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郭松泉:酿酒就像“母鸡孵蛋”

华夏酒报 2010-12-17 09:38 行业分析
不缺操作工,缺的是大师”——郭松泉直击葡萄酒人才培养短板
提要:   由于所处的行业,记者结识了一些从专业院校里走出来的业内人士,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酒厂的工程师,有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有媒体记者,还有酒厂的销售经理。记者曾经问过一个接受过葡萄酒专业学习的同行,“为什么毕业之后不去酒厂而选择做媒体?”他回答说,“不愿意去基地,整天田间地头风吹日晒的,太辛苦。”最后,他还是去了酒厂,但仍然没有去基地,而是做起了葡萄酒销售。

  最近一次见到郭松泉,是在12月10日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客座教授的聘任仪式上,郭工穿着笔挺的西装——印象中他很少穿西装,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副校长李兴佐的手里接过了大红色封皮的聘书,这时的郭工看起来神色庄重,与他平日里的幽默风趣有些不一样。  

 

著名葡萄酒古董收藏家、国家评酒委员、国际评酒会裁判郭松泉


酿酒就像“母鸡孵蛋”


     一站在演讲台上,郭工又恢复了他的郭式幽默。


     郭工说酿酒的过程就像“母鸡孵蛋”,孵蛋期间母鸡决不能离开鸡蛋,出去溜达几天再回来的话,鸡蛋就臭了。以此喻指从葡萄采摘到酿出成品酒的这段时间,酿酒师必须老老实实待在旁边,像观察自己的孩子一样。语言幽默,道理却是朴素严谨的。


     “酿酒很辛苦,包括体力上的和脑力上的。比如说,烟台这边8月份对酿酒技术人员来说非常重要,这时候是不能指望按时回家的,每天只有很有限的休息时间,睡3、4个小时的觉,吃简单的饭,其余的时间都得专心致志地做好酿酒工作,一直到发酵结束,封了罐,才可以松口气,这时候还得在厂里住着。”


     如今真拿葡萄酒当“自己孩子”的酿酒师不多见了,尽管从葡萄酒专业院校走出来的人越来越多。


     郭工忧心地说,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到今天,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青年人才非常少,专业素养不只是知识层面,还包括踏实务实的工作态度,这对于未来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必定会有影响。


   由于所处的行业,记者结识了一些从专业院校里走出来的业内人士,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酒厂的工程师,有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有媒体记者,还有酒厂的销售经理。记者曾经问过一个接受过葡萄酒专业学习的同行,“为什么毕业之后不去酒厂而选择做媒体?”他回答说,“不愿意去基地,整天田间地头风吹日晒的,太辛苦。”最后,他还是去了酒厂,但仍然没有去基地,而是做起了葡萄酒销售。


“学生多,大师少”


     作为中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烟台这片土地上曾经留下了朱梅、陈朴先等一批葡萄酒大师的足迹,然而,眼下就连这里,也逃不开葡萄酒人才断层的尴尬。


     随着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国内一些大专院校陆续开办了葡萄酒专业或科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北京农学院、天津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院校为葡萄酒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尽管从专业院校里走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葡萄酒行业的人才断层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像朱梅、陈朴先这一类的大师级人物更是少见。


     “培养的学生比较多,但是大师少,多数在酒厂只是一个操作工。”郭工认为,酿酒的人面临着在现有水平上继续提升的问题,首先需要丰富完善自己,更多地接受西方文化。


     葡萄酒不是可以关起门来闷头做的事,它需要吸收西方文化中关于葡萄酒的先进观点,“目前,国内院校所教授的知识大多是基于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接触得少,学生接受不到最先进的观点,导致毕业之后‘缺一条腿’。”


  有记者提出,国内葡萄酒行业目前还是在“吃老本”,郭工沉思了一会,“这和我们所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不够有关。”


  “小时候班上的孩子只有几个戴眼镜的,还多是天生的,可是现在的学生有2/3左右都戴眼镜,给我的感觉是,现在的学生学的东西更多,但主要是老师灌、学生学,学生缺少创造力,特别被动地去做事情。”


不能“缺一条腿”


     一年之中,郭工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各地走访,这次来烟台之前,他刚参加完广州国际名酒展回来,“396个展位全部满满的,而且都是高质量的采购商过去采购葡萄酒,热闹的地方最多走5分钟,也许3分钟就能碰到一个进口葡萄酒专卖店。”


     这些市场上的信息是呆在实验室里永远不会知道的。聘任仪式当天,对着演讲台下坐着的中国农业大学(烟台)食品与葡萄酒学院的学生们,郭工表了个态:愿意把自己多年来在市场上了解到的信息毫无保留地拿出来。


     其实他更希望,这些学生能亲身到一线的葡萄酒市场看一看,参加一些专业的展会,体会各个国家带来的葡萄酒。


  “我们面临的教育问题,除了人才的断层外,还有一个是培养的人才没有适应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很多进口葡萄酒涌进来,国内需要建立一种教育、引导国人喝酒的葡萄酒文化,虽然现在各地涌现出了不少葡萄酒教育机构,但很多机构人员本身就不够专业,甚至会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产生。


     面对着市场上越来越多不同国籍的葡萄酒,“缺一条腿”的人才状况显然会让中国葡萄酒走得步履蹒跚,成立中外合资的专业性葡萄酒教育基地或许是个解决办法。


      在这次聘任仪式上,还有一位特殊的代表——西卡国际中国区域总裁张彦平,他除了是促成郭工受聘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的“红娘”之外,还是把成立中外合资的专业性葡萄酒教育基地这个设想变成现实的投资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