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糖市总结及08年前景展望
丁亥金猪糖市不红火 戊子奥运糖业新特征 回首糖市二零零七,几家忧愁几家喜。 零六年糖价拔地起,五千不过是儿戏, 百万储备发兵救急,糖牛低头歇口气, 本望零七年有盼期,产量却是增幅巨。 新春销售颇如意,三月糖会人气集, 希望扬眉吐气在夏季,却跌至三千四百几。
丁亥金猪糖市不红火 戊子奥运糖业新特征
回首糖市二零零七,几家忧愁几家喜。
零六年糖价拔地起,五千不过是儿戏,
百万储备发兵救急,糖牛低头歇口气,
本望零七年有盼期,产量却是增幅巨。
新春销售颇如意,三月糖会人气集,
希望扬眉吐气在夏季,却跌至三千四百几。
无奈国储敞肚皮,市场坠入上涨梦幻里。
国家收糖无人理,剩得库存多几许,
风险逐步向后移,新年糖市不景气?
牛市脚步渐已去,糖价何时能见底?
熊市并非无希冀,产业扩张成本低。
新年商机跃欲试,零八做强大有戏!
回顾2007年的糖市的确让人感触颇深,笔者不才,仅以一首打游诗段子难以概括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食糖市场,权作抒怀罢了。2007丁亥年逐渐过去了,忙碌了一年又准备迎接2008戊子的春节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阿拉伯数字的“7”和汉语言文字的“七”都具有一个“拐”的书写过程,所以许多百姓颇为相信07年是中国的转运年,也是各个行业及自己的转运年,于是全国经济空前的活跃了起来:创业似乎成为了通向成功的天梯,股市的火爆烧遍了祖国每一座城市,金融的热浪席卷大地,商品的涨价也是蜂拥而起,不过再牛也牛不过不断升值的人民币,物权法给了老百姓一个新的武器,房地产在国家政策面前逐步降温,然而江南50年不遇的冰天雪地却成了金猪的结局,一切渐渐的远去,08年奥运又带来怎样新的契机……那么07年对于国内的糖市意味着什么呢?从价格走势看似乎也是一个牛熊的转换,糖价经过07年而“拐”入熊市了吗?后期糖市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让我们一起回顾金猪,展望祥鼠。
上篇:国际篇
一:国际市场2007——立志筑底 永不言弃
国际市场07回顾及未来展望
2007年国际糖市是承压的一年,当然可能也是筑底的一年。纽约原糖市场期货价格在05年欧盟宣布减产之后冲击20美分未果,便在15-18之间进行了半年的盘整,而也正是这半年让大多数产糖国尝到了高糖价的甜头,以巴西、印度为首大量增加甘蔗种植面积,使得国际食糖市场从06年的供求缺口大于300万吨,一下子转变为了07/08榨季过剩800万吨,糖价遂在06年下半年飞流直下,并且在07年初传出印度增产可能使全球供给过剩1100万吨的情况下从12美分处再度下滑到9美分附近。
此间,面对岌岌可危的国际糖价,印度宣布将建立300万吨的食糖缓冲库存,降低糖厂税负、给予运费补贴等政策,并且印度食糖出口公司(ISEC)多次宣布不会在此价位大量出口,这为国际食糖价格减缓跌势,形成反弹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07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却在不断攀升,一路从年初的55美元/桶附近上升到6月中旬的70美元,而且此后又在07年底08年初之际冲击100美元大关,一年中涨幅接近100%(如下图一)。这与原糖的熊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将甘蔗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变得更加有利,巴西的糖厂也在不断调整其蔗产酒精和食糖的比例,终于6月14日,巴西政府宣布将汽油中的酒精比例提高到25%,这成为了国际原糖价格结束下跌的转折点,此后糖价一度反弹到10.5美分以上,并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盘整筑底期。

图一:06年底至今国际原油价格指数日K线图

图二:国际原糖价格2007年走势图
在原糖价格平静安详的熟睡在9-11美分之间时,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地缘政治危机,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等等为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走高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而在原油的带领下国际其他商品价格走势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这其中具备生活必需商品和能源双重属性的农产品在2007年涨势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美大豆从700美分/蒲式耳上涨到1300美分/蒲式耳,涨幅86%;小麦价格从470美分/蒲式耳涨到1000美分/蒲式耳,涨幅超过110%;玉米则从350美分/蒲式耳涨到510美分/蒲式耳;涨幅也达到47%;单单原糖从12美分/磅跌至9.8美分左右,跌幅18%。这让指数基金对原糖期货发生了很大兴趣,进场买入。同时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巴西用甘蔗生产更多的酒精;印度本榨季产量可能小于预期;其他产糖国也陆续出现实际产量下降的情况;世界食糖组织ISO、德国等机构预测下个榨季全球市场供求可能出现百万吨左右的小幅缺口。这一系列利好蜂拥而上,让国际糖价在岁尾之际终于冲破了层层阻力,打开上涨的通道,那么在立志筑底之后的2008国际糖价是否真的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呢”?
我们还是来看国际上的总体供求情况,首先自然是巴西了:巴西是世界农业生产和出口大国,除小麦等少数作物外,主要农产品均能实现自给并大量出口。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巴西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提高,07/08榨季已经达到620万公顷,预计甘蔗总产量达到5.58亿吨,较去年增长8.3%,其中糖厂生产酒精的比例大约为55%-56%,而且08/09榨季糖厂生产重点仍然放在酒精上,除非国际原糖价格维持在12美分以上。从巴西对于酒精的生产和消费来看可以说是维持一个产销两旺、稳步增长的态势,据悉,巴西政府一直在鼓励巴西的汽油中混入部分酒精从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促进国内甘蔗酒精业的发展。同时因为酒精价格合理,预计巴西柔性燃料汽车今年将达660万辆,酒精需求量预计增加20%。巴西农业部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巴西在2017到2018年酒精产量将达到416亿升,食糖产量4320万吨,甘蔗种植面积从目前的620万公顷增加到1030万公顷。但巴西对于国际食糖市场的压力并不大,因为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巴西增产的甘蔗重点用于生产酒精,而且巴西政府通过政策性调节汽油中的酒精比例可以缓解国内酒精和食糖间的价格矛盾,巴西的糖厂对于生产食糖和酒精之间自由转换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巴西对于新糖厂的建设投资尽管有所萎缩,但其增长速度仍然远远高于国际食糖消费增长的速度,同时也高于原油消费增长的速度,所以巴西的食糖产量可以算作世界食糖市场的稳定剂。
其次我们再来看世界第二号产糖国印度,相对巴西来讲,印度对于食糖产业的把握和运作充其量算作小学水平,在前期糖价冲击20美分大关之时,印度的甘蔗种植面积也飞速发展,导致后期糖价回归之后印度的食糖产量却在逐步增加,06/07榨季产糖2800万吨,国内过剩库存达1100万吨之巨,07/08榨季尽管国内需求有望强劲增长到2100万吨,且产量有所下降到2600万吨,但仍然有500万吨的供给压力,这导致了印度蔗农更倾向于改种其它作物,预计后期印度食糖产量将进入下降周期,这也是为2010年以后国际糖价再次上行打基础。不过从短期看这也是国际糖价实实在在的压力。
其它产糖国基本都在05/06榨季时受食糖价格高企而增加的种植面积,近期有望回落,澳大利亚、墨西哥已经开始减产。
从需求上看,随着国际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近年来的快速成长,世界食糖消费量也在稳步上升:俄罗斯去年起进口增幅有所增加;而中国的消费量也是从1080万吨在07年一年跃升到了1250万吨;印度食糖需求强劲,总需求有望从06年的190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2100万年吨……同时由于世界能源价格的不断抬升,国际上对于生物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了,如阿根廷政府已经开始大力度扶植蔗产酒精行业的发展,这也给糖价提供了一定支撑。
综合看来,国际食糖市场总体处在供求两旺的格局中。而且逐步进入了一个产量增加缓慢的周期,或者可以称作相对减产的周期,多家机构都预计08/09榨季国际食糖市场会出现100万吨左右的微小缺口;但由于前期积累的庞大库存压力,以及巴西这个产糖大国可以自由调节食糖产量的因素,国际糖价还很难在年度内迅速大幅上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尽管12美分存在一定压力,但伴随着美元不断的贬值,大量投机基金的涌入,可能会让国际市场提前迎来上涨的春风,所以目前暂时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外盘的涨跌。而经过了从9美分到12.7美分上蹿下跳的洗礼之后预计国际糖价会在11-13美分之间长期振荡筑底。
但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同样也经历了07年一年的沉默后却并没有在沉默中爆发,而选择了不断阴跌,这又是何原因呢?国际国内糖市究竟关联多大呢?
二:国内——跟随国际 半就半推
国际国内糖价联动与否的取决因素
我们来对照一下近年来国内国际糖价走势图,答案就一目了然了。下图中分别绘制了近15年来国际国内糖价走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趋势上,国际国内糖价走势基本相同,唯一走势不太吻合的年份是02年至04年,国内国际糖价背道而驰,02年到03年国际糖价由5美分上涨到8美分,国内却由3000元/吨下跌到2250元/吨,03年到04年国内糖价盘整上涨到3300元/吨,国际糖价却跌回6美分以下。如果我们再对应历年的产销情况表(如下表1)去研究,这个谜底就自然而然的解开了,原来01/02、02/03两个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02/03榨季甚至出现了供需过剩60余万吨的情况。但凡供需存在缺口的年份,国际国内糖价走势都非常相近。可见,当全年供需缺口较小甚至过剩时,国内糖价较少受国际糖价走势的影响。08年预期产量超过1350万吨,满足国内需求不成问题,这也是07年12月以来国际糖价上涨,而国内却不断下跌主要原因。

图三:国内现货价格1991年至今走势图

图四:纽约NYBOT 11号原糖指数期货价格自1991年至今走势图
93/94榨季以来国内逐年食糖生产量消费量以及供求缺口对照表
|
|||||||||||||||
榨季
|
93 94
|
94 95
|
95 96
|
96 97
|
97 98
|
98 99
|
99 00
|
00 01
|
01 02
|
02 03
|
03 04
|
04 05
|
05 06
|
06 07
|
07 08
|
产量
|
602
|
515
|
623
|
680
|
811
|
880
|
648
|
620
|
850
|
1064
|
1002
|
917
|
882
|
1200
|
1350
|
销量
|
790
|
820
|
825
|
780
|
830
|
800
|
810
|
850
|
915
|
1000
|
1140
|
1050
|
1060
|
1250
|
|
缺口
|
188
|
305
|
202
|
100
|
19
|
80
|
162
|
230
|
65
|
64
|
138
|
133
|
179
|
50
|
|
表一:近15个榨季全国产销量数据
注:红色为过剩年份,单位万吨
出口问题就更不用说了,国内产糖除了极少一部分以小包装民用糖的形成出口到港澳地区外基本不出口,其主要原因当然是成本问题。据不完全了解,巴西糖厂生成本人民币换算值约为1100-1200元/吨,而我国糖厂成本则在2900-3000左右(05年甘蔗收购价在230元时糖厂成本在2650附近)。另外再加上各国的进口关税,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如下表为部分国家进口关税一览。
部分国家食糖进口关税一览表
|
|||||||||
国家
|
中国
|
澳大
利亚
|
巴西
|
欧盟
|
印度
|
泰国
|
美国
|
俄罗
斯
|
日本
|
关税
|
15%
|
16%
|
36%
|
88%
|
110%
|
90%
|
86%
|
50%
|
280%
|
表二:部分国家食糖进口关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