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蕴藏潜力 专家学者纵论粮食增产潜力和措施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在去年粮食总产量793亿斤的基础上,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粮食产量登上一千亿斤大台阶。按此要求,黑龙江省各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增产200亿斤粮食的规划和措施。 就发挥土地资源优势,通过三到五年的努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在去年粮食总产量793亿斤的基础上,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粮食产量登上一千亿斤大台阶”。按此要求,黑龙江省各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增产200亿斤粮食的规划和措施。
就发挥土地资源优势,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登上一千亿斤大台阶,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人士及学者。尽管黑土地已经和正面临种种损伤,但对“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粮食产量登上一千亿斤大台阶”,他们都充满信心——
省农委副主任李文华:
“黑土地的增产潜力,既蕴涵在优势中也蕴涵在劣势中。”省农委副主任李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优势非常突出,耕地面积近1.8亿亩,占全国耕地的1/10;不仅面积大,土壤肥沃,而且集中连片,特别适合大机械标准化作业,适合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精髓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李文华进一步说,黑龙江省现有耕地,有2/3是中低产田,因为基础设施落后,粮食单产受到很大制约。这些耕地改造潜力大,只要投入上去,增产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做到不增耕地增产量。“有个例子很说明问题,就是农村和农垦的粮食单产差距。同样的耕地,因为基础设施、机械化水平以及标准化作业水平不一样,四大作物在农村的粮食单产都比农垦低,最少的大豆平均亩产也低50公斤,如果通过水利、大机械及科技的手段提高农村的粮食生产水平,就算每亩只提高二三十公斤的产量,全省农村耕地1.4亿亩左右,仅这一项就可增产粮食几十亿斤!”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同样得到很好的增产效果。特别是沿着松花江、嫩江还有其他一些二级河流的河谷地带,地下水位比较高,打井的成本也不多,打个井再上一套喷灌设施,基本就能解决耕地的灌溉问题,摆脱干旱的困扰。在西部地区,有水浇地的玉米亩产可以达到600~750公斤,而没有水浇地的玉米亩产只有三四百公斤,有的时候还不足250公斤。按目前西部耕地情况,增加1500~2000万亩的水浇地不成问题,如通过水利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实现水浇地,保守算每年也能增产粮食100亿斤以上。
沈昌蒲教授:
对提高黑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沈昌蒲教授也充满信心。她说,“黑土地的现有问题,并非无解的难题。尽管天然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需要几百年时间,但只要方法得当,人为提高黑土层有机质含量的效果也很明显。现在的关键是,找到合理利用并能更好地释放黑土地资源优势的方法。”
沈昌蒲认为,从国内外多年的实践经验看,黑龙江省挖掘黑土地潜能,发展现代农业,方向性的路线是“三个定向培育”,即品种定向培育、土壤定向培育和气候定向培育。“品种定向培育好理解,就是根据土壤、气候特点培育适合的优良品种;土壤定向培育的内容也很明晰,就是开源节流,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气候定向培育可能有人会困惑,气候还能培育吗?能。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生态建设都是它的内容,让一个区域内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达到一定的比例,通过地面环境来干预气候形成,是其存在的机理。”沈昌蒲说,这是一个慢工夫,但却是必由之路。只有让耕地和生态之间建立良好的循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粮食生产能力。
省绿办主任张希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希良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黑土地可持续发展对黑龙江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势在必行。他说,黑土地的增产潜力毋庸置疑,但这个潜力,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而对世界珍稀的黑土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黑龙江的事,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我国应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项国策,建立一套有效的政策机制,使保护成为常态。
多年来张希良和他的团队所从事的绿色食品开发事业,就是对黑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但许多人对这项事业的认识还仅停留在食品安全层面,没有上升到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上。
张希良说,绿色食品的最大理念在于——“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带来强劲生命活力”,突出的是对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的要求。在开发过程中,黑龙江省无论在基地建设上,还是产品开发上,都首先要求生产区域没有污染,更要求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来保证良好生态的可持续性;同时,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尽可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所有这些,目的就一个:不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良好状态,让黑土地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把土地资源优势发挥好,推进农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石。”张希良说,“对一个农业大省来说,粮食质量安全对数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保证我们丰富的农产品始终拥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而粮食的质量安全,就从生长环境中来,从黑土地中来。”
并非往事——黑土进“关”=肥料
黑土地肥沃,天下闻名;究竟肥沃到什么程度,有一事足以说明。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感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咱这儿的土,拿到山海关以里,那就是肥料!”
如今,在种菜种出大名堂的山东寿光,依旧有人从黑龙江省购买草甸土回去肥田。
黑土当肥料使用,说明其有机质含量之高。作为黑龙江省的主要耕作土壤,黑土属于世界性的稀有资源,其有机质含量高达7%~10%,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
相关链接
世界三大黑土带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被称为“北大仓”。和我国东北黑土地一样,三大黑土带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我国黑土带
就发挥土地资源优势,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登上一千亿斤大台阶,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人士及学者。尽管黑土地已经和正面临种种损伤,但对“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粮食产量登上一千亿斤大台阶”,他们都充满信心——
省农委副主任李文华:
“黑土地的增产潜力,既蕴涵在优势中也蕴涵在劣势中。”省农委副主任李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优势非常突出,耕地面积近1.8亿亩,占全国耕地的1/10;不仅面积大,土壤肥沃,而且集中连片,特别适合大机械标准化作业,适合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精髓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李文华进一步说,黑龙江省现有耕地,有2/3是中低产田,因为基础设施落后,粮食单产受到很大制约。这些耕地改造潜力大,只要投入上去,增产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做到不增耕地增产量。“有个例子很说明问题,就是农村和农垦的粮食单产差距。同样的耕地,因为基础设施、机械化水平以及标准化作业水平不一样,四大作物在农村的粮食单产都比农垦低,最少的大豆平均亩产也低50公斤,如果通过水利、大机械及科技的手段提高农村的粮食生产水平,就算每亩只提高二三十公斤的产量,全省农村耕地1.4亿亩左右,仅这一项就可增产粮食几十亿斤!”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同样得到很好的增产效果。特别是沿着松花江、嫩江还有其他一些二级河流的河谷地带,地下水位比较高,打井的成本也不多,打个井再上一套喷灌设施,基本就能解决耕地的灌溉问题,摆脱干旱的困扰。在西部地区,有水浇地的玉米亩产可以达到600~750公斤,而没有水浇地的玉米亩产只有三四百公斤,有的时候还不足250公斤。按目前西部耕地情况,增加1500~2000万亩的水浇地不成问题,如通过水利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实现水浇地,保守算每年也能增产粮食100亿斤以上。
沈昌蒲教授:
对提高黑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沈昌蒲教授也充满信心。她说,“黑土地的现有问题,并非无解的难题。尽管天然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需要几百年时间,但只要方法得当,人为提高黑土层有机质含量的效果也很明显。现在的关键是,找到合理利用并能更好地释放黑土地资源优势的方法。”
沈昌蒲认为,从国内外多年的实践经验看,黑龙江省挖掘黑土地潜能,发展现代农业,方向性的路线是“三个定向培育”,即品种定向培育、土壤定向培育和气候定向培育。“品种定向培育好理解,就是根据土壤、气候特点培育适合的优良品种;土壤定向培育的内容也很明晰,就是开源节流,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气候定向培育可能有人会困惑,气候还能培育吗?能。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生态建设都是它的内容,让一个区域内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达到一定的比例,通过地面环境来干预气候形成,是其存在的机理。”沈昌蒲说,这是一个慢工夫,但却是必由之路。只有让耕地和生态之间建立良好的循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粮食生产能力。
省绿办主任张希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希良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黑土地可持续发展对黑龙江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势在必行。他说,黑土地的增产潜力毋庸置疑,但这个潜力,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而对世界珍稀的黑土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黑龙江的事,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我国应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项国策,建立一套有效的政策机制,使保护成为常态。
多年来张希良和他的团队所从事的绿色食品开发事业,就是对黑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但许多人对这项事业的认识还仅停留在食品安全层面,没有上升到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上。
张希良说,绿色食品的最大理念在于——“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带来强劲生命活力”,突出的是对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的要求。在开发过程中,黑龙江省无论在基地建设上,还是产品开发上,都首先要求生产区域没有污染,更要求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来保证良好生态的可持续性;同时,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尽可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所有这些,目的就一个:不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良好状态,让黑土地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把土地资源优势发挥好,推进农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基石。”张希良说,“对一个农业大省来说,粮食质量安全对数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保证我们丰富的农产品始终拥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而粮食的质量安全,就从生长环境中来,从黑土地中来。”
并非往事——黑土进“关”=肥料
黑土地肥沃,天下闻名;究竟肥沃到什么程度,有一事足以说明。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感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咱这儿的土,拿到山海关以里,那就是肥料!”
如今,在种菜种出大名堂的山东寿光,依旧有人从黑龙江省购买草甸土回去肥田。
黑土当肥料使用,说明其有机质含量之高。作为黑龙江省的主要耕作土壤,黑土属于世界性的稀有资源,其有机质含量高达7%~10%,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
相关链接
世界三大黑土带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被称为“北大仓”。和我国东北黑土地一样,三大黑土带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我国黑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