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东北地产小烧,哪里去了?

华夏酒报 2007-12-07 12:25 网络营销
东北到底产多少白酒,恐怕没有人能说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专家保守推断说,每年东北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统计的产量乘以2,就是东北白酒的总产量。其中,东北小烧能占到这一总产量的1/2。 东北小烧文化 从北大仓到北大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山松水、寒冷气候、粗犷性格,

东北到底产多少白酒,恐怕没有人能说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专家保守推断说,每年东北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统计的产量乘以2,就是东北白酒的总产量。其中,东北小烧能占到这一总产量的1/2。


东北小烧文化
——从北大仓到北大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山松水、寒冷气候、粗犷性格,造就了东北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食文化。东北一位研究民俗的专家说,东北酒和二人转都是东北文化的“脉”。之前,东北酒的文化到清代被定格为“酒海文化”(东北盛产木材,以此为酒器贮藏,更香更辣,有东北烧酒的典型性)。而称为“东北小烧”,应该在近代。
     东北的一位老酿酒专家说,东北小烧是采用传统的非工业化的酿造工艺酿造的东北纯粮酒,它见证了解放前后再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全过程。战火纷飞的年代,喝一口东北小烧为壮胆;逃荒的年代,喝一口小烧为解乏;计划经济年代,喝一口小烧,是对“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子的知足。
     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东北农民曾经受过“产粮越多卖钱越少”的粮改的阵痛,而城市经济的改革,也曾造成了一大批衣食无忧的产业工人下岗。自然环境的逐渐改变,加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东北小烧的内在文化逐渐从“北大仓”变成了“北大荒”(本观点跟北大仓和北大荒酒品牌无任何关系)。


东北小烧产品
——“缸酒”进城,桶、袋酒下乡
     东北的散白酒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年畜牧业的发展,很多农民把粮食就地转化为饲料的方式之一,就是酿酒,而酒只是副产品。可以自己在家里卖,也可以找村里的零售点代卖。
     所以,头些年,如果谁想喝小烧,可以直接到农村去过瘾,但这种想法恐怕现在不行了。
     东北一位酒类管理办公室的执法人员说,散白酒的管理,是今年酒类执法的重点,很多县、市的酒类执法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农村的村屯销售终端。按照商务部颁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农村零售网点也必须备案登记,经销的散白酒必须手续齐全,否则,就是一个很高额度的处罚。
     那么,这地产的小烧是不是除了酒厂外,农村的农民不再生产了?这位执法人员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农村的畜牧大户来说,散白酒只是副产品,不用办酒类生产等证、照,所以,地产小烧的生产还是照旧。不同的是,这部分地产小烧,绝大多数被正规的厂家所收购。这些酒厂,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今年的收购价格在每公斤2.4元左右。
     至于用途,这位执法人员说,按照新的工艺和标准,一部分生产了桶装白酒和袋装白酒,一部分成为了有“商标”的小烧产品,还有一部分被药厂和保健酒厂等作为基酒使用。其中,桶装和袋装的产品返销农村,而用坛子装的小烧酒,则在城镇开的小烧专卖店向消费者出售。


东北小烧渠道
——多元化走在品牌化路上
     小烧不仅东北有,几乎北方的任何一个省都存在。
     小烧的渠道,在过去是以农村为主,但现在却逐渐转移到城乡和城郊,甚至渗透到了大型超市和高档酒店。
     在吉林省的蛟河市和舒兰市,记者在几条非繁华的路段发现了山东济南的“不老泉”酒、辽宁的某某地产小烧酒、吉林榆树产的小烧酒等专卖店。在吉林市的二道江市场内(非城市中心的集贸市场),记者就发现了榆树小烧、辽宁小烧和蛟河天岗镇的一家小烧专卖店。
     辽宁省的这家东北小烧专卖店的女主人,刚从附近的一个社区里搬出来,楼上住人,楼下卖酒,门市外边摆放了10几个贮存50公斤左右白酒的大坛子,上写“老窖酒”,“玉米酒”、“大米酒”、“小米酒”、“高粱酒”等,价格每公斤在2.4元到10元不等。女主人告诉记者,一般都是回头客,多是中老年男士。攀谈的工夫,来了一位中年人,用塑料桶装了3提大高粱(每提500毫升,5元),说要去北京,在火车上跟同事喝。
     在东北的几家乐购店,记者在白酒区见到了一家专门做东北小烧的,叫“家乡名酒坊”,沈阳的一家公司。古朴古雅的牌坊式外观,内置盛装75公斤左右的木桶。记者看到,装在木桶里的小烧酒,价格也不低。其中一款叫“大高粱陈酿”的,每1提(500毫升)为16元。促销价为每10提赠1提,记者再三商量下,促销员答应给一个买10提赠2提的优惠,盛装的器具还可以塑料桶和瓷瓶任选。
     如何保证小烧质量的稳定,东北一酒类管理执法人员说,除了备案不能漏登、漏记外,还必须在随付单上严格把关,并经常现场抽查,保证每个批次都溯源有据。
     小烧是一种文化,在有长远眼光的白酒企业家的打造下,正出现从“北大荒”向“北大仓”的文化回归。有营销专家断言,只要假以时日,东北小烧肯定会打造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因为,在农村,它就像老年人的那把陪伴了一辈子的酒壶,再好的酒,不倒进这把壶里温一温,也会丢味道;在城镇,它是多数寡收入者的“愉悦汤”;而在都市,它却变成了一种另类奢侈品——骨子里传承着农民父辈血液的款爷或者官爷、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对“小烧”岁月的一种精神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