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调味品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糖酒快讯 2007-12-03 13:50 行业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随着现代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在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需求,而更加注重饮食营养与风味的多样化,可谓给调味品业营造出一个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今天一些调味品企业的发展步伐却相对滞后,行业中具有规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随着现代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在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需求,而更加注重饮食营养与风味的多样化,可谓给调味品业营造出一个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今天一些调味品企业的发展步伐却相对滞后,行业中具有规模效益,强势品牌的企业并不多。据有关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调味品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缓慢,固定资产投资也逐渐减少,仅从酱油的销量来看,就一直呈下滑趋势、其竞争状态不容乐观。因而,业界人士大有正视与反思业态现状的必要!正所谓:“没有味道,何开胃口?”

 
现状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调味品企业大多是沿袭传统酿造工艺和手工作坊式生产发展起来的,普遍存在生产设备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员工素质差及管理观念落后等现象,同时,由于过去长时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一些旧的管理阴影还依旧存在。计划经济时代,调味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依靠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资本和劳动的高投入,而忽视了现代科技与现代管理的运用,当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调味品企业就显得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加之基础条件差、技术薄弱,这就决定了其先天营养不足,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相对乏力。目前,在同类产品中,工艺特点不明显、生产技术偏低、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即使老字号与新品牌之间也无太大的差异,这样以来就造成了市场供求矛盾的加剧,企业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现状二:高成本低效益

调味品企业是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受原料市场价格与人们消费水平影响较大,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生产工艺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周转慢,且产品本身附加值也很低,因而,“高成本低效益”一直是行业中一个头痛的事情。近年来,由于行业技术门槛低,外来资本很容易进入,无论个体、集体还是合资企业都相继增多,使市场需求总量趋向过剩。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中,一些调味品企业彼此竞相压价,大打价格战,导致本就收效甚微的调味产品利润更加微薄,有甚者是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为分得一匙残羹,有的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有的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大行其市,这样不但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严重无序,更使调味产品的利润、档次极度降低,我们的企业也难创造出质量效益。同样,整个行业也无力使产品价格战从根本上转变为品牌价值战!

现状三:地方品牌居多

受地方风俗和个人口味喜好的差异性影响,调味业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区域性品牌,产品已辐射到部分临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就“四大名醋”而言,也还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目前,国内调味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山西、四川几省、市,其中上海的市场份额达30%以上,有上海太太乐、上海味好美等较多知名企业,其它地区如广州致美斋、北京王致和等亦表现不俗。从品牌结构来看,能在全国市场叫响的品牌比例不到1%,当然这与产品的风味,企业的规模、品牌的价值、地方的差异无不相关,不过,也与调味品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不重视市场需求和强化现代营销有直接的联系。因而,“长期局部作战、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是调味品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现状四:市场营销意思不强

受历史发展背景制约,调味品企业、特别是一些老的国营企业很难从传统体制中彻底解脱出来,多数企业是集“产、供、销”为一体,负担过重,没有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营销机制,以单一的销售科为笼头,以各直销、经营办事处为主要分销网络的销售模式还依旧存在。在人力资源上,还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所谓的“正式工”去充当主力军,使销售队伍严重存在团队意识不强、机制弱、素质差及观念落后等现象。同时,有的企业虽然重视市场需求,但不重视市场挖潜革新,一味地跟风模仿和乱铺摊子,片面追求产值、产量、而忽略了深化管理和强化营销,加之生产负担重、产品不对路,所以,不是市场萎缩就是被市场淘汰出局。在如今的调味品行业,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推销”阶段,没有把自己提升到“营销”这一深层次上来,多数厂家是在产品出来字后才谈营销,诸不知,这时营销的步骤已过了一半,也就是说产品开发前的市场调查、市场定位,口感设计等无从谈起,或者是轻描淡写,一塌糊涂。

发展一:强化科技与管理

市场的竞争根本还在品质,调味品企业要改变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低下的现状,就必须努力把传统酿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把科技技术投入和内部管理相结合,通过“以管理抓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当然,在管理上首先要树立全员质量意识,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彻底杜绝过去“观、等、靠”的陋习,要依靠“技术再发展”,让企业形成科技→质量→产量→规模→效益的良性循环,走优质、低耗、高效的质量效益发展之路。只有依靠科技与管理,才能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拉开与竞争品牌的档次。言之,提高现代科技水平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展二:转变机制更新观念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难免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转变机制,更新观念”是激活调味品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特别是一些国营企业,虽然过去产品畅销,品牌也有一定知名度,但因观念、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过去的技术管理、人才优势也就发挥不出来,货款回笼难以保证、产品销售每况愈下。因而,只有紧紧围绕顾客需求不断强化市场观念、质量观念,人才观念,积极推行名牌战略,实施劳动优化组合、资本高效运作及企业持续发展,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风险机制、责任机制、竞争机制,才能寻求低成本扩张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调动职工的向心力和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发展三: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随着调味产品“同质化”,销售“同式化”现象的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实施差异化策略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所在。因而,怎样针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建立与同类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特征非常重要。下面举例分析:

一、产品口感差异:这种差异是优于同类产品或同类产品不能达到的一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新口感设计。

二、技术条件差异:你拥有的先进设备及技术条件居行业领先地位,是竞争对手无法达到或短期内不能赶上甚至超过你的。

三、营销手段差异:企业须有一套先进并可行性强的营销模式,可快速建立销售网络、打开产品通路,能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如:利用渠道差异策略。

四、目标市场差异:通过细分市场,找到一个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少有或根本无竞争对手插足,使你游刃有余。

其它如管理机制差异、品牌文化差异等。言之,赋予品牌独有的特色,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才能有效实施差异化策略,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发展四:塑造品牌形象

调味产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消费根基,如山西的老陈醋、四川的郫县豆瓣等,但由于消费习惯和地域特征明显,从而产生了诸多以所在地为中心市场的地方品牌,其各自就近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般依靠本区域内的消费者作支撑。为促进大流通、活跃大市场,调味品企业必须转变思想、深化营销,努力强化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培育,以突破区域市场的局限,达到能在全国市场塑造成行业中的强势品牌,使自己在多个不同区域市场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目前,在调味品市场有不少是“中华老字号”品牌,大多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信誉产品,但往往是“出门不显贵”,其它地区的消费者不买帐!因而,调味品企业要创一个真正的“中国名牌”,就必须结合不同的消费市场,推出不同的适销产品,只有这样,品牌的声誉才能远播,才能建立更广的消费群体,从而在中国这个复杂的大市场生存。同样,只有认真挖掘和创造品牌的价值,才能有效提高调味产品的利润及附加值,从而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发展五:开发新产品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饮食风味上已不满足于食品数量的增加,而更加注重营养健康、安全卫生及口感风味,调味品消费市场呈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趋势;注重优质品牌、新型风味的消费意识普遍增强,市场新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从行业产品结构来看,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包装差、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于国内调味品企业技术设备及市场研发能力薄弱,无法适时推出能满足顾客的新产品,就通过鱼目混珠的蒙骗方式,让大量“有名无实”的产品涌向市场,其结果是被消费者拒之门外。就以食醋产品为例,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此醋非彼醋”,其实内行人都知道品质相差无几,都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因而难免销售受阻,市场做不大。所以,新形势下的调味品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口感设计。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出新型调味品、天然调味品、复合调料和方便调料,并通过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及通过一品牌多区域、多风味发展形式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发展六:强化现代营销

调味品企业要加快市场发展步伐,就必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引入市场营销机制,全面整合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有利资源,尽力分解以往企业之“产供销”一手抓形成的超负荷压力,积极与商贸流通企业合力携手,共创“双赢”。在实施营销战略的工作中,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新品开发、品牌传播等每一个行销细节,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推销,彻底瓦解企业→经销商→顾客的服务模式,认真锻造顾客→经销商→企业的生死链,即一切围绕“顾客的满意度”深化我们的市场营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