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激活沃尔沃

环球企业家 2011-09-30 09:38 行业分析
以最多元的管理团队捍卫北欧血统,以最快捷的决策链条穿越文化磨合期,这个瑞典品牌肩负着吉利双核运营的艰

以最多元的管理团队捍卫北欧血统,以最快捷的决策链条穿越文化磨合期,这个瑞典品牌肩负着吉利双核运营的艰巨使命—迄今最轰动的中国汽车业跨国并购整合案周年记录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沈莹

  2011年8月23日,北京,沃尔沃汽车发布全新的品牌战略规划。时值本世纪最轰动的跨国并购案一周年,这个拥有83年历史的瑞典汽车品牌在更换中国股东后,首次举办面向全球的大型品牌活动及未来重要目标。

  在这个隆重的场合,本次并购的主导者,吉利汽车及沃尔沃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却有意缺席。

  和一年前每天接受几轮采访的主动曝光不同,48岁的李书福现在甚少出席沃尔沃的活动,也不愿过多接触媒体。

  而即使出现在公众场合,可能也碰不到印象中的“李书福”—那个喜欢写富有韵律的诗歌、曾成功预言通用汽车破产、极具个人色彩的本土企业家,饱受争议,从无到有地制造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汽车公司(详情请于Gemag.com.cn点击《李书福的新冒险》)。

  如今,他注意修缮自己的言行,在和西方同行交流时,克制性情的直接流露。在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他坦言:担心个人言论干扰管理层,希望以自己的回避来凸显沃尔沃的独立地位。

  与此同时,这起意义重大的汽车收购案,也在喧嚣之后归于沉寂。

  张芃、沈晖、斯蒂芬·雅克布(Stefan Jacoby)……陆续加入参与收购的数十位明星职业经理人,渐从镁光灯下退场,回归日常运营。相比一年前的光环笼罩,跨国运营一个高端品牌的路途泥泞又沉闷。

  企业内部的中西文化如何融合?庞大的后续经营资金从何而来?如何打破德系三强牢牢控制的全球高端汽车市场格局?除却这些普遍疑问,作为汽车业典型的“蛇吞象”并购,切实的拷问要严酷得多。

  事实上,吉利收购沃尔沃之所有备受关注,首要原因是恰逢全球汽车业格局更迭。底特律三巨头触底反弹之际,也意味着该产业被1990年代的并购潮所刺伤。而新一轮并购仍不期而至,继印度塔塔汽车收购路虎、捷豹后,来自新兴市场的玩家进一步站稳脚跟。亚洲新势力将如何掌控一个历史悠久的高端汽车品牌,就连西方人自己,也充满好奇—沃尔沃的前东家福特汽车可能尤甚。

  另外,两者的悬殊加大了质疑的空间。沃尔沃是瑞典最大的轿车公司,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8年,仍保持了35.9万辆销量、147亿美元(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而吉利总资产只有230亿元人民币,进入汽车业不过十年,资质平平。况且,中国企业在消费领域的大型海外收购,TCL收购汤姆逊,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上汽收购双龙,均险象环生。

  时至今日,这桩举世瞩目的并购案除去百日交割,磨合期只有260多天。但已经出现“矛盾”现象—

  一方面,沃尔沃自身的造血机能已出现康复迹象。今年前6个月沃尔沃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0.3%至23.1万辆,中国区销量同比增长36%约 2.1万辆。由于销量上涨,沃尔沃在瑞典当地增招了1200名员工以扩大产能,同时,委托第三方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沃尔沃全球员工的满意度达到了84。这是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满意度指 数。

  但另一方面,就在最近,吉利募集债券的举动,以及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引发了外界对于吉利是否有财力为沃尔沃持续输血的忧虑。以悲观角度来看,在破产边缘挣扎的瑞典品牌萨博简直是种不祥之兆。

  在这种双重迹象中,有必要还原吉利旗下沃尔沃团队一年来的真实作为。在另一个意义上,沃尔沃团队承载的使命本就是双重甚至多重的(这也是为何,沃尔沃最新推出的“天地”概念豪华车车型被认为是种“妥协的产物”)—从零打造一家跨国汽车公司,开创一个具有欧洲背景的中国自主品牌,激活沃尔沃强悍的北欧血 统。

  —关于北欧血统,李书福,这位中国的“本田宗一郎”对《环球企业家》说,“我要让沃尔沃放虎归山,恢复自由,找回当年的感觉,恢复当初的野心,才是市场竞争的斗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