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的自查和对高管的处置
在去年6月于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反腐中国高峰论坛上,美国司法部刑事犯罪部门欺诈科的科长助理艾德门兹(Nathaniel Edmonds)向与会者透露,美国司法部在加强《海外反腐败法》的执行上,正呈现出几个趋势。比如,执法将更加严格;将有更多公司和个人(企业高管和涉案人员)面临刑事诉讼;美国司法部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该法的执行;将有更多的国际合作和跨境调查,促使更多国家加强反腐和刑事诉讼的力度。
美国司法部将更加严格地执行《海外反腐败法》,这包括扩大刑事责任范围。比如,在其他国家,提供娱乐和送礼给私营企业的合作伙伴可能不算违法;但在中国,如果向国有企业的合作伙伴提供相似“服务”,就有可能触犯《海外反腐败法》。
另外,美国司法部也对美国企业因第三方代理商产生的腐败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界定。如果美国企业对第三方代理商的腐败行为明知却采取“驼鸟政策”,将同样被视为违法。
一直以来,《海外反腐败法》对如何界定企业是否“知道”第三方代理商有不正当行为并无量化标准,在实践中往往很难确认。很多外资企业通过和代理商签订简单的销售协议,试图撇清和代理商的法律干系,以“假装不知”的“驼鸟政策”规避法律风险。但艾德门兹明确表示这种做法不再奏效。
而在美国司法部于2008年公布的一个意见征求稿中,中国国有媒体工作者亦被列入《海外反腐败法》“外国官员”的定义之中。
强化个人法律责任,是美国司法部加强执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过去《海外反腐败法》主要针对公司罚款,但只是处罚公司而不对相关人员及负责的高管加以刑事处罚,被认为受到伤害的将是无辜的公司股东,不能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据悉,自2004年以来,美国司法部已经针对至少80余名个人提起了刑事诉讼。等待他们的不仅是经济重罚,也包括可能的牢狱之苦。
和中国反腐重点放在受贿官员身上不同,美国《海外反腐败法》集中于行贿者,因为海外受贿对象并非美国司法管辖范畴。但艾德门兹强调,针对个人的刑事责任中,外籍受贿人员如涉嫌在美国境内洗钱,也将面临刑事处罚。
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海外反腐风暴,也推动着其他发达国家采取行动。最先采取立法行动的是英国。2010年4月8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新的法案《贿赂法案》(UK Bribery Act 2010)。这意味着,英国也将打击商业腐败的利刃从国内引申到了海外。
英国新的《贿赂法案》将“给予、承诺或主动提出贿赂,以及请求、同意接受或接受贿赂,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境外,视为刑事犯罪”。这一措施包含针对政府官员的行贿。
和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一样,英国《贿赂法案》的司法管辖范畴并不局限于英国公司,也包括所有在英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以及在英国境内有业务的任何公司或合作伙伴,不论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和主营业务在什么地方。
在某些规定上,英国《贿赂法案》甚至比美国《海外反腐败法》还要严格。比如,美国《海外反腐败法》对某些行为,如因申请营业执照等非随意性(Non-discretionary)目的,而向官员或政府机构支付小额金额(称为Facilitation Payment)的行为网开一面;但英国新法则对此不加区别,一视同仁。
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监会是否会就雅芳涉嫌违反《海外反腐败法》提起诉讼,目前尚无定论。通常,对企业自愿披露的信息,美国司法机构会进一步跟进,并和第三方调查机构合作,视情节和调查结果决定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