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对安徽省芜湖市粮食产业经济现状分析与思考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7-12-06 12:33 行业分析
安徽芜湖曾是我国传统的四大米市之一,历史上享有盛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人,芜湖粮食人在粮食流通领域也不断地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如1984年芜湖米市在全国四大米市中率先复业;1991年创建了省级芜湖粮食批发市
安徽芜湖曾是我国传统的“四大米市”之一,历史上享有盛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人,芜湖粮食人在粮食流通领域也不断地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如1984年芜湖米市在全国“四大米市”中率先复业;1991年创建了省级芜湖粮食批发市场、1993年移址扩建为安徽大米市场;2002年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芜湖)粮油交易会。2000年芜湖又在全省粮食系统率先实施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较圆满地完成了“减员分流,置换身份”、“企业重组,产权改革”两轮改革任务,全市“三老”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企业优化组合、轻装上阵,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发展成为第一要务,改制后企业如何“二次创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寻求生存和发展?它是每个芜湖粮食人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2005年省局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重组企业布局,调整资源结构,建设粮食园区,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并争取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的通知》,为粮食企业谋求生存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一、与时俱进,建设粮食园区是芜湖粮食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积极推进,我市粮食产业经济有了可喜的发展。但喜忧参半,成效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粮食生产方面:我市粮食生产呈恢复性稳定增长,粮食种植面积175万亩,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75万吨左右,%年粮食总产达到79.95万吨;优质化率有所上升,优质粮占总产量的70昵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化组织、优质粮生产基地、种粮大户、执照农民不断涌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存在问题: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没有从从根本上改变,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进入市场的能力较弱,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乏力。

  粮食经营方面:我市粮食市场经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品牌、订单等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全市现有国家、省、市级粮食龙头企业22家,粮油类名牌产品:省级1个,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5个,“放心粮油”产品5个。粮食订单覆盖率、履约率和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51.27%、81%和81%。存在问题: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名优品牌不多,企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带动力不强,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粮食储备方面:经市政府批准,已确定4万吨市级储备规模,要求分三年建成,06年已落实0.4万吨,今年拟按市场化方法招标再储0.6万吨。全市目前储存省级储备粮2万吨,市级储备粮0.4万吨,县级储备粮1.1万吨。存在问题:3万吨市级储备任务有待进一步落实,南陵县县储3000吨今年底要落实到位,芜湖县县储规模要进一步充实;现有的粮食储备库规模偏小,科学保粮设施条件不足,难以承担各级储备粮承储任务。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面:市县粮食系统经过两轮改革、整合重组、产权改革、创新机制后,企业增强了活力,认真做好粮食托市收购、军粮供应和粮食储备等工作,继续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大力开展粮食订单、放心粮油、创新品牌、便农服务等活动,积极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改制后的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布局分散、设施陈旧,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目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在按照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等“四个有利于”的目标逐步深入和健康发展。同时也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粮改形势,将分散的众多粮食流通企业有机地组合起来更好地发展地方粮食产业,建设粮食产业园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它不仅是粮食市场放开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后发展粮食产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全民创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势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机整合,以产权为纽带,破除区划、地域和所有制的障碍,组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企业,作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总之,芜湖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要尽快实现粮食经营、管理新老体制和格局的转变,必须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事关粮食企业前途,它既是粮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也是促进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务实创新,加快芜湖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时不我待

  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要抓住的一次新机遇。需要我们用新的观念去思考、用新的机制去落实。只要我们坚持转变观念,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开辟出一片粮食产业的新天地,创造出“芜湖米市”的新辉煌。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的通知》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要求,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粮食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市县粮食产业园区。

  1.总体设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企业重组、布局调整、产业集聚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相关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改善仓储设施,提高加工增值水平;引进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搞活粮食流通,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提升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粮食园区建成后,将以此为平台,以产业化经营为链条,以现代物流体系为通道,充分发挥我市粮食流通中心枢纽作用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转化和现代粮食物流,增强粮食储备规模和水平,提升现代粮食产业的科技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协调、跨越式发展。

  2.近期目标:从2006年起,力争用3--4年时间,在一市三县规划的经济开发区内务建成一个集粮食收储、粮油加工、现代物流、粮油检测、粮食交易为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区,成为我市粮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正在规划或建设的有:芜湖市三山粮食产业园区、芜湖县粮食物流园、繁昌县孙村工业园、南陵县食品工业园,四个园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为1342亩,计划总投资18765万元(已投资11100万元)。虽然前期工作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但总体建设正在积极向前推进。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两个“151”工程目标,即争创品牌:1个国家级,5个省级,10个市级;实现年销售收入:1个企业超5亿元,5个企业超1亿元,10个企业超5000万元。

  3.落实措施:

  (1)科学规划,选好项目。建设粮食产业园区,以实行退城进郊、盘活资产、整合资源、招商引资为主要形式,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把园区建设与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物流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园区建设以项目为依托、企业为主体。粮食储备、粮油精深加工、批发交易市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的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以发展粮油加工项目作为园区产业的主要支撑,引进先进的粮油加工技术和设备,延伸产业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2)重组企业,整合资源。继续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实施“退城进郊”战略,将市县区现有改制后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粮食企业布局进行再调整。通过重组、托管、兼并等形式,重新整合企业资产,盘活存量,建设粮食产业园区。

  (3)招商引资,多方筹资。在盘活现有土地等存量资产的基础上,主动与民营企业合作,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大量吸收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园区和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产权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早日实现规划目标。

  (4)龙头带动,产业幅射。通过建设粮食产业园区,增强对全市粮食产业发展的幅射力和带动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培育整合地方品牌,提高粮油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按照引导生产、掌控粮源、适销对路、农企增效的原则,大力发展粮食订单,进一步提高订单的覆盖率、履约率和品种优质率;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粮源基地,按标准化、工业化理念组织生产;完善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新机制,构建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粮食生产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5)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市县粮食局成立园区建设领导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园区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做好调研论证,制定实施方案。主动协调好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建设粮食园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精心组织实施好在建项目,确保其按期完成,并将项目进度情况作为年度市县局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的一项重要考评指标。

  (作者:肖贵仁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