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与中炬高新的成本之差
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的屯成本之差约为800元,是产品原材料的不同导致,还是研发支出的差距,又或者是生产技术的不同?广东目前拥有两家调味品上市公司,位于佛山的海天味业,位于中山的中炬高新(600872,股吧),两企业体量存在差距,产品结构不尽相同,是错位竞争关系,可比性并不强。但在不久前召开的中炬高新股东大会上,两公司的对比还是成了交流环节投资者提问的焦点,而焦点中的焦点则是:为什么海天味业比中炬高新的毛利高了8个百分点还多?
年报显示,2013年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的调味品毛利率分别为39.19和31.08,而2012年分别为37.28和28.61。“海天味业主打中低端酱油,中炬高新的调味品子公司美味鲜主打中高端酱油,常理上来说,中炬高新的毛利率应该比海天味业要高才对。”调味品专家陈小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点出了其中的匪夷所思之处。
不过,单从成本上来看,这一差距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海天味业的吨成本为2800元左右,而中炬高新的吨成本则为3600元左右,中间差了足足800元。但是,新的疑问又来了:同样具有规模优势的两家企业,吨成本为什么相差如此之大?有行业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可能有会计处理上的原因,“海天味业作为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需占销售收入的3%,公司可能将一部分成本计入了科研经费。”
从财务报表来看,海天味业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39%,而中炬高新这一数字则为2.95%。但是,即使这一假设为真也仍然难以解释800元吨成本之差的巨大鸿沟。仔细研究成本的构成或许能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从成本构成来看,大豆和白砂糖等农产品(000061,股吧)为两家公司营收和净利占比最大的单品——酱油的主要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在50%以上。而从两者酱油这一单品的配料表来看,中炬高新所生产的厨邦系列酱油的配料主要为“黄豆”,而海天味业的配料除了“黄豆”外,还多了一项“脱脂大豆”。
海天味业的招股说明显示,公司采购的脱脂大豆的金额占采购大豆总额的比例从2010年的45.88%增加到2013年1-6月的61.39%。“脱脂大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豆粕”,其取代“黄豆”成为海天味业的主要原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两者吨成本之差的谜题。
针对这一推测,海天味业常务副总裁程雪表示,“豆粕和黄豆的价格真差不了多少,依靠脱脂大豆节约成本来提高毛利的企业是根本没有的。”陈小龙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了程雪的这种说法,但他同时表示,“从出油率上来看,一斤豆粕比一斤黄豆要多出半斤酱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豆粕和黄豆虽然价格相差无几,但使用豆粕的成本显然要更低。”
事实上,简单的成本置换并不是海天味业原料成本控制的精髓所在,其在原料成本上的优势更多体现在依靠规模优势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上。这从其对上游供应商可以做到“先货后款”便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