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高价葡萄酒不一定等于好酒

华夏酒报 2010-08-30 10:59 行业分析
价格乱象让人“迷”进口葡萄酒的“江湖”有多深

提要: 高价是否就等于好酒?笔者在采访中碰到了一名小伙子。他刚从法国留学回来,想买几瓶好的葡萄酒送送人,“进口的葡萄酒太贵了”。他表示,在法国,普通的葡萄酒只卖1、2欧元/瓶。可在苏州,他觉得不少售价200多元/瓶的进口葡萄酒“不值这个价钱”,看的上眼的,很多都要卖到五六百元/瓶。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不论是著名的法国葡萄酒,还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牙等地进口的葡萄酒,都能在江苏苏州市场上买到,无论是过节送礼还是设宴款待,来上几瓶进口葡萄酒总是件有面子的事情。巨大的消费需求,引得卖家纷至沓来。除了大卖场纷纷扩大进口葡萄酒销售区域外,各种葡萄酒专卖店也频频亮相苏州街头。

     但不少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贵就是好”的初级阶段,这就给了一些经销商攫取额外利润的空间。笔者在苏州市场上调查后发现,一些进口葡萄酒的零售价格居然达到原产地的七八倍甚至更多。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呢?  
 
价格乱象消费者茫然

     笔者来到苏州市区一家葡萄酒专卖店。才一进门,就被眼前摆满密密麻麻酒瓶子的酒柜所吸引了。据店长介绍,这里既有价值4650元/瓶的高档葡萄酒,也有20多元/瓶的普通葡萄酒。店长拿出几瓶“拉菲帝国”(产自法国拉斐酒庄)说:“这几瓶是2004年的,价格在2800元/瓶。”尽管来自世界最贵葡萄酒家族,也有档次之分。

  店长解释说,除了看出产地和原料,年份是决定葡萄酒价格的直观因素。“年代久的葡萄酒价格会比较贵,但并不是说越久越好”,他把葡萄酒比作女人,“一定年龄之后也会‘酒老珠黄’,口感开始变差,并最终‘衰老’ ”。

     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苏州消费者对如何区分进口葡萄酒的优劣搞不太明白。许多消费者一听到“进口”二字,都会十分自然地摆摆手或摇摇头,一位金女士表示,进口葡萄酒肯定贵,加上她们对进口葡萄酒从不研究,价格开高了也没人知道合不合理。

     而进口葡萄酒从几十元到数万元的价格区间,让不少消费者在选择时很茫然。笔者跑了几家进口葡萄酒专卖店,并上淘宝网对比了一下价格,发现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其中2007年“小拉菲”的价格在2980元/瓶,网上则为2708元/瓶和3599元/瓶;“小玛歌”的价格为1680元/瓶,网上有1358元/瓶、1599元/瓶以及2180元/瓶三种。考虑到部分商家无法提供进口葡萄酒的年份,上面的价格也仅能作为参考。
   
高价不一定等于好酒

     高价是否就等于好酒?笔者在采访中碰到了一名小伙子。他刚从法国留学回来,想买几瓶好的葡萄酒送送人,“进口的葡萄酒太贵了”。他表示,在法国,普通的葡萄酒只卖1、2欧元/瓶。可在苏州,他觉得不少售价200多元/瓶的进口葡萄酒“不值这个价钱”,看的上眼的,很多都要卖到五六百元/瓶。

 

业内人士也证实了上述说法。从事进口葡萄酒生意近10年的张先生告诉笔者,由于法国上等葡萄酒受到追捧,催生出价格泡沫,很多进口葡萄酒价格的“虚高”已经是行业公认的。“一些在国外价格为1欧元/瓶—2欧元/瓶的原瓶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超市里价格能翻2倍—5倍,一旦进入西餐厅和酒店,卖到100元元人民币/瓶—300元人民币/瓶也是常事。”即便除去关税等因素,这些酒的出售价格与成本价格也相去甚远。

     价格虚高的典型例子,是拉菲副牌佳得士拉菲(小拉菲)的价格。“2007年,小拉菲的市场零售价为700元/瓶左右。而到了今年,零售价格已经达到了3000元/瓶左右,短短3年时间,价格就暴涨了4倍。”张先生表示,在法国波尔多地区,上等葡萄酒要求葡萄藤平均有30年—40年历史,超过80年的葡萄藤必须被换掉。因此,酒庄总是拔掉老的葡萄藤,种上嫩葡萄藤。但是,嫩藤结的葡萄无法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

  像拉菲这样的大酒庄,就用嫩藤结的葡萄酿造副牌酒,以补贴部分成本。这些副牌酒一般都很便宜。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需求较大,拉菲酒庄不满足于产量的限制,在法国、南非、智利等地收购、兼并、合作一些酒庄,并允许其在正标上标注“五支箭”标志,这样一来,“拉斐尔”、“拉菲儿”、“拉菲传奇”、“拉菲传说”之类的贴牌“小拉菲”,也充斥了整个中国市场。很多人为了面子,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小拉菲,造成价格一路飙涨。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低价酒中有猫腻

  “眼下进口葡萄酒主打的核心概念是‘原瓶进口’。但是‘原瓶进口’里面有行业内公认最大的猫腻,就是以次充好,境内灌装。”张先生告诉笔者,“原瓶进口”指的是一瓶酒从葡萄种植、采摘、榨汁、发酵、窖藏、酒液装瓶、酒瓶标签及内外包装全部在原产国完成。但是现在行内比较盛行假冒“原瓶进口”酒,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挂羊头卖狗肉,“西班牙、澳洲原酒当法国酒卖”;一种是“原桶进口,国内勾兑分装”。

     行业内流行一种说法:市场上卖30元/瓶以下的酒,70%以上都是勾兑的;卖60元/瓶以下的酒,40%都有问题。目前,一些葡萄酒进口商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将原汁运到国内进行分装,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价格,个别不法商家甚至在分装过程中通过稀释、勾兑来降低成本,如20千升散酒可以勾兑成60千升甚至70千升的酒。

  “通常原瓶进口葡萄酒都不应该有水、白糖、色素、香精、橡木素等勾兑的添加物,但是这种‘关外境内’的灌装,为国内不法商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张先生告诉笔者,原瓶进口酒的暴利,从成本上算非常可观。“以采购28元/瓶的法国葡萄酒为例,如果采用同家法国酒厂同等质量的原装散酒在国内灌装,运输、人工、酒瓶、酒塞、酒标等辅料从本地采购,同样一瓶酒成本大致可节省一半,即14元/瓶。如果采购其他更便宜的进口散酒,在勾兑流程中掺杂些‘填充物质’,那成本就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