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经典—国家大剧院原创与制作剧目展
大剧院水下廊道展厅里的“回眸经典—国家大剧院原创与制作剧目展”总会吸引很多观光游客驻足。舞台模型、戏服、道具、艺术家创作手稿等实物的展示让人们对一部剧目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想象。但对于关渤的团队来说,这样的过程中却混合着欣喜与煎熬。
立项确定剧目是第一步。大剧院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渠道,前一种是由演出部上报选题,经过办公会决策后立项;后一种则是由专家提出想法和创意,论证后再由演出部落实。大多数剧目确立需要提前一至两年,“因为资源就这么多,全世界都在用。”关解释说。而他们对选题考虑的方面包括立意、题材以及戏剧结构、人物情感等多个层面。
演出部制作组按工作方向可分为西洋歌剧、原创、综合三个小组,虽然各有侧重,但他们无一例外更热衷于歌剧创作。很多人提到一种说法:“歌剧是舞台表演艺术皇冠上的钻石”,它是一种融合了音乐、戏剧、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艺术。虽然国内的歌剧环境并不成熟。但关渤坚持认为,作为国家最高表演艺术殿堂的大剧院,更需要坚守在高雅艺术领域。在其过去15部原创与自制剧目中,歌剧占到了11部。可以看出,这一曲高和寡的形式是演出部和大剧院着力推广普及的。
另一方面,差异化也是剧目题材选择的一种策略。比如当市场流行商业话剧的时候,演出部反而会回归经典。于2009年6月制作的话剧《简爱》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而在剧目选择中还要考虑国际性和艺术性,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无论是《简爱》、歌剧《茶花女》、《卡门》、《弄臣》等等,它们之所以通过立项,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
2009年11月确立《茶花女》项目后,刘佳就同另外三位同事组成了执行小组。通常,原创项目立项后的工作是进行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从剧本到音乐,从编剧到作曲,经历反复讨论、调整、评估,力图使作品质量在一度创作时就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然后再加入导演、舞美等二度创作的团队。不过,诸如《茶花女》这样的经典歌剧由于一度创作已经成熟,直接可以交由二度创作团队提出创意,经过三至四次的调整后就能开始执行了。
在剧目制作环节,演出部则通常使用两种方式。首先是与世界著名艺术机构联合制作。比如与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制作了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与挪威国家歌剧院和香港歌剧院制作的《魔笛》。而除了联合制作模式,演出部也通过集结国内外艺术资源进行创作和制作,《茶花女》就是采用后一种方式,豪华阵容里囊括了世界一流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导演海宁·布洛克豪斯、歌剧巨星茵瓦·穆兰等。决定歌剧最终品质优劣与否的关键在于指挥和导演。在这点上,刘佳深感幸运。享誉国际的大牌们档期安排非常紧密,但马泽尔恰好那段时间有空,他本人又对《茶花女》很感兴趣,并十分愿意与年轻的大剧院合作。而他的确定加入,也让接下来的过程变得异常顺利。后续团队组建完全由马泽尔亲自选定,他推荐了与自己有20多年合作经历的导演布洛克豪斯,大剧院推荐的演出团队的所有试唱录音也发到马泽尔那里审核。
不过,马泽尔对艺术的高要求,也让《茶花女》的诞生经历了一点小波折。比如他认为男主角阿芒这个角色应该由抒情男中音来演绎,而大剧院推荐的是一位声音更为浑厚的戏剧男中音。普通观众或许根本无法察觉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但刘佳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尊重马泽尔对艺术的理解而更换了演员。
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因为邀请演员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按照经验,一线大牌的档期都会提前四到五年排出。如果提前到一定程度邀请他们,费用付出就会少很多,所以演出部总是努力把邀请时间尽量提前。
接下来的签约,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涉及到的细节需要反复沟通。签约完成后就会由导演组织正式开始排练,这至少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是歌剧还会多一项音乐排练,然后再进行合成连排。当每个人熟悉了调度、位置、服装、灯光等后,意味着彩排结束,拉开正式演出大幕的时刻也快到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国际化团队合作,需要在剧目策划、档期安排、合同签订、演出组织等方面都尊重国际惯例,并对标准流程完全了解。而合作国家不一样,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也不一样。刘佳在《茶花女》排练时就因为不了解外国导演在排练时也要用舞台上的布景,并要求演员穿正式的演出服装这一习惯,而在第一次与布洛克豪斯合作中没有达到对方要求。等到《茶花女》复排时,“我们已经做到让导演走进排练厅时看到的就是他想要的程度了。”刘佳说。“这次准备工作比上次要好。”布洛克豪斯也对《环球企业家》证实了这点,这位出生在意大利的德国人还赞美道:“大剧院是中国最好的,且正在成长为国际最重要的音乐殿堂之一。”
如果将大剧院视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的话,演出部则处于链条上游,其他很多部门需要根据演出部剧目生产的节奏安排自己的工作进度。但庞大的演出注定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多方面协调。一部大型的歌剧,前后台的工作人员至少会达到300至500人,涉及演出部、技术部、场务部、安保、行政后勤等各个层面。关渤将内部资源的协调比作一部大机器的运转,“齿轮与轴承的精准扭合才能保证机器不停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