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为什么挖来的人才不好用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09-01 09:51 营销分析
同是创业者的提问:黄总,我有一个自己的企业,算是小老板。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扰,觉得挖人比自己

 “同是创业者”的提问:黄总,我有一个自己的企业,算是小老板。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扰,觉得挖人比自己培养的人来得快,但挖来的人又有很多文化融入的问题,搞得很头疼,请问你怎么看待人才培养问题?
  黄鸣回复:中国文化当中很多是误导的,比如伯乐相马,认为人才是天生的,“相马”误区耽误了很多人。

  老板们可以自己回顾一下,天生的好马到底有多少?天生的(或者降一格说是现成的)人才到底多不多?其实看一下统计规律就很明晰了,中国有多少中小企业?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在这些企业诞生之前,中国有多少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是企业诞生在前还是企业管理人才在前?再依此推到改革开放刚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讲民营企业的管理人才是凤毛麟角,创业老板去到哪儿挑选人才?

  后期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逐渐占据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每个企业都在发展,每个企业都需要人才,哪儿有那么多闲余的人才?即便是曾在外资、合资等企业培养出来的一批职业经理人,他们算是人才,从这些企业跳出来,又有多少适合你的企业的?

  一部分是不忠诚。要不然他不从原企业跳槽,他不忠诚原企业,能忠诚你的企业?

  一部分人是不适用。(参见附后我的文章《空降兵:放下你的十八般武艺!》 )  

  有一部分人,是想自己创业。这部分人分两种:一种是光想着创业的人,到处乱跳,不知道学,不踏实的人,这部分人坚决不能用;还有一种是自己想创业,有创业精神,去学习,去务实,这样的人好用。这样的人在企业里可能先干了一年,他觉得还不够,下决心再学一年,一年之后觉得还不够,接着学,然后慢慢地从人力资源变成了人力资本,成为了企业的股东层,很可能就不走了,他觉得他也已经创业成功了。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铁路的司机”。只会开车,不会制造车。在比较好现成的体系中他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离开了这个好的体系,就很难融入新环境,这也是很多挖来的人才不适用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这个司机自己开车的时候,发现哪儿不对,然后去努力学习机车的原理,了解整个铁路系统,去改善那些还不完善的地方,慢慢地把自己训练成铁路工程师,成为系统的中枢神经,这样的人可堪大用!

  所以说现成的人才基本没有几个!更多的人才是需要企业自己培养!对于外来引进人才,除了少数特别愿意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实践自己,让自己能力有更大的提升,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其他的多是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风格、企业环境、企业基因、企业文化等等,很难融入新的环境,除非企业愿意花巨大的精力去改造他,最终什么结果还不一定,还不如自己培养。所以求人不如求己!观音菩萨都拜自己,老板还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拜自己上,培养自己的人才才是正道。

 后附文章:

  《空降兵:放下你的十八般武艺!》

  随着皇明的发展壮大,我们招聘了很多外来人才,我们称之为“空降兵”。空降兵的到来为皇明带来了很多新鲜的理念,对整个集团的发展、员工素质的提升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对于这些外来的“和尚”,我总是提前打一剂预防针——要他们空杯,要他们放下以前的知识、经验,放下他们的“十八般武艺”。这使很多人的不理解——他们正想利用他们的“武艺”在皇明大展手脚呢,为什么反而让他们放下?

  这件事情说起来不矛盾,这样的结论也是经过以前招进的“空降兵”在皇明的教训而得来的。因为“空降兵”来到一个新环境,身上带着十八般武艺,他们看不到新环境所需要的十八般武艺了。并且带着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的时候,他们就会拿着自己的长处去比这个企业和环境的短处。外来人才来的时候有很多设想,怀着很多抱负,拥有雄心壮志,认为太阳能行业是朝阳产业,皇明是发展中的企业,我来就是机会。但是一进入企业,一下了“水”,当时不知道皇明的“水”那么深,自己的优势还没有显示出来,而自身的劣势他们又无力改变,马上就沉下去淹没了,浪费了双方的精力和财力。

  皇明处于一个崭新的太阳能行业,在成长期间,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问题复问题,问题何其多。”企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是来了以后入乡随俗,犹如戴着博士帽穿着西装到了农田里,赶紧把西装脱下来,把博士帽摘下来,先把基础的知识学好。皇明是从刀耕火种开始拓荒的,拓荒是皇明不断成长的精神,工具有好坏,但这种精神是没有贵贱的,外来的人才需要的是有这个精神,这种拓荒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壁垒,进入太阳能行业的家电巨头都不敢小看皇明,进入太阳能行业的家电企业也有十几个了,最早的做了六七年,晚的也有三四年,十几家的总销量现在还赶不上皇明,其根本原因,是少了皇明拓荒得来的根基。

  皇明从刀耕火种已经发展到联合收割机,而人才的进入要先从刀耕火种的基础练习,然后再开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这能给外来人才更大的自信——我到了一个新的行业,完全能从零干起,完全能从零学起。我先清空自己的一切,然后去研究它、去深入它,去学这个企业的十八般武艺,等真正掌握了这个企业的十八般武艺后,突然又会发现原来的十八般武艺又自然而然地“回来”了,变成了三十六般甚至七十二般武艺。

  一个人向一个高僧问道,高僧请他坐下便一言不发,开始给他倒水,水慢慢充满了杯子。高僧视若无睹,继续倒水。水已经溢出杯子,高僧照倒不误。这个人心里不由哀叹,到底年岁不饶人,高僧也会耳聋眼花。高僧依然一言不发,继续往杯中倒水,水一直在溢。终于,这个人站起来,向高僧道了谢,便恭辞而去。他已明白了所要问的道:装满了水的杯子是不可能再装进新的水的,只有空杯的心理,才能够接受新的东西。

  其实,皇明吸引外来人才,并不是要“外来人才”适应皇明现在某些方面低层次不足的标准,而恰恰相反是用外来人才原有的高标准来提升皇明。之所以要他们先去掉“十八般武艺”进行空杯,关键是让他们清空一个心态,先吸收再整合,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创新,这种创新,正是外来人才在皇明最大的机会。目前经过前些年空降兵多数水土不服失败的教训之后,已使大多数外来人才安全着陆。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入公司时真正清空了自己固有的杯子,融入到团队,学习研究公司企业文化和历史,掌握了新团队的十八般武艺,加之发挥原有的能力,在不少职位上表现比较出色,为集团这两年的快速成长和二次创业顺利进行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