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生态营销
葡萄酒的生态营销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但可惜的是我们仅仅是借助生态中的某个点来作为产品的卖点,关注的是微观效益、短期效益,而不是真正的生态营销。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生态,每一个人是一种生
葡萄酒的生态营销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但可惜的是我们仅仅是借助生态中的某个点来作为产品的卖点,关注的是微观效益、短期效益,而不是真正的生态营销。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生态,每一个人是一种生态,我们的公司也是一种生态。葡萄酒是有生命的物质,本身也是一个生态。葡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链,目前各个产区的生态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例如同样是同一种葡萄品种,新疆种植和烟台种植肯定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我们的企业一定要首先研究自己企业所在产区的生态特点,做最符合自己产区特色的产品,这是一种生态生产。为了继续缓解茅台酒生产面临的环境压力,环保部门与茅台酒原产地域的25家规模白酒企业签订“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内容包括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责任书中减排指标主要有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5年内,这些主要污染物必须比2005年下降10%。自2007年起,完不成总量削减任务的企业将被强制减产甚至停产。茅台的原产地生态环境决定酒的主要品质,没有这种生态,就很难生产出正宗茅台,就和原产地概念一样,离开了这个地方就不是原产地。这也是一种生态生产。
但生态消费却又不同,并不是因为你的产品是产自大草原、是天然的、无污染的,我消费了就叫生态消费。从本质上说,生态消费在一定意义上也叫适度消费或者合理消费,而不是卖点消费。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建立生态消费模式,从物质享受第一过渡到精神追求第一,这才是生态消费的本质。
我们必须认清,目前中国葡萄酒的所谓庄园酒等等,根本都谈不上生态营销,仅仅是一种市场的营销手段。而中国葡萄酒也远远没有进入“产地生态消费时代”。
近些年的现象,无论白酒、黄酒、葡萄酒都在打产地生态的概念,白酒推出年份酒、千年窖池等概念,黄酒也有花雕、年份酒产品,葡萄酒从最初的“年份酒”到庄园酒,从树龄酒到小产区酒、从海岸葡萄酒到酒庄酒等,也都不是所谓生态营销,更多的是一种炒作。庄园的概念是我在1998年提出并在1999年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庄园酒;树龄的概念是我在长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当地种植的农民聊天后的启发,并在2002年初正式推出;海岸庄园是我在2002年为张裕定位3S酒庄后其他企业开始演变的产物。其实当时都只是为了能找出“差异”,并没有考虑生态,我相信现在也没有几家企业考虑生态,只是在寻找一种差异、突出自身产品的一种特性而已,是一种常规的营销手段。而消费者所谓见到是庄园酿造的酒便觉得更好一些,这也只是一种常规心理暗示,还不能说进入到了生态消费阶段。因此,中国葡萄酒产地生态消费不仅仅远未到来,可以说意识还比较落后,甚至初级阶段还没到。我们购买蒙牛、伊犁牛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相信他是来自于纯净的大草原;我们喜欢农夫山泉是认为它是天然水,比蒸馏水更健康;我们购买茶叶,我们相信只有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才可能产出最好的茶,就算是同一地区,不同的小生态环境和不同的时间,也造成了茶叶等级的差异,但这不叫生态消费。当人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了保护环境或保护这种物质的功能时,这种消费才是一种生态消费。真正的生态消费就是最合理的消费。
中国的产区建设其实远远没有上轨道,更多的是破坏生态。
例如企业模仿甚至造假,最受害的就是产区生态环境。葡萄酒经济具有产业聚集特性,对产区当地的社会经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又是当地的经济支柱,而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恢复就非常困难。多年来,我并没有看到中国葡萄酒哪一个产区有自己的“产区法”,并成为产区所有企业包括现有和要开设的企业必须遵守的“宪法”,一方面发展自己企业与品牌的差异化个性,另一方面要有义务维护产区的整体利益。相反,看到的更多的是弄虚作假、模仿跟随,今天编一个卖点,明天炒作一个概念,更多的都是为了短期“生计”而为的,仿佛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利用产区的优势,炸干产区的优势资源,却很少为产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其实这也不能责怪企业,因为企业是要生存的,有时面临生死关头,做点错事可以适当理解,最重要的是产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协会组织。产区生态生产首先是他们的事,因为任何产区的生态不是哪一家企业的,而是产区所有企业的,做好了大家都受益,做不好大家都遭殃,但我们的产区很多都没有做好,这不仅是产区道德问题,最现实的问题是利益分配问题没有解决好。近来来,有机葡萄酒开始兴起,中国已经有几家企业开始获得了有机葡萄酒的认证,这是一个好现象,我觉得这到开始有生态消费的味道了。
生态营销是企业行为,生态消费针对的是消费者。要达到真正的生态消费,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确保生态消费的社会机制。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其个人的收入情况、外在的价格因素、商品因素等的制约,而较少或很少受环境资源状况的影响,但整个国民乃至整个人类的消费行为就不能不受到生产因素、市场因素特别是环境资源因素的制约。为了把全体国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纳入到适度的、生态化的可持续消费的轨道,使全体国民树立起生态消费的意识,摒弃消费陋习,就必须建立起一种相应的社会机制。
如政府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培养和强化人们的生态消费的观念意识;通过税收等手段抑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通过制订相关的法规以保护各种资源,严厉打击“造假”等的不法行为;引导合理消费等等。
其焦点是如何使市场能更加顾及产区环境保护以及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种观念主张企业在开发产品与提供服务时,要明白是在满足消费者需要。在实现企业营销经济目标的同时,要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环境质量。即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能有益于增加环境利益,同时有能为企业增加商业利益。
坚持生态标准原则,就是以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为主题,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真正让消费喝上最生态的葡萄酿造的酒。消费者有这种意识、企业有这种意识,市场才能进入生态消费时代。
不过,还是可以提醒,生态营销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企业营销行为渗透的最大突破口。生态营销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共赢”与“竞争”关系。生态营销的核心就是让各个环节都享受利益。厂家的生态营销是要在各个环节上考虑周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降低风险,对于合作伙伴来说,生态营销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也增添了对双方合作的信心。在这种战略带动下,可以帮助企业双方最终实现“共赢”的发展目标!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生态,每一个人是一种生态,我们的公司也是一种生态。葡萄酒是有生命的物质,本身也是一个生态。葡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链,目前各个产区的生态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例如同样是同一种葡萄品种,新疆种植和烟台种植肯定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我们的企业一定要首先研究自己企业所在产区的生态特点,做最符合自己产区特色的产品,这是一种生态生产。为了继续缓解茅台酒生产面临的环境压力,环保部门与茅台酒原产地域的25家规模白酒企业签订“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内容包括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责任书中减排指标主要有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5年内,这些主要污染物必须比2005年下降10%。自2007年起,完不成总量削减任务的企业将被强制减产甚至停产。茅台的原产地生态环境决定酒的主要品质,没有这种生态,就很难生产出正宗茅台,就和原产地概念一样,离开了这个地方就不是原产地。这也是一种生态生产。
但生态消费却又不同,并不是因为你的产品是产自大草原、是天然的、无污染的,我消费了就叫生态消费。从本质上说,生态消费在一定意义上也叫适度消费或者合理消费,而不是卖点消费。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建立生态消费模式,从物质享受第一过渡到精神追求第一,这才是生态消费的本质。
我们必须认清,目前中国葡萄酒的所谓庄园酒等等,根本都谈不上生态营销,仅仅是一种市场的营销手段。而中国葡萄酒也远远没有进入“产地生态消费时代”。
近些年的现象,无论白酒、黄酒、葡萄酒都在打产地生态的概念,白酒推出年份酒、千年窖池等概念,黄酒也有花雕、年份酒产品,葡萄酒从最初的“年份酒”到庄园酒,从树龄酒到小产区酒、从海岸葡萄酒到酒庄酒等,也都不是所谓生态营销,更多的是一种炒作。庄园的概念是我在1998年提出并在1999年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庄园酒;树龄的概念是我在长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当地种植的农民聊天后的启发,并在2002年初正式推出;海岸庄园是我在2002年为张裕定位3S酒庄后其他企业开始演变的产物。其实当时都只是为了能找出“差异”,并没有考虑生态,我相信现在也没有几家企业考虑生态,只是在寻找一种差异、突出自身产品的一种特性而已,是一种常规的营销手段。而消费者所谓见到是庄园酿造的酒便觉得更好一些,这也只是一种常规心理暗示,还不能说进入到了生态消费阶段。因此,中国葡萄酒产地生态消费不仅仅远未到来,可以说意识还比较落后,甚至初级阶段还没到。我们购买蒙牛、伊犁牛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相信他是来自于纯净的大草原;我们喜欢农夫山泉是认为它是天然水,比蒸馏水更健康;我们购买茶叶,我们相信只有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才可能产出最好的茶,就算是同一地区,不同的小生态环境和不同的时间,也造成了茶叶等级的差异,但这不叫生态消费。当人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了保护环境或保护这种物质的功能时,这种消费才是一种生态消费。真正的生态消费就是最合理的消费。
中国的产区建设其实远远没有上轨道,更多的是破坏生态。
例如企业模仿甚至造假,最受害的就是产区生态环境。葡萄酒经济具有产业聚集特性,对产区当地的社会经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又是当地的经济支柱,而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恢复就非常困难。多年来,我并没有看到中国葡萄酒哪一个产区有自己的“产区法”,并成为产区所有企业包括现有和要开设的企业必须遵守的“宪法”,一方面发展自己企业与品牌的差异化个性,另一方面要有义务维护产区的整体利益。相反,看到的更多的是弄虚作假、模仿跟随,今天编一个卖点,明天炒作一个概念,更多的都是为了短期“生计”而为的,仿佛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利用产区的优势,炸干产区的优势资源,却很少为产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其实这也不能责怪企业,因为企业是要生存的,有时面临生死关头,做点错事可以适当理解,最重要的是产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协会组织。产区生态生产首先是他们的事,因为任何产区的生态不是哪一家企业的,而是产区所有企业的,做好了大家都受益,做不好大家都遭殃,但我们的产区很多都没有做好,这不仅是产区道德问题,最现实的问题是利益分配问题没有解决好。近来来,有机葡萄酒开始兴起,中国已经有几家企业开始获得了有机葡萄酒的认证,这是一个好现象,我觉得这到开始有生态消费的味道了。
生态营销是企业行为,生态消费针对的是消费者。要达到真正的生态消费,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确保生态消费的社会机制。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其个人的收入情况、外在的价格因素、商品因素等的制约,而较少或很少受环境资源状况的影响,但整个国民乃至整个人类的消费行为就不能不受到生产因素、市场因素特别是环境资源因素的制约。为了把全体国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纳入到适度的、生态化的可持续消费的轨道,使全体国民树立起生态消费的意识,摒弃消费陋习,就必须建立起一种相应的社会机制。
如政府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培养和强化人们的生态消费的观念意识;通过税收等手段抑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通过制订相关的法规以保护各种资源,严厉打击“造假”等的不法行为;引导合理消费等等。
其焦点是如何使市场能更加顾及产区环境保护以及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种观念主张企业在开发产品与提供服务时,要明白是在满足消费者需要。在实现企业营销经济目标的同时,要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环境质量。即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能有益于增加环境利益,同时有能为企业增加商业利益。
坚持生态标准原则,就是以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为主题,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真正让消费喝上最生态的葡萄酿造的酒。消费者有这种意识、企业有这种意识,市场才能进入生态消费时代。
不过,还是可以提醒,生态营销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企业营销行为渗透的最大突破口。生态营销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共赢”与“竞争”关系。生态营销的核心就是让各个环节都享受利益。厂家的生态营销是要在各个环节上考虑周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降低风险,对于合作伙伴来说,生态营销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也增添了对双方合作的信心。在这种战略带动下,可以帮助企业双方最终实现“共赢”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