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粮食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
山西省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13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817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3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14万人。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呈南北狭长的平行四边形,东部和西部均为山地丘陵,中部为一系列断陷盆地,山区丘陵占到总面
山西省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13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817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3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14万人。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呈南北狭长的平行四边形,东部和西部均为山地丘陵,中部为一系列断陷盆地,山区丘陵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山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种植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小杂粮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山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全省粮食安全形势向好。但该省粮食生产条件脆弱,粮食流通发展相对滞后,粮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粮食安全基础还不够稳固,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山西省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山西省粮食安全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省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粮食供给水平不断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粮食总产量从70亿公斤,依次迈上80亿公斤、90亿公斤和100亿公斤三大台阶。2004年-2008年,该省连续5年粮食丰收。30年间全省粮食亩产增幅达86.1%,粮食亩产水平已经稳定达到200公斤以上。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
目前,山西省粮食市场主体趋向多元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加强。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基本解决。截至2007年底,全省粮食系统分流安置人数达28346人,占到应分流安置3万人的94.5%。全省已有51个县大力推进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企业数量由原来的522个减少到249个。
(三)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不断加强
近年来,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和稳定粮食价格的政策,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了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主要举措有: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实行粮食市长负责制;实行了以粮食直补为重点的农业补贴政策,2008年全省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规模达到22亿元;完善了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制定了《山西省粮食风险基金实施细则》,加强了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了《全省粮食应急预案》,健全了粮食市场预警机制;2008年在全国率先由省级政府决定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修订了《全省“十一五”粮食物流规划》,加快了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制定了《山西省粮食局关于“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了粮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四)粮食储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粮食仓储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947个,有效仓容78亿公斤;油罐284个,总容量8700万公斤。粮仓机械设备装备不断加强。粮情检测系统装备仓容量达到33.9亿公斤,环流熏蒸系统装备仓容量达到13亿公斤,机械通风装备仓容量达到32.4亿公斤。粮食储备规模不断充实。从总体情况来看,粮油库存数量真实,账实相符,质量良好。
二、山西省粮食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山西省粮食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是:“一个不足”、“两个失衡”、“三个偏高”、“四个滞后”和“两个堪忧”。
(一)“一个不足”:粮食产不足需
从近年的实际情况看,该省粮食生产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年平均缺口为10-20亿公斤。据全省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显示,该省粮食消费总量逐年增加,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03年-2007年,全省粮食消费总量从108.2亿公斤增加到118.9亿公斤,5年增幅10.7亿公斤,增长10%。其中:口粮消费由70.5亿公斤减少到66.9亿公斤,减少3.6亿公斤,下降5.1%;饲料用粮由23.9亿公斤增加到32.2亿公斤,增长8.3亿公斤,增幅为35%;工业用粮由5.8亿公斤增加到11.8亿公斤,增长6亿公斤,增幅为103.5%;食品副食及酿造业用粮基本稳定在4.5亿公斤左右。2003年-2007年全省粮食产消缺口年平均为11.6亿公斤,占消费量的10%。其中:小麦年平均缺口27.4亿公斤,占粮食消费量的24%,占小麦消费量的54%;稻谷年平均缺口7.2亿公斤,占粮食消费量的6.3%,占稻谷消费量的100%;玉米年平均剩余20.8亿公斤,占到玉米产量的35%。
从未来趋势看,全省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生产大幅增长的难度较大,粮食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到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到2020年为395公斤。按照全国平均水平,即使以山西省现有3393万人口计,到2010年全省粮食需求总量也将达到132亿公斤,比2007年增加13.1亿公斤;到2020年达到134亿公斤,比2007年增加15.1亿公斤。与此同时,该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突出,粮食稳步增产难度较大。全省耕地面积由2000年的6513万亩减少到2007年的6080万亩,7年共减少433万亩,年均减少6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4780万亩减到2007年的4542万亩,7年共减少237万亩,年均减少40万亩。从种植结构看,小麦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1340万亩减少到2007年的1068万亩,下降20%,玉米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1191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973万亩,上升65.7%。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9.2%。全省水田、水浇地仅占耕地面积的29%,其余71%的耕地都是“靠天吃饭”的纯旱地。
(二)“两个失衡”:品种结构和地区结构失衡
山西省粮食产需品种结构严重不平衡,产粗吃细,小麦不足,稻谷、食油几乎全部靠外调,玉米有余。近10年来,该省粮食产粗吃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从生产看,2003年-2007年全省小麦年平均产量为23.4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23%;玉米年平均产量为60.2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59%;其他秋杂粮年均产量为18.6亿公斤,占总产的18%。与1984年-1996年粮食生产结构相比,小麦占总产的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玉米占总产的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其他秋杂粮占总产的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从消费看,2003年-2007年全省小麦外购量占到小麦总消费量的54%,比1984年-1996年的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稻谷全部靠外调;食用油自给率仅有6.8%,每年缺口5.5亿公斤需要外调;玉米产量的35%需要外销。由于小麦、稻谷主要用于口粮消费,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因此近年来玉米产量的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该省粮食供需间的矛盾。2003年-2007年全省年均口粮消费68.6亿公斤,小麦、稻谷年均缺口34.6亿公斤,缺口占到口粮消费的50%。也就是说,全省城乡居民口粮自给率仅有50%,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从全省粮食生产条件和消费现状看,产粗吃细是难以改变的现实矛盾,因此,无论是丰年还是歉年,口粮、口油供需间的缺口将长期存在。山西省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销区。
一、山西省粮食安全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省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粮食供给水平不断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粮食总产量从70亿公斤,依次迈上80亿公斤、90亿公斤和100亿公斤三大台阶。2004年-2008年,该省连续5年粮食丰收。30年间全省粮食亩产增幅达86.1%,粮食亩产水平已经稳定达到200公斤以上。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
目前,山西省粮食市场主体趋向多元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加强。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基本解决。截至2007年底,全省粮食系统分流安置人数达28346人,占到应分流安置3万人的94.5%。全省已有51个县大力推进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企业数量由原来的522个减少到249个。
(三)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不断加强
近年来,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和稳定粮食价格的政策,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了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主要举措有: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实行粮食市长负责制;实行了以粮食直补为重点的农业补贴政策,2008年全省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规模达到22亿元;完善了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制定了《山西省粮食风险基金实施细则》,加强了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了《全省粮食应急预案》,健全了粮食市场预警机制;2008年在全国率先由省级政府决定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修订了《全省“十一五”粮食物流规划》,加快了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制定了《山西省粮食局关于“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了粮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四)粮食储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粮食仓储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947个,有效仓容78亿公斤;油罐284个,总容量8700万公斤。粮仓机械设备装备不断加强。粮情检测系统装备仓容量达到33.9亿公斤,环流熏蒸系统装备仓容量达到13亿公斤,机械通风装备仓容量达到32.4亿公斤。粮食储备规模不断充实。从总体情况来看,粮油库存数量真实,账实相符,质量良好。
二、山西省粮食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山西省粮食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是:“一个不足”、“两个失衡”、“三个偏高”、“四个滞后”和“两个堪忧”。
(一)“一个不足”:粮食产不足需
从近年的实际情况看,该省粮食生产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年平均缺口为10-20亿公斤。据全省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显示,该省粮食消费总量逐年增加,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03年-2007年,全省粮食消费总量从108.2亿公斤增加到118.9亿公斤,5年增幅10.7亿公斤,增长10%。其中:口粮消费由70.5亿公斤减少到66.9亿公斤,减少3.6亿公斤,下降5.1%;饲料用粮由23.9亿公斤增加到32.2亿公斤,增长8.3亿公斤,增幅为35%;工业用粮由5.8亿公斤增加到11.8亿公斤,增长6亿公斤,增幅为103.5%;食品副食及酿造业用粮基本稳定在4.5亿公斤左右。2003年-2007年全省粮食产消缺口年平均为11.6亿公斤,占消费量的10%。其中:小麦年平均缺口27.4亿公斤,占粮食消费量的24%,占小麦消费量的54%;稻谷年平均缺口7.2亿公斤,占粮食消费量的6.3%,占稻谷消费量的100%;玉米年平均剩余20.8亿公斤,占到玉米产量的35%。
从未来趋势看,全省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生产大幅增长的难度较大,粮食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到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到2020年为395公斤。按照全国平均水平,即使以山西省现有3393万人口计,到2010年全省粮食需求总量也将达到132亿公斤,比2007年增加13.1亿公斤;到2020年达到134亿公斤,比2007年增加15.1亿公斤。与此同时,该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突出,粮食稳步增产难度较大。全省耕地面积由2000年的6513万亩减少到2007年的6080万亩,7年共减少433万亩,年均减少6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4780万亩减到2007年的4542万亩,7年共减少237万亩,年均减少40万亩。从种植结构看,小麦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1340万亩减少到2007年的1068万亩,下降20%,玉米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1191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973万亩,上升65.7%。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9.2%。全省水田、水浇地仅占耕地面积的29%,其余71%的耕地都是“靠天吃饭”的纯旱地。
(二)“两个失衡”:品种结构和地区结构失衡
山西省粮食产需品种结构严重不平衡,产粗吃细,小麦不足,稻谷、食油几乎全部靠外调,玉米有余。近10年来,该省粮食产粗吃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从生产看,2003年-2007年全省小麦年平均产量为23.4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23%;玉米年平均产量为60.2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59%;其他秋杂粮年均产量为18.6亿公斤,占总产的18%。与1984年-1996年粮食生产结构相比,小麦占总产的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玉米占总产的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其他秋杂粮占总产的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从消费看,2003年-2007年全省小麦外购量占到小麦总消费量的54%,比1984年-1996年的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稻谷全部靠外调;食用油自给率仅有6.8%,每年缺口5.5亿公斤需要外调;玉米产量的35%需要外销。由于小麦、稻谷主要用于口粮消费,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因此近年来玉米产量的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该省粮食供需间的矛盾。2003年-2007年全省年均口粮消费68.6亿公斤,小麦、稻谷年均缺口34.6亿公斤,缺口占到口粮消费的50%。也就是说,全省城乡居民口粮自给率仅有50%,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从全省粮食生产条件和消费现状看,产粗吃细是难以改变的现实矛盾,因此,无论是丰年还是歉年,口粮、口油供需间的缺口将长期存在。山西省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销区。
- 上一篇
2008年我国大豆市场回顾与2009年展望
受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的影响,2008年我国大豆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进口量也大幅增加,且连续四年创下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我国大豆供应呈现先紧后松的局面,大豆价格大幅波动,国家首次启动临时存储大豆收购计划。展望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
- 上一篇
ICE糖市:终结连续三天下跌,小幅反弹
道琼斯纽约消息:经过连续三天下跌后,本周二ICE糖市原糖期货价格全线小幅反弹,不过,因0905期约糖价的波动幅度没有什么突破,当日糖市的交易相对较冷清。 当日0905期约糖价上涨10个点,收于12.59美分/磅,0907期约糖价同时上涨11个点,收于12.93美分/磅,0910期约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