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中国奶业加速产业一体化迫在眉睫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9-06-26 14:46 行业分析
 中国奶业协会曾将三鹿事件的深层原因总结为养殖欠规模化、产业欠一体化,行业欠标准。虽然三鹿事件对中国
 中国奶业协会曾将三鹿事件的深层原因总结为养殖欠规模化、产业欠一体化,行业欠标准。虽然三鹿事件对中国奶业影响深远,但是时至今日,产业一体化难题仍是目前中国奶业发展亟须突破的瓶颈。

  在日前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奶业高层论坛上,中国奶业协会将三鹿事件的深层原因总结为养殖欠规模化、产业欠一体化,行业欠标准。但是,处于论坛焦点的产业欠一体化难题,中国奶业协会高层坦承,产权难题并无任何突破。

  “我国奶业发展起步较晚,奶牛养殖小、散、低的状况,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迫切需要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在我国,奶品的产业一体化(即奶牛养殖—原奶加工—成品牛奶销售)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后,中国奶业被打入了原形。”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在奶品的产业一体化的链条中,产业链的利益不均衡是导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是目前阻碍了奶业的长期发展的原因。陈晨说,因为在这个链条上,相对来说,奶牛养殖的成本是最大的,但其利润反而最小;而成品牛奶销售的成本最小,但利润确是最大的。

  “影响中国奶产业一体化的根本问题是奶农和乳品企业的利益没有捆绑在一起,产业链没有在一个架构上,尽管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的影响深远,然而整个行业改革路径不明,所以走奶业产业一体化的道路应该加速。”6月23日,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也表示,中国奶业的出路是转变产业经营方式,使乳品企业和奶农由松散的买卖关系向紧密的一体化关系转变。 

  那么,如何加快中国奶业企业的一体化进程?

  王丁棉认为,只有把奶农和奶企双方的利益捆到一起,实行风险共担,才是解决奶业一体化的关键。奶农奶企联合起来,共同参股,一来可以减少风险,二来可以加强管理,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国奶业产业过度分散的问题。

  “目前,乳品企业应该思考怎样让利给奶农,才能形成稳定的产业发展态势。因为只有做好上游奶牛养殖才能保证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比如,大力发展奶牛合作社,由合作社与乳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同关系或进行股份合作。”陈晨说。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魏克佳则提出,在现有的条件下推进牛奶产业一体化,发展奶牛合作社,由合作社与乳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同关系或进行股份合作是一种可选的模式。

  刘成果也认为,当前实现奶业一体化,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就是加强合同收购。这是一体化最具共性、最能操作的一环,实质上就是订单奶业。从现在起应以此为基础,逐渐向一体化紧密连接型过渡。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奶品的产业一体化上要下的工夫还很多,我们也可以看到,三鹿事件后,由政府主导建奶牛小区,乳品加工企业与政府签订稳定的收购合同的形式值得推广,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机制,政府应该加大对这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帮助奶品业实现产业一体化。

  “另外,由于政府起主导作用的一体化模式只能当做是危机后的权宜之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期实施下去还有待各方的探讨,因为涉及到企业和上游奶农的一些利益;另外,要真正做到奶品的产业一体化,也是需要时间的,从目前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努力以及我国奶业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奶业产业一体化时代有望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陈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