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吴长江:七年打造雷士帝国渠道

华夏酒报 2009-01-07 10:56 网络营销
一个传统企业的快速崛起,一定跟它的渠道有关。 当年娃哈哈通过利益分配,将联销体打造成了一个铁桶般的组织。 达娃之争中,达能之所以忌惮宗庆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在渠道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雷士正在成为另一个版本的娃哈哈。尽管它的掌门人吴长江不愿意和娃哈哈作

 一个传统企业的快速崛起,一定跟它的渠道有关。

     当年娃哈哈通过利益分配,将联销体打造成了一个铁桶般的组织。

     “达娃之争”中,达能之所以忌惮宗庆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在渠道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雷士正在成为另一个版本的“娃哈哈”。尽管它的掌门人吴长江不愿意和娃哈哈作比较,但不可否认的是,雷士的崛起轨迹几乎与娃哈哈如出一辙,强势的渠道控制能力使它在10年的时间里,规模翻了100倍,一跃成为中国照明行业的领导品牌。只是,更加年轻的吴长江不希望自己成为宗庆后那样的人。后者在很长的时间里,连几百元的费用支出都要亲自过问。

     雷士无疑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它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每年80%的增速,更在于它打造了一
个牢固的渠道。

     雷士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榜样。业内人士纷纷效仿雷士,将渠道摆在市场工作的首位,有些人甚至借用雷士的称谓,在全国各地广设“运营中心”。

     似乎在一夜之间,渠道——这个占据4P理论重要位置的要素,在照明行业变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力量。事实也是如此。分析中国传统产业、行业、公司的共性,我们发现,始终绕不开“渠道”这个关键词。娃哈哈如此,脑白金如是,蒙牛如此,雷士亦如是。

     摸索出一条适合雷士发展的营销模式,吴长江花了整整7年时间。

     当初,雷士以专卖店模式四处开店,达到一定规模后,吴长江发现,直接管理专卖店是一件相当费劲的事,而且也很难将触角延伸到广阔的镇乡一级市场。

     吴长江也坦承:“专卖店没有中间环节,管理好了,企业所获的利润是最大的;管理不好,这个模式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cnwinenews.com   吴长江于2005年对渠道进行变革,将专卖店的运营权和管理权下放给当地最大的经销商(运营中心)。虽然这是一个伤筋动骨的过程,但却将雷士的管理压力分散给了运营中心。

  与此同时,运营中心由于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权力和更多的管理补贴,积极性大增。

  此举看似是权力下放,事实上是一次市场再分工:让渠道做分销的事,而企业专事资源供给。

     渠道变革之后的雷士成了一家“轻公司”。以前,公司在各地市场派驻了大量的业务人员,管理起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效率很低。现在,公司完全砍掉了这一环节,可以专注于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及资源供给。

     吴长江习惯用简单的思维去直面渠道。他认为,经销商是有胃口的。“这些经销商和雷士一起成长,胃口越来越大,承受能力越来越强,那么,就要有东西可以填进去,如果没有东西填进去,他们就吃不饱。”

     当年,宗庆后为了满足联销体越来越大的胃口,不得已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产品。对于快速消费品,一个产品的入市与退出,企业需要反复权衡,而且必须考虑对品牌的影响。而在照明行业,产品更新换代是常有的事,只有新鲜感才能不断地激起市场的兴趣。每隔一段时间,雷士都会淘汰一批滞销的老产品,推出一批新产品,新陈代谢,周而复始,长期让市场处于“饥饿”状态。

     吴长江认为,雷士与运营中心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博弈关系,更不存在控制不控制的问题。他自认为雷士已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的秘诀有三:

     第一,以一种共赢的理念让整个产业链上下都能赚钱。

     第二,雷士不断打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一起做事情都觉得有成就感。

     第三,不断地进行感情联络。