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市场2008年11月份稻米分析报告
南京11月份,国内稻米市场运行较为平稳。稻谷价格受政策支撑高位坚挺,增收临时储备的消息进一步稳定了收购市场信心;大米价格因需求无明显改善仍维持弱势,中旬国家降低大米出口关税以刺激国内市场,但国内外价格已无明显利差,市场反应不明显。 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持
南京11月份,国内稻米市场运行较为平稳。稻谷价格受政策支撑高位坚挺,增收临时储备的消息进一步稳定了收购市场信心;大米价格因需求无明显改善仍维持弱势,中旬国家降低大米出口关税以刺激国内市场,但国内外价格已无明显利差,市场反应不明显。
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持续低迷
本月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依然冷清,并再次出现流拍现象。四次分别投放4.86万吨、4.94万吨、4.87万吨和4.87万吨,成交率分别为41.82%、11.6%、0和2.6%。南方地区籼米需求下降,企业对稻谷采购数量减少,同时新粮上市也对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产生了一定冲击,交易持续低迷。就目前情况来看,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南方部分企业裁员、破产,集团消费量下降,需求疲软,而新粮上市供给增加,在双重压力下,后期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难有明显好转。目前最低收购价稻谷投放量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其对市场的整体影响已不明显,可能对局部地区的个别稻谷品种仍会有影响。
政策收购陆续展开市场有所回暖
自11月上旬开始,各地的临时储备收购陆陆续续展开。受政策支撑,东北粳稻价格高位坚挺,南方籼稻价格也止跌回暖。截至11月15日,黑龙江、吉林等5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粳稻239.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46.2万吨;江苏、湖南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中晚籼稻1213.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810.6万吨。但在收购市场中,收购主体多为国有粮食企业,由于稻米市场中仍有悲观情绪,其他非国有收购主体大都观望,尚未积极入市;而部分产区的农民因担心政策收购结束后,价格仍有下行的风险,也加大了售粮力度,总体来说市场压力仍比较大。到本月底,安徽、湖南等籼稻产区收购任务已接近尾声,而市场又传言国家将增收750万吨临时储备,其中粳稻450万吨,中晚籼稻300万吨。如果属实,短期内稻谷价格易涨难跌,同时会提升收购主体的信心,活跃收购市场,值得期待。
运费补贴对东北市场影响有限
本月起,东北稻米外运补贴政策开始实施,再加上临时储备收购政策的刺激,东北粳稻收购略显活跃,部分销区粮食企业在东北地区采购稻谷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非国有收购主体的积极性,稻谷收购量出现小幅增长。在11月10日的统计中,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为49.7万吨,占收购总量的35%,到11月15日非国有粮食企业已收购9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39%,比重有增加态势。但受资金限制和行情尚未明朗,加之苏皖粳米的大量上市,销区采购东北大米的意愿仍不强烈,加之即将到来的春运使得运力更加紧张,预计后期东北大米外运仍将面临较大困难。
政策再度出手彰显国家调控决心
本月中旬,国务院宣布从12月1日起,把大米5%的出口关税下调至3%。目前国际大米价格虽较前期历史高位已回落50%左右,但仍要高出我国大米价格,除去相关税、费后出口还是有利可图的。这对于国内目前疲软的大米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这种影响可能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首先,我国没有大量出口大米的习惯,近几年我国大米出口量都很有限,年出口量几乎都在10万吨以下,这个数量对于国内大米产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其次,出口关税下调幅度有限,2%的幅度不足以刺激出口的大幅增加。但国家一连串的相关政策后,又调低了出口关税,可见对于提高粮食价格的决心。
大米需求疲软制约稻谷市场行情
国内稻米市场上,不同的“定价机制”造成了稻、米价格的倒挂。稻谷价格在政策收购的支撑下仍在高位运行,而大米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一直处于弱势,大米价格的疲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稻谷行情。首先,大米终端消费不足、市场疲软使得企业收购比较谨慎;其次,由于稻米价格倒挂,加工企业利润缩水,资金链不稳定,影响其收购积极性。
综上所述,进入12月份后,节日气氛渐浓,按照往年惯例大米消费进入传统的高峰期,但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节日需求可能会有所打折。预计12月份国内稻谷市场在政策支撑下将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大米价格有望止跌趋稳。
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持续低迷
本月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依然冷清,并再次出现流拍现象。四次分别投放4.86万吨、4.94万吨、4.87万吨和4.87万吨,成交率分别为41.82%、11.6%、0和2.6%。南方地区籼米需求下降,企业对稻谷采购数量减少,同时新粮上市也对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产生了一定冲击,交易持续低迷。就目前情况来看,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南方部分企业裁员、破产,集团消费量下降,需求疲软,而新粮上市供给增加,在双重压力下,后期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难有明显好转。目前最低收购价稻谷投放量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其对市场的整体影响已不明显,可能对局部地区的个别稻谷品种仍会有影响。
政策收购陆续展开市场有所回暖
自11月上旬开始,各地的临时储备收购陆陆续续展开。受政策支撑,东北粳稻价格高位坚挺,南方籼稻价格也止跌回暖。截至11月15日,黑龙江、吉林等5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粳稻239.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46.2万吨;江苏、湖南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中晚籼稻1213.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810.6万吨。但在收购市场中,收购主体多为国有粮食企业,由于稻米市场中仍有悲观情绪,其他非国有收购主体大都观望,尚未积极入市;而部分产区的农民因担心政策收购结束后,价格仍有下行的风险,也加大了售粮力度,总体来说市场压力仍比较大。到本月底,安徽、湖南等籼稻产区收购任务已接近尾声,而市场又传言国家将增收750万吨临时储备,其中粳稻450万吨,中晚籼稻300万吨。如果属实,短期内稻谷价格易涨难跌,同时会提升收购主体的信心,活跃收购市场,值得期待。
运费补贴对东北市场影响有限
本月起,东北稻米外运补贴政策开始实施,再加上临时储备收购政策的刺激,东北粳稻收购略显活跃,部分销区粮食企业在东北地区采购稻谷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非国有收购主体的积极性,稻谷收购量出现小幅增长。在11月10日的统计中,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为49.7万吨,占收购总量的35%,到11月15日非国有粮食企业已收购9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39%,比重有增加态势。但受资金限制和行情尚未明朗,加之苏皖粳米的大量上市,销区采购东北大米的意愿仍不强烈,加之即将到来的春运使得运力更加紧张,预计后期东北大米外运仍将面临较大困难。
政策再度出手彰显国家调控决心
本月中旬,国务院宣布从12月1日起,把大米5%的出口关税下调至3%。目前国际大米价格虽较前期历史高位已回落50%左右,但仍要高出我国大米价格,除去相关税、费后出口还是有利可图的。这对于国内目前疲软的大米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这种影响可能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首先,我国没有大量出口大米的习惯,近几年我国大米出口量都很有限,年出口量几乎都在10万吨以下,这个数量对于国内大米产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其次,出口关税下调幅度有限,2%的幅度不足以刺激出口的大幅增加。但国家一连串的相关政策后,又调低了出口关税,可见对于提高粮食价格的决心。
大米需求疲软制约稻谷市场行情
国内稻米市场上,不同的“定价机制”造成了稻、米价格的倒挂。稻谷价格在政策收购的支撑下仍在高位运行,而大米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一直处于弱势,大米价格的疲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稻谷行情。首先,大米终端消费不足、市场疲软使得企业收购比较谨慎;其次,由于稻米价格倒挂,加工企业利润缩水,资金链不稳定,影响其收购积极性。
综上所述,进入12月份后,节日气氛渐浓,按照往年惯例大米消费进入传统的高峰期,但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节日需求可能会有所打折。预计12月份国内稻谷市场在政策支撑下将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大米价格有望止跌趋稳。
- 上一篇
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下)
第二部分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的实证分析以浙江为例 一、浙江粮食安全状况分析 (一)粮食产需缺口不断扩大 在历史上,浙江的粮食产量在1984年最高曾达到181.7亿公斤,此后,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粮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总产量逐步下降。2006年,全省粮食生产虽然出现
- 上一篇
在这个冬天 "吃"掉萧条
生意还算不错,印度籍的餐厅经理米扎努拉曼望着刚刚坐定的两桌客人,眼睛一亮,中断谈话,快步迎了上去。 这时,是11月26日中午12点一刻,位于北京朝阳区SOHO尚都的Tamarind餐馆,客座率刚刚达到七成,米扎努还需要多几桌客人。 对于米扎努这样的餐饮经理人来说,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