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溪”的败落与重生
2006年11月,香港银基集团公司正式投资贵州鸭溪酒业有限公司,鸭溪酒业才开始呈现生机。2008年1月至3月,鸭溪酒业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酒中美人”黯然失色
见证鸭溪酒业兴衰成败的凤宝敏,在1984年至2006年曾先后担任过副厂长、厂长,直到卸任、退休,他一直没有离开过鸭溪酒业。
鸭溪窖酒厂是解放后成立的,属于国有性质,主要生产鸭溪窖酒。此酒以优质的高粱为原料,加上适量的糯谷、小麦,在中温下制成大曲作糖化发酵剂,采用肥泥窖作糖化发酵池,多次发酵多次蒸馏 ,把蒸馏出的酒量质贮存,分期窖藏,然后精心勾兑而成。鸭溪窖酒是贵州消费者一度喜爱的好酒,在辉煌时被誉为 “酒中美人”。
“当时,鸭溪窖酒是市场最抢手的白酒之一,40岁以上的人都有深刻记忆。” 凤宝敏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面对企业的发展潜力,当时的决策人决定把蛋糕做大,意欲在短时间内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占领市场。因自身不具备条件,便联合县内的一些小型白酒企业生产“鸭溪窖酒”,条件是由鸭溪窖酒提供资金和工艺生产白酒,并将产品全部收购。一些小型酒厂见有利可图,纷纷并入鸭溪帐下。
当时,并入的鸭源、雷泉、东桥、大岚、长征、东林、乐山、遵香等8家小型白酒企业就充当了鸭溪窖酒厂的生产车间。在短短几个月内,鸭溪窖酒厂生产能力便迅速提高。
1987年,鸭溪年产量达到了3000千升。1988年,贵州遵义县农机二厂、鸭溪食品厂两家国营企业也举旗加入,到1990年,鸭溪窖酒生产能力达到了每年1万千升。当时的决策人还在酝酿更大的计划,着手建成年生产白酒2万千升的规模。
1990年是白酒行业的一个转折点, 全国白酒总产量已达到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1991年至1993年,3年时间,全国白酒总产量累计又增加了76.8万千升。而在此时,1992年,鸭溪酒业向银行申请了6000万元贷款,并在上级规划指导下开始扩建。由于资金短缺,扩建项目不得不在两年后停下来。1995年,“鸭溪”扩建项目胎死腹中。这6000万贷款则一直成了鸭溪的沉重债务。
由于受市场等因素影响,8家小型白酒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也最终寿终正寝,各酒厂“关的关,卖的卖,转让的转让”。1994年,“鸭溪”出现了首次亏损。1999年,“鸭溪”再度改制,直到2006年10月,“鸭溪”都还挣扎在死亡线上。
30亿“急救”鸭溪
2006年11月,对鸭溪特别看好的香港银基集团公司,与贵州遵义县政府相关领导在深圳正式签订投资合同。
当月,银基方面委派了几位精英出任贵州鸭溪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而现在鸭溪酒业负责具体运营事务的王建国就是其中一位。
随即,银基全面对鸭溪酒业进行扩能技改,计划用5-10年时间将其建设成年生产白酒20万千升,集包装、彩印、玻瓶、瓶盖生产、废糟深加工、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大型白酒生产企业集团。据了解,仅2007年前9个月,鸭溪酒业在恢复期间就实现产值0.12亿元。
2008年4月2日,贵州鸭溪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国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企业目前处于技改阶段,窖池基本恢复,正在大量生产基酒,鸭溪酒业对生产线也进行了恢复和改造,正在为7、8月份的成品酒上市做准备。
届时,消费者们可以看见包装独特、酒质过硬的新品“鸭溪”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