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没有核桃的桃酥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10-16 13:39 营销分析
小时候喜欢吃桃酥,那时是奢侈品。后来长大有钱却不再想吃,因为桃酥里再没有核桃了。前几天在冠生园公司

  小时候喜欢吃桃酥,那时是奢侈品。后来长大有钱却不再想吃,因为桃酥里再没有核桃了。前几天在冠生园公司门店里,明知故问:这个桃酥里有核桃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桃酥本名应该是核桃酥,桃酥是简称,而如今其内容的简化比名字更彻底。核桃真的贵到点心都用不起的地步吗?显然不是的。答案应该是:核桃贵到了“桃酥”用不起的地步。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当时没有某个厂家坚持用核桃,从而树立自己的质量品牌?

  可能答案一:因为大家不用核桃后,桃酥的价格很快下降。这时谁用核桃就是找死。

  可能答案二:桃酥价格在不用核桃后,并没有下降,于是大家都想拥有更高利润。

  问题二:为什么现在点心消费逐渐高档化,核桃作为用料不算贵了,桃酥里还是没有核桃?

  可能答案一:现在桃酥的定义里就不再包含核桃,加了核桃的桃酥还是只能叫桃酥,没有足够的差异化去提高价格。

  可能答案二:像我这样关注桃酥里是否有核桃的客户太少,不算厂家的目标客户。而大多数消费者对像桃酥这样的“小造假”早已麻木不仁。  

  第一个没有加桃酥的厂商卖出了和其它加了核桃厂商产品一样的价格时,没有影响销量,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质量标准没有顾及到,行业内没有品牌概念。于是桃酥不用加核桃的这个秘密就传到了整个行业,最后成了标准。  

  桃酥造假影响不大。事实上,造假大师们根本没有什么品位,因为任何产品都可以是他们造假的题材。2001年,假药就夺去了至少20万中国人的性命。美国认为,西方国家80%的假货,都能与中国广东等地的造假大师扯上关系。

  一些学者对造假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它与中国当下的一些社会习气联系在一起,如考试作弊成风、“假教授”层出不穷、公共道德日益败坏、及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对法制与社会秩序越来越麻木等。不过他们也认为,所有这些都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只是其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的确令人触目惊心。

  当然,我们不能把以上问题的答案,都简单归结为根深蒂固的有组织犯罪文化。这让人想到了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为何意大利黑手党的生命力这么强呢?社会学家认为,透过家族网络而建立起来的“另类道德体系”与“犯罪文化”,是重要诱因。因此,中国的造假风潮,归根到底也许是个“文化病理学”的例子。  

  年轻人对社会的麻木程度、公众诚信程度以及社会对贪污腐败文化的麻痹态度造就了中国恶性的商业文化。这种恶劣的文化环境因素使得企业从主动做品牌假货:仿冒名牌;到被动做质量假货:像桃酥没有核桃一样成为低质量的标准。如果人民和政府的关系是: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那么可以说,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就是: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产品。中国产品的改善需要中国消费者和管理部门要求的提高,核桃不会投诉假冒,人会投诉,认真消费才能产生优质产品。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788996566,电子邮件:500bi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