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全产业链”的豪迈目标
自宁高宁执掌中粮以来,打造“中粮全食品产业链”一直是其核心思想。为实现此目标,中粮早已频繁出手,彰显狼性扩张。通过合同订单模式,将大米领域的产业链延伸至种植环节。通过收购五谷道场,涉足方便面领域。建立综合性粮油基地,将粮油领域的影响力渗透到港口、种植等环节。
细心观察,会发现中粮也早已无处不在,从食用油到方便面,到大米,再到红酒,中粮早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但在其产业链中,唯独缺少乳业一环。而中粮也早已对乳业觊觎已久。因此,中粮集团与蒙牛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蒙牛作为乳业巨头之一具有强有力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因此通过入主蒙牛能够完善中粮产业链中的乳业领域;其次,民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这将给中粮未来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再者,中粮入主蒙牛使市场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而这势必会吸引资金进入,增强资金实力。
与此同时,入主蒙牛更被认为是宁高宁的明智之举。“中粮之前并没有涉及到畜牧业。但是在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值比例已经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1/3。央企的此举也可与世界接轨。”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陈连芳指出,入主蒙牛可以使中粮的产业链做得更深,体现了中粮的战略眼光。
但看似完美的“联姻”,中粮却只占到了便宜的小头。入主之初,中粮便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元,其市盈率达到了25倍,并且具有三年禁售期。仅牛根生一人,就成功套现9.55亿港元。而“中粮三年内不得插手蒙牛经营”的条约,更使中粮面临尴尬。假使个别人士的转移资产,中粮也似乎无能为力。
在宁高宁看来,投资蒙牛乳业的风险在于公司管理本身,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六年的时间,蒙牛从100万的初始成本飙升至100亿的年销售额。大草原的野性使其不讲市场规则,不按常理出牌。被看做“赌徒”心态的管理模式更是隐藏巨大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就为其中之一。如果中粮不从根本上改变此种管理模式,一旦潜在风险爆发,酿成损失的不仅仅是蒙牛品牌,更是庞大的中粮帝国。
其中,上游奶源建设一直是全产业链中的重中之重。中粮集团内部人士曾表示,双方合作后会拥有更大的合作经营空间,中粮集团重组的畜牧资源将成为蒙牛坚强的后盾。但至少目前看来,并非如此。现代牧业一直是蒙牛原奶主要供应商,一旦二者终止合作,中粮旗下的蒙牛又将面临奶源不足的困境。究竟自建还是收购上游奶源一直是中粮全产业链未来发展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但入主蒙牛两年内,中粮似乎仍未找准方向。
在中粮的战略框架中,充满着豪迈的“侵蚀”。但央企中粮能够以及是否应该吞下这么大一个民企,这似乎又是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