以合理宣传,肯定会有宽广的市场空间。
其次,要解决桑葚的加工和产品开发问题。江苏大学超高压食品技术研究所的马永昆教授认为,产品品种单调、技术含量不高,是一些小型桑葚加工企业经营不善的一个重要原因。桑葚的加工应该是立体式、多层次的,须包含初级加工、深加工、高端功能产品开发等层次;桑葚产品种类也应多样,可加工成鲜果汁、浓缩汁、果酒、果醋、果粉、果酱,以及用桑葚提取的功能性产品如桑葚色素、桑葚多糖、桑葚胶囊等。按照多层次、多品种的模式加工,可规避市场风险,一旦某个产品不畅销,其他的加工产品还可以继续销售、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成熟的桑葚富含果汁、香甜可口,且保健价值很高,历代医书均有其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通气血、利五脏、驻容颜、抗衰老等记载。据现代科学测定表明,桑葚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丁二酸、矢车菊素、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16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很好的滋补心、肝、肾及养血祛风的功效,对耳聋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神经衰弱、动脉硬化、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痛等均有疗效。桑葚既是食品,也是药品,利用桑葚的保健功能,可以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和药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再次,要科学建设原料基地。不同用途的桑葚应该有不同的特征,如酒用、饮料用、果胶用、保健食品用的桑葚,其质量就有不同的要求。桑树种植者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我国桑葚树种植单元的规模普遍偏小,基本上仍以千家万户的散种模式为主。这种人海战术型的种植方式,存在不少弊端:一是种植没有计划,种植技术和桑葚产量极不稳定,难以和加工需求相配套。二会加大种植成本,从而加大桑葚的加工和零售成本,不利于桑葚终端市场的培育。三是在用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难以控制。有些农户滥用、乱用农药,导致桑葚中残留较多的药物成分,会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更会直接抑制桑葚及其加工产品的消费。正是这种千家万户的散种方式,导致我国桑葚产业很难健康、稳步地发展。
所以,从食品安全、生产成本等角度考虑,为了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桑葚龙头企业需要建立固定的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可以在自有的种植场内,要求员工按照规范的流程,科学种植桑树,以达到高效、安全的目的。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附近的农户免费提供桑树种苗、高效低毒农药、施肥和防治病技术,定期监督农户的用药情况,并按保护价回收桑葚果实。
江苏大学超高压食品技术研究所的马永昆教授认为,桑葚果树的种植规模与其精深加工规模要同步发展。只有种植形成了规模,才能为桑葚企业的规模加工提供可靠的原料,才能满足规模化加工的需要,也才可能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综合能力。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也需要规模型龙头企业的积极参与。
中国食品报社江苏记者站邱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