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葡萄酒市场真实的谎言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04-29 09:27 行业分析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迅猛,据权威统计,国内年产葡萄酒从1997年的19万吨激增至2007年的45万吨,伴随每年15%的高速增长,国内酒业巨头纷纷染指葡萄酒。金六福继收购云南香格里拉之后再次斥资收购通化葡萄酒。沉寂多年的新天国际与温洲财团强强联合,实施战略调整,扩大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迅猛,据权威统计,国内年产葡萄酒从1997年的19万吨激增至2007年的45万吨,伴随每年15%的高速增长,国内酒业巨头纷纷染指葡萄酒。金六福继收购云南香格里拉之后再次斥资收购通化葡萄酒。沉寂多年的新天国际与温洲财团强强联合,实施战略调整,扩大重组葡萄酒市场。五粮液旗下葡萄酒公司也已拟定收购葡萄酒原酒基地的方案,国内一线品牌长城、张裕、王朝更是大手笔进行扩展。

  随着市场的扩张、资金的涌入,葡萄酒产业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朝阳产业。人们艳羡热血沸腾的资本运作,惊叹宏图伟业的卓识远见,感慨风云变幻的财富商机,在各家元老新贵再战江湖之际,消费者营销则成为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课题,尊重价值,满足需求永远是市场的导向标,否则也只能是雾里探花,梦中寻景。然而,葡萄酒市场目前存在的某些现象则着实令人迷惑!

  李鬼横生  混淆视听

  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某些利益熏心的厂商趁机将一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产品投入市场,搅乱秩序,混淆视听,不同程度的损害了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鼠年春节刚过,笔者就走访了一位有着多年推广经验的经销商,他兴致盎然地向我推荐新代理的拉菲名庄。我闻之惊诧,因为罗富齐拉菲是享誉世界的名庄,记得骏德产品总监MARTIN对法国名庄的演讲会上还专门提到拉菲庄园为了保证品质,每年限制产量,而供货渠道大都是以开放市场形式发售,没有独家代理的。这样一个二、三级市场的普通二级批发商能拥有它的代理权?好奇心驱使我赶快从经销商手中接过此物,以求一睹为快。顿时,标示1000ml包装考究的大炮礼盒出现在我的眼前。在酒行业工作多年,似乎还从未曾见到过拉菲有礼盒装面市,而且流通市面的通常都是750ml的标准瓶装。掀开盒盖,颇具现代感的黑色LABEL锁住我的视线,不对呀,拉菲的LABEL在我印象中不是一直是拉菲庄园图吗,怎么会出现如此风格迥异的LABEL,仔细一看上面的英文“LAFER”,毫无疑问,这并非真正的拉菲(LAFITE),不过是厂家打的擦边球,利用拉菲的谐音杜撰了所谓的拉菲而已。

  其实又何止是一个拉菲,此种现象在行业中早已成为“公开”的谎言,明明是国产酒,却非要裹上“洋装”,难道消费者喜欢“假洋鬼子”?还是消费者没有评判的标准?冒牌进口酒现象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打擦球攀爬国际名庄酒的手段如此拙劣却并不多见。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产业得不到健康发展,即便有可观的利益回报,也只能昙花一现。

  曲解概念  误导消费

  曾几何时,中国酒业界盛刮“年份”风,从国产知名品牌中高端白酒、葡萄酒,到进口红酒.提年份必好酒。熙熙攘攘中,写上各种年份的酒品竞相热卖,厂商盆满钵满之余不由感叹:“酒没年份不卖钱,做酒只做年份酒!”“打上年份确实管用”。随之而来便是更多的厂商投身其中,誓将“年份好酒”的商机推向高潮。而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因缺乏对葡萄酒的了解,都会将其对白酒的评判标准转嫁至对葡萄酒的评介,认为年份越久越好。于是市面上打着年份的葡萄酒随处可见,而且是年份越久价格越贵。“年份”俨然已成为评判葡萄酒身价的重要指标。

  笔者就此做过市场调查,询问五十位KV卖场的促销人员关于年份的解释,得到的回答有说窖藏时间,有说灌瓶时间,有说葡萄树龄,还有的根本不知所云,答对者廖廖无几。试想想连卖者都搞不清、说不明,更别说消费者了。

  葡萄酒的“年份”按国际标准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酒品质与葡萄品种及品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受当年恶劣天气的影响,葡萄收成不好,则酿造的葡萄酒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年份”的意义(除一些珍贵、稀少的烈级名庄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之外,)更多在于产品档案的记录,例如“波尔多2000年是个好年份,而1994年是一个艰难的年份。”

  有些葡萄酒,根据品种和土地以及葡萄树龄特点,可以酿造新鲜型的葡萄酒,甚至当年酿造即可上市销售,待来年葡萄丰收之季要全部销完。有些葡萄酒,则适合陈酿,其原酒经过2~6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贮藏陈酿,会变得优雅协调。

  除了法国薄茹莱(Beaujolais)新酒等极少数葡萄酒外,一般的葡萄酒发酵完成时口味都比较酸涩、生硬,为新酒。新酒经过贮藏陈酿,逐渐成熟,口味变得柔协、圆润。达到最佳的饮用质量后,再延长贮藏陈酿时间,饮用质量反而越来越差,进入酒体的衰老过程。

  可见,“年份”原本是极其客观的传递信息用语,也不见得“越老越好”,却因某种利益因素甚至无知无畏被主观演绎成为各种不同版本的谬论解释,愚昧消费者。更有甚者,竟故意将酒瓶搞得发霉长毛,岂不贻笑大方。

  报告显示,92年以前国内葡萄酒产量非常少,可市面上标示八十年代的国产年份酒都偶尔可见,其真实性令人怀疑。2007年底国家颁布《葡萄酒强制国家标准》,明确提出正标出现的年份一律是葡萄采摘的年份,且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就在07年圣诞前夕,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量标注年份的产品即时促销清货,原价几百元降至几十元。如果年份真实可信,又何必如此惊慌失措。

  夯实根基 把脉需求

  法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葡萄酒生产大国,每年有近80亿支葡萄酒远销世界各国,占全球葡萄酒出口量的50%,这里汇聚了众多的世界烈级名庄,而各个名庄都有独特的风格与特点。例如拉图庄园以强劲澎湃的酒体风格享誉全球,拉图战塔是他的象征;玛高庄园则是优雅芳香的化身,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了他厚厚的文化气息。也许对于葡萄酒发展史不长的国家强调历史内涵并不是讨好的办法,但是从自身气候特点、产区风格特征以及中国特色的饮食习惯出发,挖掘更适合国内消费的需求,一定是当前国内葡萄酒产业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曾记得矿泉水都在比拼纯净,比拼价格之时,农夫山泉用“有点甜”这个鲜明而直白的卖点充分挖掘农夫天然的甜文化赢得消费者青睐。香格里拉—藏秘则以寻觅宝藏为主线,唤醒人们寻觅心灵的香格里拉,获得年青消费群的认可。

  反观中国葡萄酒市场,其中不乏纵横江湖十数年的众多巨头,相对于姗姗来迟且市场占有量少的进口葡萄酒来说,无疑具备很充分的价值发掘空间,品牌所传递出的个性特征并不够清晰。大多数消费者选购葡萄酒时,除了想起健康和时尚概念外,考虑的多半是价格了,这样的问题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葡萄酒人反思吗?

  正如一位资深进口葡萄酒品鉴专家在不久前法国食品协会举办的品鉴会中说到:“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推广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个人也许改变不了现实,但是正确利用自身的资源促进社会对行业认知并健康的发展,是保障商家利益的最好方法,也是每一个葡萄酒从业人员的职责所在。”就让此语与同行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