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饮料也摇身一变,玩起了“瘦身”

北纬网-雅安日报 2011-05-23 16:06 饮料类
此前,从婴儿奶粉到幼儿园托费,从高档白酒到维生素,涨声一片。面对公众对涨价的质疑,有企业负责人给出

        此前,从婴儿奶粉到幼儿园托费,从高档白酒到维生素,“涨”声一片。面对公众对涨价的质疑,有企业负责人给出一个用得泛滥的万能解释:原材料涨价。在中国,原材料的生产来自哪里?大部分都来自农民,企业急于想撇清自己是涨价始作俑者的事实,不惜把涨价的责任推向农民,让农民背了“黑锅”,同时也为自己的“跟风”涨价、“搭车”涨价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但在涨价的过程中,谁才是最终的受益者?农药、化肥涨价,农民的种植成本提高,原材料售出的价格上涨,厂家们将原材料加工成大众所需的商品,涨价的幅度也翻倍,农民掏出更多的钱去零售商那里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在原材料到商品的过程中,看似农民是涨价的始作俑者,他们应该得利,但事实上,农民剩在口袋中的钱少了,更多人被“返贫”。对普通市民而言,工资的涨幅远小于物价,每月的生活开销多了,有人甚至发出感叹:“让物价飞一会儿”。最终获利的还是“一边喊着无利润,一边往自己兜里塞金子”的厂商和中间商。

        相比四大日化品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对其商品提价的显性涨价方式,“瘦身”变得隐蔽,企业以为采用“减量不加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迷惑消费者,掩盖涨价的事实。

        另一方面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瘦身”可以保持自身价格优势,维持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润。但事实并非如此,“瘦身”只不过是企业自己在掩耳盗铃罢了。在“涨价年代”,任何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消费者的“火眼金睛”。

        如果真的是原材料上涨,那么适当涨价是情有可原。企业也不用对价格“藏着捏着”,利用“瘦身”企图隐藏涨价的事实,欺瞒消费者,肥了自己“腰包”。在竞争白热化的阶段,企业更应当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诚信对待消费者。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应该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应培养起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度。“瘦身”虽然为本应上涨的价格做了一次“美容”,但却让人“生怕”:一旦企业迷恋上“瘦身”,我们的商品还有多少会被隐性操作?

        如果是合理的涨价,企业应将其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大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