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事件触发乳业三大变革
三鹿事件对乳制品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奶源控制日益成为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我国乳制品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化;三是行业的盈利模式正积极从总量增长向结构优化过渡,其中龙头公司是行业盈利模式变化中的领跑者。 安全奶源成重中之重 随
三鹿事件对乳制品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奶源控制日益成为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我国乳制品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化;三是行业的盈利模式正积极从总量增长向结构优化过渡,其中龙头公司是行业盈利模式变化中的领跑者。
安全奶源成重中之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乳制品消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国乳业发展快速。截至2007年底,我国存栏奶牛达到1470万头,原奶产量达到352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201%和295%。城镇居民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达到26.7公斤,比2000年增长178%。
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地方小企业的进入,这些低效益小企业无法被有效淘汰,导致行业长期处于低效益状态,过度恶性竞争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价格战、广告战导致经营利润下降的最后结果就是原奶品质难以保证,控制存在较大风险。三鹿事件就是奶源控制风险的集中体现。
分析我国2000-2006年奶农盈利情况,可以看到利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奶农所供原奶比例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仍然较高,但是散养程度高使得奶农无法形成定价权。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中,掌握核心定价权和具备优势地位的是大型乳制品企业,三聚氰胺事件并没有改变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地位。
此次三鹿奶粉事件受到严重损失的主要是全国性大型乳品生产商,区域性乳企和外资品牌相对受损较小,因此,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不过,龙头企业领先格局并未改变。对于第一和第二梯队的龙头企业来说,奶源安全建设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得到长期发展。三鹿事件之后,我国乳业的第一、第二梯队的乳企已纷纷开始加大在原奶质量安全控制上的投入。
据了解,伊利在原奶收购方面,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收奶环节,并增加专业质量检测人员的数量,各地工厂无论产能大小,均配备一台以上的检测仪器对收购原奶和出厂产品进行严格检测。2009年伊利计划和内蒙古政府合作,投资2亿建立20个奶联社(每个奶联社规模为1500头奶牛),共计30000头奶牛,以加大奶源控制力度,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光明从2003年开始逐步调整奶源结构,首先从上海地区发起拒收散奶活动并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原定于2008年底完成全国范围内的拒收散奶计划,三鹿事件发生之后,公司加快“奶源革命”,提前完成了拒收散奶的奶源管理计划。同时,加速推行集中饲养、规模饲养、科学饲养,将奶牛“身份证”管理范围逐步扩大,阶梯性推进重点已经从“自营牧场”-“合作牧场”进行到了“承包租赁的养殖小区牧场”。
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鹿事件是我国奶制品行业中存在问题的集中爆发,对于奶农、企业、消费者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08年9月17日至11月7日,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对上游奶农进行补贴,对企业进行补贴,并对产品质量发出正面信息。农业部在事件之后专门成立了奶业管理办公室,并对一直处于乳业“灰色地带”的奶站进行重点监管。
《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对奶业整顿和振兴工作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一是到2008年年底前,对乳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加大扶持力度,使各环节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到2009年10月底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乳品质量标准,推广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推进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生产规范,使奶业发展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迈出重要步伐。三是到2011年10月底前,在推进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加工布局优化、全行业标准化,以及规范市场竞争、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结合“三鹿奶粉”事件问题在三审中作了较大的修改,强化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与生产者责任,并增加了对保健食品、食品广告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中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等问题的规定。
应对三鹿事件政府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短期来看,避免了行业上游出现大幅波动,有力地促进了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市场已经度过恐慌阶段,步入信心恢复期;长期来看,行业政策和监管机制在这次事件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以原奶生产作为源头的产业链结构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这对于行业今后能够较为健康稳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食品饮料龙头上市公司作为食品的生产者,在食品安全控制上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建立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新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巩固上市公司在行业内地位。
总量增长转向结构优化
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促使乳制品行业正式进入了依靠结构优化实现盈利增长的新阶段。
结构优化,可使在整体奶制品消费总量未变的情况下行业收入获得增长。其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二三线城市的总量增长。我国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还有很大市场开发空间,大量人群还没有食用乳制品的习惯,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收入的持续提高,将使得液体乳和干乳制品的总量增长可以持续。二是一级城市乳制品结构的调整,在“奶粉-液态奶-酸奶-奶酪”的奶制品消费升级链条中,一级城市已经处于由液态奶向酸奶转型的阶段。
较为长期来看,青少年对奶酪等高级奶制品接受度较高,我们预期,接下来奶酪、黄油等高级奶制品将获得持续增长动能。
我们认为,优质龙头企业将凭借在技术研发和渠道建设上的优势,率先完成由液奶向酸奶的结构转型,带动行业进入结构优化引发盈利增长的时期。
安全奶源成重中之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乳制品消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国乳业发展快速。截至2007年底,我国存栏奶牛达到1470万头,原奶产量达到352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201%和295%。城镇居民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达到26.7公斤,比2000年增长178%。
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地方小企业的进入,这些低效益小企业无法被有效淘汰,导致行业长期处于低效益状态,过度恶性竞争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价格战、广告战导致经营利润下降的最后结果就是原奶品质难以保证,控制存在较大风险。三鹿事件就是奶源控制风险的集中体现。
分析我国2000-2006年奶农盈利情况,可以看到利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奶农所供原奶比例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仍然较高,但是散养程度高使得奶农无法形成定价权。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中,掌握核心定价权和具备优势地位的是大型乳制品企业,三聚氰胺事件并没有改变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地位。
此次三鹿奶粉事件受到严重损失的主要是全国性大型乳品生产商,区域性乳企和外资品牌相对受损较小,因此,行业集中度有所降低。不过,龙头企业领先格局并未改变。对于第一和第二梯队的龙头企业来说,奶源安全建设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得到长期发展。三鹿事件之后,我国乳业的第一、第二梯队的乳企已纷纷开始加大在原奶质量安全控制上的投入。
据了解,伊利在原奶收购方面,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收奶环节,并增加专业质量检测人员的数量,各地工厂无论产能大小,均配备一台以上的检测仪器对收购原奶和出厂产品进行严格检测。2009年伊利计划和内蒙古政府合作,投资2亿建立20个奶联社(每个奶联社规模为1500头奶牛),共计30000头奶牛,以加大奶源控制力度,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光明从2003年开始逐步调整奶源结构,首先从上海地区发起拒收散奶活动并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原定于2008年底完成全国范围内的拒收散奶计划,三鹿事件发生之后,公司加快“奶源革命”,提前完成了拒收散奶的奶源管理计划。同时,加速推行集中饲养、规模饲养、科学饲养,将奶牛“身份证”管理范围逐步扩大,阶梯性推进重点已经从“自营牧场”-“合作牧场”进行到了“承包租赁的养殖小区牧场”。
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鹿事件是我国奶制品行业中存在问题的集中爆发,对于奶农、企业、消费者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08年9月17日至11月7日,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对上游奶农进行补贴,对企业进行补贴,并对产品质量发出正面信息。农业部在事件之后专门成立了奶业管理办公室,并对一直处于乳业“灰色地带”的奶站进行重点监管。
《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对奶业整顿和振兴工作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一是到2008年年底前,对乳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加大扶持力度,使各环节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到2009年10月底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乳品质量标准,推广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推进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生产规范,使奶业发展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迈出重要步伐。三是到2011年10月底前,在推进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加工布局优化、全行业标准化,以及规范市场竞争、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结合“三鹿奶粉”事件问题在三审中作了较大的修改,强化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与生产者责任,并增加了对保健食品、食品广告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中民事赔偿责任优先等问题的规定。
应对三鹿事件政府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短期来看,避免了行业上游出现大幅波动,有力地促进了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市场已经度过恐慌阶段,步入信心恢复期;长期来看,行业政策和监管机制在这次事件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以原奶生产作为源头的产业链结构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这对于行业今后能够较为健康稳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食品饮料龙头上市公司作为食品的生产者,在食品安全控制上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建立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新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巩固上市公司在行业内地位。
总量增长转向结构优化
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促使乳制品行业正式进入了依靠结构优化实现盈利增长的新阶段。
结构优化,可使在整体奶制品消费总量未变的情况下行业收入获得增长。其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二三线城市的总量增长。我国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还有很大市场开发空间,大量人群还没有食用乳制品的习惯,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收入的持续提高,将使得液体乳和干乳制品的总量增长可以持续。二是一级城市乳制品结构的调整,在“奶粉-液态奶-酸奶-奶酪”的奶制品消费升级链条中,一级城市已经处于由液态奶向酸奶转型的阶段。
较为长期来看,青少年对奶酪等高级奶制品接受度较高,我们预期,接下来奶酪、黄油等高级奶制品将获得持续增长动能。
我们认为,优质龙头企业将凭借在技术研发和渠道建设上的优势,率先完成由液奶向酸奶的结构转型,带动行业进入结构优化引发盈利增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