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钟爱”奥特莱斯?
“奥特莱斯”是一种舶来的零售商业业态,专指由销售过季、下架、断码等名牌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因此也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近年来,奥特莱斯商业项目在全国疯狂拿地、到处开花,经营良好者无几,但依旧“前仆后继”。
9月26日是一个周三,武汉太平洋(601099,股吧)奥特莱斯购物城很清静,某品牌售货员说:“周六周日的时候会好一些。”。周日下午2时许,记者再一次来到太平洋奥特莱斯,这时的店里的清静就显得有些尴尬,各品牌的售货员看着走进店里的两三个顾客,此起彼伏地报上品牌名字。宽敞的厅店里,顾客的脚步显得格外响亮。
这家号称占地3万平方米,引进27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奥特莱斯折扣店位于汉口龙王庙“沿江一号Mall”,开业时曾放言要打造国内档次最高、品牌最全的奥特莱斯店。时隔一年,太平洋奥特莱斯品牌招商还未完全到位,另一家奥特莱斯已经全力开进武汉江夏庙山开发区,并准备打破“国字号”纪录:占地350亩、号称“全国最大”的奥特莱斯购物城,将于元旦前后面世。
除此之外,武汉同时获批的奥特莱斯项目还有5个:
上海百联集团与黄陂区签订一项协议,拟投资4.8亿元建造奥特莱斯广场。
去年5月,作为武汉郊区的新洲区也已经与奥特莱斯世界名牌折扣城控股有限公司签约,准备拿出3000亩地打造“奥特莱斯世界名品折扣城”。
更早以前,江汉、洪山、汉南等各区政府先后高调宣布,将划拨土地建造奥特莱斯项目。
这股潮流让武汉本地其他尚未尝鲜的区域也流露出了跟进的意向。
300亩、1000亩,3000亩……“奥特莱斯”业态在武汉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其占地面积之大令传统开发商们眼红且胆寒。据了解,连2000万人口的上海市,目前也只是刚刚达到8家奥特莱斯店,而其中面积最大的奥特莱斯也不过180亩。而至于国外的奥特莱斯,一般多为纯商业建筑,包括停车场在内,占地一般也不超过百亩。世界最大的奥特莱斯开发运营商切尔西集团进驻日本十多年来,在日本全国总共只开发了8家奥特莱斯。
有人猜测:这些如同过江之鲫的“奥特莱斯”们,其背后站立的不是真心做百货的商家,而是地产老板,借奥特莱斯的名义,行地产开发之实,或许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一个相关的事实似乎也能够佐证这一点:在武汉已宣布的数个奥特莱斯项目中,投资商背景基本不包括零售百货行业,而是以地产开发商队伍为主。而在其规划方案中,奥特莱斯纯商场用地只占少部分,其余则多用于开发商品房及其配套。去年1月份,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市人代会小组讨论上,曾经对开进武汉的奥特莱斯发出过质问:“一个项目需要用去2000亩地?”他说,有的企业一开口就是上千亩的土地,背后都是搞房地产。事实上,国内许多城市“奥特莱斯”的先例已经跟他的猜测完全吻合。
在这些心猿意马的商家之中,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青岛首家名牌折扣“康城奥特莱斯”从开业到关门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宁波江北的“奥特莱斯”购物广场,也曾经煊赫一时,现今却指望耐克这么唯一的牌子苟延残喘。重庆温莎奥特莱斯,卖品牌卖到一半,突然改卖了茶叶……
有业内人士认为,奥特赖斯在武汉已呈乱象,对市场长远的规范化发展有伤害,必要的时候,政府应当予以监管或限制。以防止奥特莱斯成为抢夺圈地的幌子。
而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先明对此持有不同意见:“这种扎堆的商业现象看起来是盲目无序的,但不必过多担忧,因为市场总会有一个拣择。”他说:“只要政府加强监督和引导,奥特莱斯等不同的业态是可以全面发展、多多益善的。它作为一个舶来的新模式,给武汉商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带动着远郊区域的开发,同时也在考验着武汉市场的消化能力和自身的经营水平。奥特莱斯项目拿的位置一般都十分偏僻,所以不管开发商的醉翁之意到底是做百货还是做地产,他都必须保证奥特莱斯的成功运营,否则他的房子也不可能值钱,这对他的资金链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做奥特莱斯是没问题,很多家扎堆也没问题,但是能不能做得成,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一番鏖战之后剩下的,就是真正优秀的强者。”
“奥特莱斯”是英文OUTLETS的中文音译。其原意是“出口、出路”。现在,通往江城的“入口”已经越凿越大,“奥特莱斯”们如逐香的群蜂一般疯狂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