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业一场“大与强”的游戏
跑马圈地,啤酒业“大与强”的游戏
提要:对于未来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营销专家丁敬波认为,影响啤酒产业集中度有4个关键要素:消费需求集中性: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阶层的集中性是啤酒业走向集中的前提;资本统一性:资本市场的开放为啤酒企业的产量集中提供了机会,并购的行政壁垒越低,越易于成就规模大的企业;市场统一性:区域市场行政分割降低,通路统一性的增强是啤酒产业出现大品牌的催化剂;消费文化的多元性:啤酒消费文化越有历史,通常多元化越明显,区域文化差异越大,通常消费文化的多元性越强。做到了这四点,中国啤酒产业的集中度将日趋稳定。
近期啤酒业区域整合此起彼伏,国内几大啤酒巨头之间的地盘争夺战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青岛啤酒落子太原,华润雪花啤酒一路收购、建厂从东北逐渐扩张到全国,燕京、珠江扩产的新闻也甚嚣尘上……过去的10年中,中国啤酒行业经历了翻番式增长。在这个增长过程中,“并购”、“资本”一直伴随其中,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潜力有多大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不禁要问,国内啤酒市场能支持企业快速增长的计划吗?中国啤酒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准确的答案。
从2009年中国啤酒总产量4236万千升的数字来看,中国年人均啤酒消费量已经超过30升,这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从人均啤酒消费量来看,远低于欧洲87升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105升的人均水平。
就目前来看,国内发达地区啤酒人均消费量已经趋于饱和,如北京、浙江、福建的人均消费量远远超出全国平均30升的水平,这部分地区的增长潜力有限。业内人士认为,从人均消费量的角度,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较大,如贵州、云南、两湖、广西、江西、四川等地。整体来看,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过去的20年,通过不断的并购整合,中国啤酒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企业数量从1999年的474家减少到2009年的211家。
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行业龙头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09年行业前三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45%以上。未来,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将会分享市场集中度提高过程中的主要份额。
行业格局演变
经过近20年的收购整合,中国的啤酒行业经历了“一窝蜂”地全国遍地开花,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汰,在资本的推动下,大企业不断展开兼并、收购行动,使得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或是破产、或是被兼并收购,整个啤酒行业企业数量不断减少,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已经进入成长后期的调整期,生产资源的合理组合配置将对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场啤酒行业内的“洗牌运动”正风起云涌。
一方面,企业被并购后,可引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资金,这对产品品质的提高以及通路运作上的发展大有帮助,同时,还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而对于并购企业来说,通过并购,企业可达到在区域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另外,通过实现本地生产,也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如今,大型啤酒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别并不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品牌、渠道、价格之争。受限于啤酒行业地产地销的特点,各区域市场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大、小企业的产销规模相差不大,但是当每个区域市场的工厂都实行统一标准的运营模式时,企业的规模成本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是各家啤酒企业的目标。规模化意味着做大,而能够实现规模化下的成本下降则是做强的表现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我国啤酒行业已达到一定的产业集中度,产量增长稳定,但尚不属于成熟的啤酒市场。而趋向成熟阶段的特点表现为整体增长速度趋缓、趋稳定,兼并收购增多,大量企业退出或被淘汰,企业数量减少,市场占有率趋向集中。
国际上成熟的啤酒市场,大都表现为寡头竞争,2个—3个超级巨头占据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国内的啤酒行业在经过充分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结构资源重组后,也将沿着这条路线演化,同时,伴随着集中度的提高,行业龙头企业的增长速度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利润率将提高。
有专家指出,现在国内1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厂在增加,5万到10万千升的啤酒工厂在减少,啤酒企业的规模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预计未来国内啤酒市场将形成全国性寡头垄断与区域、地方垄断相结合的格局。
海通证券研究所则认为,生产销售中低档啤酒的工厂将被进一步整合。当其赖以生存的中低档啤酒市场日益萎缩的时候,一些地产啤酒厂商将逐步停止增长,并将被那些具有资金、渠道、品牌优势的龙头厂商兼并。
对于未来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营销专家丁敬波认为,影响啤酒产业集中度有4个关键要素:消费需求集中性: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阶层的集中性是啤酒业走向集中的前提;资本统一性:资本市场的开放为啤酒企业的产量集中提供了机会,并购的行政壁垒越低,越易于成就规模大的企业;市场统一性:区域市场行政分割降低,通路统一性的增强是啤酒产业出现大品牌的催化剂;消费文化的多元性:啤酒消费文化越有历史,通常多元化越明显,区域文化差异越大,通常消费文化的多元性越强。做到了这四点,中国啤酒产业的集中度将日趋稳定。
一场“大与强”的游戏
多年来,啤酒行业的赢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规模效益上,所以做大成为众多啤酒企业的不二选择。 在啤酒行业,由于产品同质化,短期的市场投入会对市场份额的占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资本支撑,一旦市场投入放缓,竞争者就会趁虚而入,原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因此,啤酒企业多半采取收购当地企业或是在当地新建工厂的方式进入非优势市场,如华润收购四川蓝剑集团,燕京收购惠泉,英博收购雪津、哈啤等。
近期啤酒业区域整合此起彼伏,国内几大啤酒巨头之间的地盘争夺战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青岛啤酒落子太原,华润雪花啤酒一路收购、建厂从东北逐渐扩张到全国,燕京、珠江扩产的新闻也甚嚣尘上……过去的10年中,中国啤酒行业经历了翻番式增长。在这个增长过程中,“并购”、“资本”一直伴随其中,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潜力有多大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不禁要问,国内啤酒市场能支持企业快速增长的计划吗?中国啤酒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准确的答案。
从2009年中国啤酒总产量4236万千升的数字来看,中国年人均啤酒消费量已经超过30升,这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从人均啤酒消费量来看,远低于欧洲87升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105升的人均水平。
就目前来看,国内发达地区啤酒人均消费量已经趋于饱和,如北京、浙江、福建的人均消费量远远超出全国平均30升的水平,这部分地区的增长潜力有限。业内人士认为,从人均消费量的角度,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较大,如贵州、云南、两湖、广西、江西、四川等地。整体来看,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过去的20年,通过不断的并购整合,中国啤酒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企业数量从1999年的474家减少到2009年的211家。
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行业龙头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09年行业前三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45%以上。未来,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将会分享市场集中度提高过程中的主要份额。
行业格局演变
经过近20年的收购整合,中国的啤酒行业经历了“一窝蜂”地全国遍地开花,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汰,在资本的推动下,大企业不断展开兼并、收购行动,使得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或是破产、或是被兼并收购,整个啤酒行业企业数量不断减少,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已经进入成长后期的调整期,生产资源的合理组合配置将对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场啤酒行业内的“洗牌运动”正风起云涌。
一方面,企业被并购后,可引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资金,这对产品品质的提高以及通路运作上的发展大有帮助,同时,还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而对于并购企业来说,通过并购,企业可达到在区域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另外,通过实现本地生产,也可以节约运输成本。
如今,大型啤酒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别并不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品牌、渠道、价格之争。受限于啤酒行业地产地销的特点,各区域市场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大、小企业的产销规模相差不大,但是当每个区域市场的工厂都实行统一标准的运营模式时,企业的规模成本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是各家啤酒企业的目标。规模化意味着做大,而能够实现规模化下的成本下降则是做强的表现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我国啤酒行业已达到一定的产业集中度,产量增长稳定,但尚不属于成熟的啤酒市场。而趋向成熟阶段的特点表现为整体增长速度趋缓、趋稳定,兼并收购增多,大量企业退出或被淘汰,企业数量减少,市场占有率趋向集中。
国际上成熟的啤酒市场,大都表现为寡头竞争,2个—3个超级巨头占据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国内的啤酒行业在经过充分的国际竞争和国内结构资源重组后,也将沿着这条路线演化,同时,伴随着集中度的提高,行业龙头企业的增长速度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利润率将提高。
有专家指出,现在国内1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厂在增加,5万到10万千升的啤酒工厂在减少,啤酒企业的规模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预计未来国内啤酒市场将形成全国性寡头垄断与区域、地方垄断相结合的格局。
海通证券研究所则认为,生产销售中低档啤酒的工厂将被进一步整合。当其赖以生存的中低档啤酒市场日益萎缩的时候,一些地产啤酒厂商将逐步停止增长,并将被那些具有资金、渠道、品牌优势的龙头厂商兼并。
对于未来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营销专家丁敬波认为,影响啤酒产业集中度有4个关键要素:消费需求集中性: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阶层的集中性是啤酒业走向集中的前提;资本统一性:资本市场的开放为啤酒企业的产量集中提供了机会,并购的行政壁垒越低,越易于成就规模大的企业;市场统一性:区域市场行政分割降低,通路统一性的增强是啤酒产业出现大品牌的催化剂;消费文化的多元性:啤酒消费文化越有历史,通常多元化越明显,区域文化差异越大,通常消费文化的多元性越强。做到了这四点,中国啤酒产业的集中度将日趋稳定。
一场“大与强”的游戏
多年来,啤酒行业的赢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规模效益上,所以做大成为众多啤酒企业的不二选择。 在啤酒行业,由于产品同质化,短期的市场投入会对市场份额的占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资本支撑,一旦市场投入放缓,竞争者就会趁虚而入,原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因此,啤酒企业多半采取收购当地企业或是在当地新建工厂的方式进入非优势市场,如华润收购四川蓝剑集团,燕京收购惠泉,英博收购雪津、哈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