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中国肉类消费的全景图和大趋势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9-07-21 14:43 行业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潘耀国   中国人口多,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当年还有几亿人口吃不饱饭的时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潘耀国

  中国人口多,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当年还有几亿人口吃不饱饭的时候,人们直接消费粮食就是节约粮食,因为那个时候生产每斤畜产品一般需要消耗3斤左右的粮食。农业的家庭经营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肉类消费出现渐进式的增长。

  一、肉类消费全景图

  最近这20多年,城乡居民统算,中国人平均每年肉类消费增加1市斤左右。现在我们分城乡居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用几句,最多十几句话,就可以大致描绘一幅:当前国人肉类消费的全景图。

  (一)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人均每天不到2两肉

  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购买肉类32.9公斤,06年为32.12公斤,07年31.8公斤。数字告诉我们每天平均不到2两肉。

  1、收入越高肉类消费越多

  城镇居民处在收入越高的人群肉类消费越多的阶段,把城镇居民按收入分成5等分,收入最低的吃肉最少,随着收入的增加,肉类消费数量同步增加,收入越高吃肉越多。如果进一步细分,占比在5%的城镇困难户,肉类消费水平只有20公斤,这与农民的平均吃肉水平相当。城乡人口统算,也有5%左右的最高收入人群的家庭肉类购买量开始下降,但户外消费却有明显上升,综合起来看,吃肉最多的还是中高收入群体。有钱人吃肉多,收入增加,肉类消费也将相应增加。

  2、吃肉越多的人群,肉制品消费比例越高

  收入高的人吃肉多,吃肉多的人,肉制品消费比例大,这一现象在城乡之间、城市高低收入者之间的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全国的肉制品占肉类的10%,城市居民是肉制品消费的主力,而农村居民肉制品消费低到国家统计忽略不计的程度。

  3、进城民工肉类消费高于农民

  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多数是青年,不养猪照样得吃肉、甚至吃肉量比在农村时还要多,由于城市供应的集中性和便利性,为人们肉制品消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上收入的增长,有利于肉制品的消费。人们吃肉的均衡性增强,也是扩大肉类消费的重要方面。蹲在城市大路边的建筑工人,手里举着两个馒头就着水煮白菜,在个体小店干活的农民工吃的也许只是米饭就咸菜,但遍布大街小巷的宾馆、饭店、小吃店的服务员和厨师的90%都是农民工,民工的主体是青年,与中年人的省吃俭用不同,而是有钱就买、有肉就吃。进城民工肉类消费水平也许还赶不上市民,但吃肉量已经高于农民。

  4、大忙人和懒人都是肉制品消费的主力

  肉制品安全、卫生、方便的特征,迎合了大忙人、有钱人和“懒人”的消费需求,有钱人容易成为懒人,真正的懒人是消费不起价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肉制品的。这里的懒人是有钱的懒人,他们是减少了厨房的家务劳动,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需要更高技术的劳动增加了收入,从而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所以说大忙人和有钱的懒人,都是肉制品消费的主力。

  (二)农民平均每天才吃一两肉

  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肉类消费18.74公斤,这37斤肉,正好一天一两肉。比全国平均肉类消费水平高出10公斤的省,有贵州农民吃肉28公斤,四川、重庆31公斤,云南32公斤,广东最高为33公斤。这是2007年的数字,不是最高的,2005年全国农民年人均肉类消费20.8公斤,包括贵州在内这几个省都是30公斤以上的水平。

  1、春节期间:农村肉类消费多于城市

  满足农民季节性消费不只是养殖者的任务,也是肉类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家比常人更知道现实市场在哪儿?高收入人群是所有企业的目标群。春节,城里人去饭馆的逐年增加;农村还处在家宴为最高规格和普遍待客方式的阶段,春节期间,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成倍增长的感觉有,但肉制品消费还是相当少。春节正好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肉类消费起来,费工费时的麻烦,抑制了春节旺季市场的肉类消费量。当然,农民要的是货真价实的肉制品,要肉眼看得见肉。可能我们的企业家还没看上这一市场,我们的企业和技术专家还没有准备好适销对路的产品。但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多于城市,大量的城里人又有回到乡下过年的习惯,春节期间农村人口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10亿,所以说,春节期间:农村肉类消费多于城市!

  2、农民吃的猪肉占到肉类消费量的3/4

  猪肉在中国肉类生产结构中占62%至65%,城镇居民家庭购买猪肉占总购买量的60%,如果加上在外就餐,实际消费的猪肉占到肉类的一半多一些;农民年消费猪肉15.6公斤、牛肉0.6公斤、羊肉0.8公斤、禽肉3.7公斤。农民吃猪肉的量占肉类消费的比重高达75.36%,2005年农民的人均猪肉消费比上年增加了2.1公斤,2006年没有增长,2007年下降。年度之间增减幅度不一,但最近25年农民的肉类消费从6公斤增加到20.7公斤,增长了14.7公斤。

  3、九省农民的猪肉消费,超过城里人的平均水平

  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家庭购买猪肉20公斤,目前已有广东、云贵川、重庆、内蒙等9省农民的猪肉消费,超过城里人的平均水平。其中四川、重庆、贵州等农民猪肉消费高达30公斤以上,超过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水平的50%。西南、湖广农民的猪肉消费水平在全国是最高的。西南的农民收入并不高,但主产区的优势为当地人提供了消费的方便条件,人们肉类消费习惯得以养成,西南成为中国猪肉消费最多的区域,农民的肉类消费西南排第一,东部沿海高收入地区处在第二位,再下来是东三省,东北人大块吃肉的消费习惯和玉米等饲料原料的充足,推动了中国新的猪肉产区的形成,肉类消费最低的是中部地带,尽管这里不是最贫困的地区。饮食习惯、经济收入、生产数量都是影响肉类消费的重要因子。

  (三)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的共同特征

  中国肉类消费正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农村改革以来的经济成长,引起食物结构的变化,最大特征就是畜产品消费增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增长了1倍,农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了2倍。

  1、肉类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

  历史形成的畜产品主产区多是主要消费区,四川、湖南是我国生猪主产区,西南和华南就成为全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最高的区域。以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人均消费量最高的省市就集中在这里,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农民人均消费量,均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购买量。加上广东、湖南,共6个消费大省,都在全国最大的生猪主产区内,形成了一条肉类集中消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