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阳“文新现象”看传统产业发展之路
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山里娃,从摆地摊卖茶叶开始,17年拼打,现已发展起一家集销售、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年创利税2000万元。刘文新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给正在崛起的中原有着怎样的启示? 万物复苏的季节,记者来到群山环抱的信阳老区,迎着阵
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山里娃,从摆地摊卖茶叶开始,17年拼打,现已发展起一家集销售、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年创利税2000万元。刘文新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给正在崛起的中原有着怎样的启示?
万物复苏的季节,记者来到群山环抱的信阳老区,迎着阵阵茶香,探寻信阳毛尖出现“文新现象”的奥秘。
敢为人先
敢闯敢试,是刘文新的性格。
刘文新出生于号称信阳“北大荒”的浉河区肖王乡,兄妹七人,因为穷,14岁被迫辍学,开始养鱼、放鸭子、贩卖蔬菜……
1989年冬,16岁的刘文新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带着一床旧棉被,来到信阳市。每天天不亮就上路,骑车10公里,从肖王到市内贩卖鸡蛋。
经人指点,1990年春,刘文新开始与茶叶结缘。
第一次买卖茶叶,刘文新掏出身上所有的积蓄,购买了7公斤,回来沿街叫卖。他很快发现,一斤鸡蛋只赚一二分,而一斤茶叶能赚一块多!刘文新也渐渐知道,信阳是茶乡,年种植面积60万亩,商机巨大!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茶乡再难平静:1992年,信阳市提出建设“中国茶都”,决定举办第一届茶叶节,并投巨资建设了幸福路茶叶市场。
然而,习惯了摆地摊经营的茶商们,却没一个人敢进驻市场。刘文新拿出全部积蓄,第一个进驻!
从小的磨砺,使文新对市场有着特别的洞察力:当人们还习惯于用报纸包装茶叶时,刘文新开始用塑料薄膜;当别人用塑料薄膜时,他就用彩印塑料袋;当别人用塑料袋时,他又用上了彩印金属盒、木制礼品盒……
“敢”字当头,让刘文新处处领先:
为保鲜,他第一个建起冷库,使信阳毛尖冬季也新鲜;
第一个以个人名字注册“文新”商标;
在信阳,建起第一家既卖茶、又品茶的综合茶艺馆;
在郑州,第一个建起2000平方米的大型茶艺馆,成为信阳毛尖对外展示的窗口;
又是刘文新,凭着自己对市场的把握,建起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园,有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基地。
如今,“文新”公司已发展成为集销售、加工、科技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一店一馆已辐射全省,连锁店已辐射全国。
棋高一筹
在茶叶的经营上,刘文新总是棋高一筹。
在信阳,很多人没见过刘文新,但没有人不知道文新茶艺馆。
1998年,第七届信阳茶叶节,中外宾朋云集。
宾客们在对信阳毛尖赞不绝口时,却为没有一家品茶的茶馆而遗憾,更不用说茶艺表演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刘文新便搭起简易茶馆,自己亲自上阵,把功夫茶道,演绎成信阳毛尖的表演。
这次茶艺表演,一举提升了“信阳毛尖”的鉴赏价值,也开阔了刘文新的思路。2000年,刘文新开办了信阳市第一个集文化、休闲、品茶为一体的茶艺馆。
纷至沓来的顾客,让刘文新意识到:卖茶就是卖文化,要让信阳毛尖香飘万里,必须弘扬信阳的茶文化,提升“信阳毛尖”的文化价值。随后几年,三家文新茶庄相继开业。
如今,走进文新专卖店,各种茶叶琳琅满目:品道、修道、悟道、观道四个等级,多达300多个品种;端坐文新茶馆,古朴的装修,精美的字画,悠扬的琴声,让你置身于一种美的境界……刘文新把文化的元素,渗透到茶的点点滴滴。
茶叶的品质,刘文新视为生命。
为保品质,刘文新投巨资在信阳毛尖的主产区建起万亩生态茶园基地,从培育茶苗入手,开发出了无公害、无污染的种植技术和采制、保鲜工艺。规范生产、加工流程,主持制定了毛尖工艺的标准体系,共334个标准,被省质监部门授予“AAA”级企业,并通过了有机茶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7年获世界绿茶大会金奖。
心容天下
“心容天下”,这是文新茶叶有限公司的广告词,也是刘文新做茶的理念。
刘文新说,他最喜欢的两个称呼是:“茶乡致富带头人,名茶复兴者”。
信阳市依靠文新公司致富的茶农有1万多人。
刘文新说:“我是山乡农民的儿子,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困境,是我的心愿。”
为方便茶农,他把加工基地建在茶园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体制,极大缓解了茶农种茶难、卖茶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富裕起来的刘文新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春蕾行动、扶贫济困……都有刘文新的身影。
信阳自古是茶乡,苏东坡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誉,早在1958年,信阳毛尖便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然而今天,同属绿茶的西湖龙井、碧螺春名声在外。刘文新说,信阳毛尖之所以长期没有做大做强,就是没有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
刘文新清楚,只有信阳毛尖的名气打出去了,茶农、茶商才有钱可赚。
刘文新说,他的梦想是打造百年名店,做一名名茶复兴者,让信阳毛尖名扬天下。
茶乡三日,记者发现刘文新总是充满激情,是一个永不言败、乐观阳光的青年企业家。他的身上,有一股坚忍不拔的大山情怀,有绿茶浓郁的气息。从刘文新的创业经历上,我们依稀看到了河南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的希望。
万物复苏的季节,记者来到群山环抱的信阳老区,迎着阵阵茶香,探寻信阳毛尖出现“文新现象”的奥秘。
敢为人先
敢闯敢试,是刘文新的性格。
刘文新出生于号称信阳“北大荒”的浉河区肖王乡,兄妹七人,因为穷,14岁被迫辍学,开始养鱼、放鸭子、贩卖蔬菜……
1989年冬,16岁的刘文新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带着一床旧棉被,来到信阳市。每天天不亮就上路,骑车10公里,从肖王到市内贩卖鸡蛋。
经人指点,1990年春,刘文新开始与茶叶结缘。
第一次买卖茶叶,刘文新掏出身上所有的积蓄,购买了7公斤,回来沿街叫卖。他很快发现,一斤鸡蛋只赚一二分,而一斤茶叶能赚一块多!刘文新也渐渐知道,信阳是茶乡,年种植面积60万亩,商机巨大!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茶乡再难平静:1992年,信阳市提出建设“中国茶都”,决定举办第一届茶叶节,并投巨资建设了幸福路茶叶市场。
然而,习惯了摆地摊经营的茶商们,却没一个人敢进驻市场。刘文新拿出全部积蓄,第一个进驻!
从小的磨砺,使文新对市场有着特别的洞察力:当人们还习惯于用报纸包装茶叶时,刘文新开始用塑料薄膜;当别人用塑料薄膜时,他就用彩印塑料袋;当别人用塑料袋时,他又用上了彩印金属盒、木制礼品盒……
“敢”字当头,让刘文新处处领先:
为保鲜,他第一个建起冷库,使信阳毛尖冬季也新鲜;
第一个以个人名字注册“文新”商标;
在信阳,建起第一家既卖茶、又品茶的综合茶艺馆;
在郑州,第一个建起2000平方米的大型茶艺馆,成为信阳毛尖对外展示的窗口;
又是刘文新,凭着自己对市场的把握,建起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园,有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基地。
如今,“文新”公司已发展成为集销售、加工、科技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一店一馆已辐射全省,连锁店已辐射全国。
棋高一筹
在茶叶的经营上,刘文新总是棋高一筹。
在信阳,很多人没见过刘文新,但没有人不知道文新茶艺馆。
1998年,第七届信阳茶叶节,中外宾朋云集。
宾客们在对信阳毛尖赞不绝口时,却为没有一家品茶的茶馆而遗憾,更不用说茶艺表演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刘文新便搭起简易茶馆,自己亲自上阵,把功夫茶道,演绎成信阳毛尖的表演。
这次茶艺表演,一举提升了“信阳毛尖”的鉴赏价值,也开阔了刘文新的思路。2000年,刘文新开办了信阳市第一个集文化、休闲、品茶为一体的茶艺馆。
纷至沓来的顾客,让刘文新意识到:卖茶就是卖文化,要让信阳毛尖香飘万里,必须弘扬信阳的茶文化,提升“信阳毛尖”的文化价值。随后几年,三家文新茶庄相继开业。
如今,走进文新专卖店,各种茶叶琳琅满目:品道、修道、悟道、观道四个等级,多达300多个品种;端坐文新茶馆,古朴的装修,精美的字画,悠扬的琴声,让你置身于一种美的境界……刘文新把文化的元素,渗透到茶的点点滴滴。
茶叶的品质,刘文新视为生命。
为保品质,刘文新投巨资在信阳毛尖的主产区建起万亩生态茶园基地,从培育茶苗入手,开发出了无公害、无污染的种植技术和采制、保鲜工艺。规范生产、加工流程,主持制定了毛尖工艺的标准体系,共334个标准,被省质监部门授予“AAA”级企业,并通过了有机茶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7年获世界绿茶大会金奖。
心容天下
“心容天下”,这是文新茶叶有限公司的广告词,也是刘文新做茶的理念。
刘文新说,他最喜欢的两个称呼是:“茶乡致富带头人,名茶复兴者”。
信阳市依靠文新公司致富的茶农有1万多人。
刘文新说:“我是山乡农民的儿子,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困境,是我的心愿。”
为方便茶农,他把加工基地建在茶园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体制,极大缓解了茶农种茶难、卖茶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富裕起来的刘文新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春蕾行动、扶贫济困……都有刘文新的身影。
信阳自古是茶乡,苏东坡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誉,早在1958年,信阳毛尖便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然而今天,同属绿茶的西湖龙井、碧螺春名声在外。刘文新说,信阳毛尖之所以长期没有做大做强,就是没有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
刘文新清楚,只有信阳毛尖的名气打出去了,茶农、茶商才有钱可赚。
刘文新说,他的梦想是打造百年名店,做一名名茶复兴者,让信阳毛尖名扬天下。
茶乡三日,记者发现刘文新总是充满激情,是一个永不言败、乐观阳光的青年企业家。他的身上,有一股坚忍不拔的大山情怀,有绿茶浓郁的气息。从刘文新的创业经历上,我们依稀看到了河南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