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水价上涨的真实理由
从今年初开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沉浸在“水价上涨曲”中,虽然各个城市表现不一,有高调听证者
从今年初开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沉浸在“水价上涨曲”中,虽然各个城市表现不一,有高调听证者、有静音观望者,还有欲势爆发者,但随着夏日的到来,“上涨曲”进入了高潮部分。但是,随着听证会的接续性展开,质疑声也此起彼伏:水企是否真的成本亏损?调整部分的水价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如何构成并核算?水费收缴后如何划拨?钱流向了哪里?是不是外资提高了水价等等,而这一切都将矛头指向了至今难产的《水价成本监审办法》。对此,记者深入调查,力图从水价质疑的“起点”一路查寻,直至水费的“终点”。
■供水成本,有无水分?
张大明(化名)的心终于放下了。近半个月来,他一直处于水价上涨的焦虑中。因为一年多前,他入股经营了青岛的一家酒店。
“酒店自开张以来,生意就不太景气,现在基本处于维持经营状态,如果水价上涨,成本将大幅提高,如果那样,我将考虑撤股。”张大明谈及水价调整,态度十分坚决。
但是,一纸“不调令”让张大明吃了宽心丸。日前,青岛市物价局对外发布消息称,青岛水价近期不会调整。
但不是所有城市都像青岛这样“慷慨”,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经举行了水价上调的听证会。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也都在酝酿调整之中,似乎水价上涨已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
然而随着听证会的召开,诸多质疑铺天盖地,无论是居民用水还是商业工业用水,所有的声音都在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地方:供水成本究竟有多少水分?
根据2004年修订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成本和费用按国家财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核定。
其中城市供水成本包括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水费、电费、原材料费、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直接工资、水质检测和监测费以及其他应计入供水成本的直接费用。费用是指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税金是供水企业应缴纳的税金。城市供水价格中的利润,按净资产利润率核定。同时,输水、配水等环节中的水损可合理计入成本。污水处理成本按管理体制单独核算。
据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介绍,从原水成本、运营成本、税费成本来看,三者的比例大概占到水价的20%、70%和10%。在其中,记者没有找到利润的身影。
《办法》给出的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是净资产利润率的8%-10%。其中,主要靠政府投资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6%;主要靠企业投资的,包括利用贷款、引用外资、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筹资建设供水设施的供水价格,还贷期间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12%。还贷期结束后,供水价格应按本条规定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核定。
“8%-10%的净资产利润率很难实现,就我所知,几乎所有的自来水公司都处于负利润,它们在整体上都处于亏损状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也表示,如果不找出原因,亏损局面可能长时间不能得到解决。也就是说,水价将会因此持续上涨。
“从原水成本来看,主要对应的是水资源费。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同时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所以从节约资源角度来讲,可以看做是提高价格的一个因素。”安邦咨询公司特聘研究员李朝林对记者表示。
李朝林同时还认为,输配成本也是造成亏损或涨价的原因之一。“加工为成品水后,要将水输送到居民或者工商企中去,就需要庞大的供水输配管网,由其产生的输送线折旧、维护和跑冒滴漏等费用也是运营成本的支出重头。其中跑冒滴漏造成的水损失多者能达到运送量的40%,也就是说,这些费用最终要摊到用水人身上去。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钱有多少,它们应该由政府财政支出还是由用水人平摊?”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涨价因素,傅涛认为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因素。“其实,自来水公司承担着很多公共责任。比如自来水公司每年都要帮助公众广场灌水,而这些钱国家一般是不会给的,到最后这些钱都要摊到价格上去。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政府没有公开这些成本,企业也不会公开。”
“所以说,并不是涨价不合理,而是水价的定价机制不尽如人意。所有的担心都来自于公众对水价成本明细的不知情及对涨价可能成为供水企业转嫁不合理成本的猜疑。”李朝林对记者表示。
那么,如何在供水成本中纠出不合理的水分呢?傅涛表示:“其实对企业供水的成本监审有专门办法和公式。” 傅涛所说的办法,就是至今还在难产中的《水价成本监审办法》。
■水企亏损,亏在哪里?
“现在,水价上涨一般焦点都会落在涨价的凭据上,也就是说,你可以涨,但你凭什么涨这些?这就说明我们国家对公共事务的公开性不够,所以对供水成本的监审势在必行。”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参与《水价成本监审办法》制定的傅涛给记者分析了一笔账。
日前,在兰州水价调整听证会上,甘肃省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就此次水价调整发布了一份成本监审报告。报告称威立雅水务的供水成本为每吨1.95元,与现行水价倒挂,造成企业严重亏损,要求将兰州市供水价格调整至每吨2.16元。
随后,甘肃省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进行调查、审核,结果为2008年实际售水量为21005.04万立方米,售水收入28813.52万元,售水成本34604.73万元,亏损5791.21万元,每立方米亏损0.276元。
而物价部门的审核结果为总成本较申报成本40969.15万元核减掉了4856.62万元,审核后2008年实际亏损数为5484.59万元,每立方米亏损0.261元。
甘肃省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提出,核减数4856.62万元的具体构成中,预计2009年支出的户表改造费3950万元,2009年预计增加的其他费用600万元,在2008年实际财
务支出中按规定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支出306.62万元。经审核,威立雅水务单位定价成本为1.72元/吨,较申报成本1.95元/吨核减0.23元/吨。
■供水成本,有无水分?
张大明(化名)的心终于放下了。近半个月来,他一直处于水价上涨的焦虑中。因为一年多前,他入股经营了青岛的一家酒店。
“酒店自开张以来,生意就不太景气,现在基本处于维持经营状态,如果水价上涨,成本将大幅提高,如果那样,我将考虑撤股。”张大明谈及水价调整,态度十分坚决。
但是,一纸“不调令”让张大明吃了宽心丸。日前,青岛市物价局对外发布消息称,青岛水价近期不会调整。
但不是所有城市都像青岛这样“慷慨”,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经举行了水价上调的听证会。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也都在酝酿调整之中,似乎水价上涨已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
然而随着听证会的召开,诸多质疑铺天盖地,无论是居民用水还是商业工业用水,所有的声音都在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地方:供水成本究竟有多少水分?
根据2004年修订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城市供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成本和费用按国家财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核定。
其中城市供水成本包括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水费、电费、原材料费、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直接工资、水质检测和监测费以及其他应计入供水成本的直接费用。费用是指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税金是供水企业应缴纳的税金。城市供水价格中的利润,按净资产利润率核定。同时,输水、配水等环节中的水损可合理计入成本。污水处理成本按管理体制单独核算。
据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介绍,从原水成本、运营成本、税费成本来看,三者的比例大概占到水价的20%、70%和10%。在其中,记者没有找到利润的身影。
《办法》给出的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是净资产利润率的8%-10%。其中,主要靠政府投资的,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6%;主要靠企业投资的,包括利用贷款、引用外资、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筹资建设供水设施的供水价格,还贷期间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12%。还贷期结束后,供水价格应按本条规定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核定。
“8%-10%的净资产利润率很难实现,就我所知,几乎所有的自来水公司都处于负利润,它们在整体上都处于亏损状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也表示,如果不找出原因,亏损局面可能长时间不能得到解决。也就是说,水价将会因此持续上涨。
“从原水成本来看,主要对应的是水资源费。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同时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所以从节约资源角度来讲,可以看做是提高价格的一个因素。”安邦咨询公司特聘研究员李朝林对记者表示。
李朝林同时还认为,输配成本也是造成亏损或涨价的原因之一。“加工为成品水后,要将水输送到居民或者工商企中去,就需要庞大的供水输配管网,由其产生的输送线折旧、维护和跑冒滴漏等费用也是运营成本的支出重头。其中跑冒滴漏造成的水损失多者能达到运送量的40%,也就是说,这些费用最终要摊到用水人身上去。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钱有多少,它们应该由政府财政支出还是由用水人平摊?”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涨价因素,傅涛认为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因素。“其实,自来水公司承担着很多公共责任。比如自来水公司每年都要帮助公众广场灌水,而这些钱国家一般是不会给的,到最后这些钱都要摊到价格上去。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政府没有公开这些成本,企业也不会公开。”
“所以说,并不是涨价不合理,而是水价的定价机制不尽如人意。所有的担心都来自于公众对水价成本明细的不知情及对涨价可能成为供水企业转嫁不合理成本的猜疑。”李朝林对记者表示。
那么,如何在供水成本中纠出不合理的水分呢?傅涛表示:“其实对企业供水的成本监审有专门办法和公式。” 傅涛所说的办法,就是至今还在难产中的《水价成本监审办法》。
■水企亏损,亏在哪里?
“现在,水价上涨一般焦点都会落在涨价的凭据上,也就是说,你可以涨,但你凭什么涨这些?这就说明我们国家对公共事务的公开性不够,所以对供水成本的监审势在必行。”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参与《水价成本监审办法》制定的傅涛给记者分析了一笔账。
日前,在兰州水价调整听证会上,甘肃省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就此次水价调整发布了一份成本监审报告。报告称威立雅水务的供水成本为每吨1.95元,与现行水价倒挂,造成企业严重亏损,要求将兰州市供水价格调整至每吨2.16元。
随后,甘肃省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进行调查、审核,结果为2008年实际售水量为21005.04万立方米,售水收入28813.52万元,售水成本34604.73万元,亏损5791.21万元,每立方米亏损0.276元。
而物价部门的审核结果为总成本较申报成本40969.15万元核减掉了4856.62万元,审核后2008年实际亏损数为5484.59万元,每立方米亏损0.261元。
甘肃省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提出,核减数4856.62万元的具体构成中,预计2009年支出的户表改造费3950万元,2009年预计增加的其他费用600万元,在2008年实际财
务支出中按规定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支出306.62万元。经审核,威立雅水务单位定价成本为1.72元/吨,较申报成本1.95元/吨核减0.23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