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是李嘉诚的天性
虽然时刻注意防范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李嘉诚不敢冒风险。 比如在创业阶段,香港发生银行挤兑风潮后,英资银
虽然时刻注意防范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李嘉诚不敢冒风险。
比如在创业阶段,香港发生银行挤兑风潮后,英资银行一下子吞掉了“廖创兴”、“恒生”等华资银行的一半股份,在银根吃紧的时候经营房地产业,自然困难重重。1967年的香港“五月风暴”触发了移民潮,香港房地产市场立刻一落千丈。随后的三年内,香港大量工厂停产、地产公司关门。
但李嘉诚凭着对香港地产的判断,奋力支撑,他一方面尽量减少利息支出,不过分扩张,又在低潮中不断收购别人抛弃的地皮、物业。在香港经济的萧条时期,李嘉诚渡过了1965-1967年的难关,并完成了大幅置地的长远计划。1968年,香港经济迅速复苏,工商业大规模兴起,楼宇需求量持续增加,李嘉诚的地产业务获得了丰厚回报。
李嘉诚在残酷的商场中敢于冒险的个性与其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
李嘉诚12岁的时候,随同父亲逃难到香港,1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年幼的李嘉诚就开始承担起了照顾兄妹、以孱弱的肩膀谋生的重任。他在香港从事最艰苦的工作,但总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种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李嘉诚的意志,也迫使他在很多时候冒险做出抉择,这奠定了他在日后勇于冒险,敢于冒险的个性。这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李嘉诚。
事实上,经营企业后期,大量进行企业的购并已成为李嘉诚产业扩张的主要形式,通过大规模的购并,李嘉诚的产业逐渐扩展到了房地产、电信、港口货运、电力及零售服务等多个领域,业务范围遍及全球。
总结自己一生成功的经验,李嘉诚曾感慨地说:“因为香港生意人比比皆是,如果眼光不放得远一点,肯定不会有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