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营销创新鲁酒复兴的根本

2007-10-31 13:54 网络营销
20世纪90年代,鲁酒把白酒市场搅得风生水起,既有80万元拍一支广告片的豪气,又有3.2亿夺“标王”的壮举,

  20世纪90年代,鲁酒把白酒市场搅得风生水起,既有80万元拍一支广告片的豪气,又有3.2亿夺“标王”的壮举,鲁酒一度是中国白酒行业“广告酒”的代名词,随着“标王”的陨落,又几乎成为营销界的经典反面教材,从此,山东白酒进入了行业的“冬季”。
  2003年,在“走向全国,再铸辉煌”白酒论坛上,山东省百余家白酒企业老总齐聚济南商讨如何改变“家里蹲”状况,共同发出呼吁“我们要走向全国”。四年过去了,在川酒、贵州酒、徽酒、东北酒等的四面夹击下,让鲁酒的这个冬季显得特别寒冷而漫长。
  从产量上看,山东是绝对的中国白酒第一大省,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共生产商品酒80.21万千升,比上年增长了20.1%。而山东省的白酒消费量更是惊人,据统计,山东省的白酒市场容量在150万千升左右,也就是说还有近70万千升的销量被外来品牌所瓜分了。
  几年来,从山东白酒行业协会到企业界,大家一直在倡导走出去战略,但在外省除了景芝、兰陵、泰山以外,几乎再看不到其它鲁酒的身影了。为何山东白酒既不能如川酒、皖酒甚至不能如东北酒一样风风火火闯九州,也不能成为强势的地头蛇呢?
  是鲁酒的品质不行吗?“低而不淡”的勾兑技艺至今走在川酒、贵州酒的前面,扳倒井总工张锋国也是中国首个“品酒状元”。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品质,鲁酒都是不弱的。
  是品牌文化底蕴不够吗?鲁酒历史源远流长,酒文化底蕴深厚,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兰陵、景芝系列酒,有酒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品牌酒,如泰山、孔府家、趵突泉等。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鲁酒的复兴?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营销这块短板。为何鲁酒没有形成一个强势的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体呢?从根本上讲还是营销创新不够,尤其是品牌创新不够。笔者认为鲁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营销创新。
  集群发展,整体突破:鲁酒的复兴不是大家你看我,我等你,而是鲁酒行业集体的责任,也就是说实现鲁酒的复兴单靠一、二个品牌的努力和突破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看川酒之所以长胜不衰,苏酒、皖酒异军突起,都是集群发展的结果。行业协会应积极协调和引导鲁酒几个大品牌形成共识,整体突围,形成强势的鲁酒军团,叫响鲁酒声音,再造鲁酒概念,为鲁酒复兴造势。
  步步为营,稳健推进:鲁酒目前从整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上来讲,全国范围地大规模开拓市场是不现实的。对于单个企业来讲,不能求大,不能求快,必须具备战略的眼光。鲁酒应对周边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江苏、东北进行集中资源,重点突破,步步为营,做一个市场活一个市场,活一个市场带动一个市场,稳步推进,区域为王,从而达到快速成长的目的。
     品质差化,突出个性:鲁酒的整体品质是不错的,许多品牌在国内众多白酒评比中崭露头角,但存在一个致命的要素就是产品的口味惊人地“同质化”,与其它省份的畅销产品相比,没有了个性和特色。虽然鲁酒近年来在品质差异化方面已经迈出了一步,特别是“芝麻香”型白酒的成功拓市,为山东白酒增添了不少个性化的元素。但这个步子迈得还不长,还没有形成强势的影响力,需要鲁酒企业继续努力。
  品牌创新,重塑形象:鲁酒在全国普遍缺乏影响力,这需要企业从品牌文化内涵、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情感诉求的提炼等方面做起,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极具人性化的鲜活品牌,而不是靠广告轰起来的“暴发户”形象。品牌的文化是一种情感,而不仅仅是历史文化,鲁酒许多品牌虽然有浓厚的历史,但并没有什么情感内涵,那种文化是死的,与消费者不能产生共鸣。孔府家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曾经让多少游子眼角湿润,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但名牌建设不是一劳永逸,需要创新和传承。
     渠道创新,厂商双赢:没有强势的渠道,再好的品牌也不能有效落地。鲁酒必须重视渠道创新,建设强势渠道体系。好经销商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鲁酒企业要更加重视与经销商的战略关系建设,从生意关系到伙伴关系,从利用关系到利益关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求不断地努力,为经销商提供顾问式服务,不断提升经销商运营能力,让经销商轻松快乐、持久地赚钱。
     价格创新,促销创新:鲁酒多年来定位主要在中低档,应重视和加强开发高档产品,提升品牌形象,但在品牌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高档产品的营销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要谨慎操作。同时要加强市场价格秩序的管理,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在促销上要不断创新,实施人性化促销,而不是老套的价格促销、赠酒促销等方式,不但容易造成促销资源被经销商截留,也容易造成价格秩序混乱,而且这种促销没有新意也无法给消费者留下深厚的印象。
     作者简介:
     闫治民,著名酒类营销专家、智赢天下实效培训传播机构总裁兼首席培训师。

 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