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大豆期货市场急跌 国内油脂重蹈2004年厄运?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09-23 13:17 行业分析
下半年食用油市场预期下跌,高价采购美国大豆或使国内榨油企业损失惨重 2004年中国大豆企业的惨痛教训,至今仍被国内油脂企业铭记。当得知中国大豆采购团来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攀升,达到每吨4300元人民币,当中国企业以高价买下不到一个月,豆价大跌50
下半年食用油市场预期下跌,高价采购美国大豆或使国内榨油企业损失惨重

  2004年中国大豆企业的惨痛教训,至今仍被国内油脂企业铭记。当得知"中国大豆采购团"来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攀升,达到每吨4300元人民币,当中国企业以高价买下不到一个月,豆价大跌50%!大多数中国本土大豆压榨企业亏损破产。随后,跨国粮商低价并购,本土榨油企业全面溃败。

  此番情景今年可能再次上演!

  有坊间消息显示,今年6月,以中粮和中储粮为代表的14家中国企业赶赴美国签下高达50.67亿美元的大豆和豆油合同后,国际大豆期货连续暴跌。有分析师指出,今年下半年食用油市场降价(至少不升价)已成普遍预期。国产油脂企业再次面临"高进价低出厂价"的窘境。记者了解到,部分油脂企业已暂时停产,对未来市场持观望态度。

  大豆价格经历暴涨之后正在暴跌,国内中小企业停产观望甚至倒闭,内资抗衡外资企业能力仍堪忧。

  "中国大豆采购团在今年6月赴美国采购的合同价约为550美元/吨,尽管这在当时是一个有利的价格,但之后,大豆价格暴跌,9月9日一度跌至431美元/吨,跌幅达22%.按照合同,这批超过800万吨的大豆将从2008年9月起陆续进口,业内估计8月中国进口的大豆仍然超过300万吨,因此,'超跌'的压力可能一段时间内无法缓解。"

  这是一组来自信达证券研究报告中的数据。而中国油脂企业目前在此轮大豆暴涨暴跌的行情中所面临的困境可能更为严峻。因为众所周知,中国消费的大豆超过70%需要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并不掌握定价权。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的价格涨跌直接影响中国食用油价的起落。

  油价下跌加速部分工厂停产

  天琪期货分析师于海峰对大豆行业现状的描述令记者吃惊:按照惯例,目前本来应该是油脂消费市场由淡转旺的时候,但今年却没有出现这个迹象。目前国内油脂现货失去了"双节"效应支撑,报价下跌加速,除了部分企业还在出售,很多油厂都处于停工检修状态。即便是还在出货的,也主要以出售前期库存为主。有对即将要上市的早豆进行问价的,但鉴于早豆整体水平不是十分良好,而且大豆后市价格整体趋跌,"油厂、贸易商暂时都没有收购,大家入市心态谨慎,市场观望气氛很浓。"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今年以7月初为分水岭的国际大豆价格的暴涨暴跌。目前CBOT豆油期货持续走跌,创近9个月以来的新低,较年初高点下跌幅度超过了50%.而在此之前的去年下半年开始,大豆价格刚经历过一轮牛市的疯涨。

  让油脂企业更难受的是,前期高价买回来的大豆还没消化完,市场已经开始暴跌,传导至终端,无论是散装油还是小包装油,都早已开始全线降价。"买豆的时候价格高,现在却卖不上价,完全被操纵,有的企业可能巨亏甚至死掉。"信达证券分析师康敬东表示。

  全球经济滑坡雪上加霜

  "从今年4-5月开始,油脂市场就比较低迷,持续到现在,又是四五个月了。"于海峰忧心忡忡地说。除了近两个月的大豆价格暴跌,全球包括国内经济的不景气也让油脂产业雪上加霜。

  这种说法得到了企业方面的证实。位于黑龙江产区的友谊丰源油厂李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油脂市场消费不旺,与全球经济滑坡"有直接联系"。尽管在往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工厂也都在停产检修,但那是因为属于旧豆用完,新豆未上市的交替时节,但今年的情况不容乐观,"大家都在为接下来的生产经营形势捏着一把汗,个别撑不下去的小企业已经倒闭了。"

  "休克"的中国油脂企业

  对于多数国内油脂企业目前处于的停产检修状态,某知名内资油脂企业老总略带哀伤地将其形容为"休克",这一惨状正是被外资"玩弄"的结果,"情况比2004年还糟。"

  "没有定价权,人家在期货市场上只用一两个回合,就让你的企业全完蛋!"对外经贸大学夏友富教授直言道。

  对于造成"休克"的原因,益海嘉里高层认为,是因为国内企业对期货交易的参与度较低,在暴涨暴跌中的风险管理做得不到位,"套期保值没做好。"而一些大企业在这方面却早已展开工作。"没有人在市场上能做到百分百正确,但起码可以降低风险。"

  这种说法也得到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等其他人的赞同。中粮集团大豆采购部总经理刘梦泽对记者表示,通过套期保值,中粮消化掉了此番大豆价格动荡带来的损失。

  但上述内资企业老总却认为,"套期保值并不是万能的,需要有相当强的操作能力",而国内企业其实已经在参与,但缺的就是这样的经验。而对于经营盈亏的评价,该老总指出外资企业集团算的是总账,"他们在上游原料的贸易环节以及运输环节赚取了产业链里最大比例的利润,所以能达到平衡",但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显然还不够那么长。

  看来,在2004年交了一笔巨额的学费后,中国大豆产业还需要继续戴着枷锁"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